2024研究生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题库(含
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行政机构是()
A.国子寺
B.国子监
C.礼部
D.京师大学堂
2.“要求所有儿童均接受四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
年观察阶段的教育。观察阶段的教育旨在给予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和特长,以便通过考试遴选进入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机构” 这个计划是()
A.魏玛宪法
B.《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
C.高等教育总纲法
D.汉堡协定
3.在观察研究中,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的记录方法是()
A.描述记录法
B.轶事记录法
C.连续记录法
D.日记记录法
4.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某老师强制学生用小刀刮自己
的脸;某老师让全班学生轮流扇犯了错误的学生的耳光,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惩罚给儿童造成了太深、太多的心灵伤害,这体现了教育对个体发展所发挥的()
A.正向教育功能
B.负向教育功能
C.显性教育功能
D.隐性教育功能
5.李老师习惯用更加准确的语言复述学生不甚清晰或不甚完整
的发言,引得学生频频点头,表示那就是自己的意思。根据古
德莱德的观点,这属于:
A.正式的课程
B.教师理解的课程
C.理想的课程
D.学生经验的课程
6.在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程度上,美国心理学家
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成熟论
D.相互作用论
7.白居易在不同地方听到了同一种早莺的鸣叫,感受却不一样。他用优美的诗句感慨道: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这说明人
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具有
A.情境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主动性
频频点头的意思8.儿童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出现在
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整体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当一年级的教师遇到他班上差不多都是6岁的孩子时,他实
际上面临着能力不同的孩子,从他们准备状态的差异来说,实际上是5岁到11岁,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大学》。教也者,长善
而救其失者也。《学记》。上述各句中“教”字相同的含义是:
A.反求诸己
B.养子使作善
C.以身垂范
D.上施下效
11.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制约作用的是:
A.乡村学校规模日益缩小,而城市学校范围不断扩大
B.新冠疫情促使世界各地的学校纷纷采取混合式教学
C.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良性互助
D.学业竞争中学生关系日益紧张
12.夸美纽斯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设想的理论基础是()
A.班级授课制
B.教育适应自然
C.泛智教育论
D.直观教学原则
13.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A.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
B.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漳南书院、茅山书院
C.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东林书院
D.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东林书院、象山书院
14.17世纪,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苏格兰大学与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相比,更重视()
A.大学自治
B.教授治校
C.科学教育
D.古典教育
15.形式训练说强调的迁移类型是:()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特殊迁移
D.一般迁移
16.古罗马帝国后期,创立了基督教哲学体系,并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
A.昆体良
B.西塞罗
C.奥古斯丁
D.托马斯阿奎那
17.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哈多报告》提出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
A.初等教育均衡发展
B.中等教育面向所有儿童实施
C.高等教育大众化
D.普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18.在众多的道德教育模式中,有一种模式强调儿童只需通过观察学习,就可以获得大部分的新行为,这
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替代性强化,儿童可以通过替代性强化去习得道德行为,环境、社会文化以及成人榜样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这种
道德教育模式是()
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集体教育模式
19.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静听组、无强化组
等四种强化方式组开展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设汁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跺则
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伦理原则
20.下面属于“负强化”的反例的是()
A.孩子为了避免父母的训斥而认真写作业
B.丈夫担心妻子的唠叨每天准时回家
C.妈妈安抚孩子,孩子不再哭闹
D.学生上课迟到,被罚抄作业三遍
21.20世纪30年代联共(布)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确定该时期苏联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实施综合教学大纲
B.恢复班级授课制度
C.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
D.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联系
22.《学记》中“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
A.小学
B.大学
C.乡学
D.塾
23.关于教育起源有众多学说,其中一种学说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教育起源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生活需要起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