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知识介绍
最近有网友想了解下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所以店铺就整理了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具体内容如下.希望大家参考参考
计算机病毒的知识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定义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它能潜伏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或程序)里,条件满足时即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其他程序,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所谓的病毒就是人为造成的,对其他用户的危害性很大
特征
繁殖性
计算机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当正常程序运行时,它也进行运行自身复制,是否具有繁殖、感染的特征是判断某段程序为计算机病毒的首要条件。
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破坏引导扇区及BIOS,硬件环境破坏。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传染性是指计算机病毒通过修改别的程序将自身的复制品或其变体传染到其它无毒的对象上,这些对象可以是一个程序也可以是系统中的某一个部件。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潜伏性是指计算机病毒可以依附于其它媒体寄生的能力,侵入后的病毒潜伏到条件成熟才发作, 会使电脑变慢。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少数,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可触发性
编制计算机病毒的人,一般都为病毒程序设定了一些触发条件,例如,系统时钟的某个时间或日期、系统运行了某些程序等。一旦条件满足,计算机病毒就会“发作”,使系统遭到破坏。
原理
病毒依附存储介质软盘、 硬盘等构成传染源。病毒传染的媒介由工作的环境来定。病毒激活是将病毒放在内存, 并设置触发条件,触发的条件是多样化的, 可以是时钟,系统的日期,用户标识符,也可以是系统一次通信等。条件成熟病毒就开始自我复制到传染对象中,进行各种破坏活动等。
病毒的传染是病毒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传染环节中,病毒复制一个自身副本到传染对象中去。
感染策略
为了能够复制其自身,病毒必须能够运行代码并能够对内存运行写操作。基于这个原因,许多病毒都是将自己附着在合法的可执行文件上。如果用户企图运行该可执行文件,那么病毒
就有机会运行。病毒可以根据运行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分成两类。非常驻型病毒会立即查其它宿主并伺机加以感染,之后再将控制权交给被感染的应用程序。常驻型病毒被运行时并不会查其它宿主。相反的,一个常驻型病毒会将自己加载内存并将控制权交给宿主。该病毒于背景中运行并伺机感染其它目标。
非常驻型病毒
非常驻型病毒可以被想成具有搜索模块和复制模块的程序。搜索模块负责查可被感染的文件,一旦搜索到该文件,搜索模块就会启动复制模块进行感染。
常驻型病毒
常驻型病毒包含复制模块,其角类似于非常驻型病毒中的复制模块。复制模块在常驻型病毒中不会被搜索模块调用。病毒在被运行时会将复制模块加载内存,并确保当操作系统运行特定动作时,该复制模块会被调用。例如,复制模块会在操作系统运行其它文件时被调用。在这个例子中,所有可以被运行的文件均会被感染。常驻型病毒有时会被区分成快速感染者和慢速感染者。快速感染者会试图感染尽可能多的文件。例如,一个快速感染者可以感染所
有被访问到的文件。这会对杀毒软件造成特别的问题。当运行全系统防护时,杀毒软件需要扫描所有可能会被感染的文件。如果杀毒软件没有察觉到内存中有快速感染者,快速感染者可以借此搭便车,利用杀毒软件扫描文件的同时进行感染。快速感染者依赖其快速感染的能力。但这同时会使得快速感染者容易被侦测到,这是因为其行为会使得系统性能降低,进而增加被杀毒软件侦测到的风险。相反的,慢速感染者被设计成偶而才对目标进行感染,如此一来就可避免被侦测到的机会。例如,有些慢速感染者只有在其它文件被拷贝时才会进行感染。但是慢速感染者此种试图避免被侦测到的作法似乎并不成功。
分类
破坏性
良性病毒、恶性病毒、极恶性病毒、灾难性病毒。
传染方式
引导区型病毒主要通过软盘在操作系统中传播,感染引导区,蔓延到硬盘,并能感染到硬盘中的"主引导记录"。
文件型病毒是文件感染者,也称为“寄生病毒”。它运行在计算机存储器中,通常感染扩展名为COM、EXE、SYS等类型的文件。
混合型病毒具有引导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两者的特点。
宏病毒是指用BASIC语言编写的病毒程序寄存在Office文档上的宏代码。宏病毒影响对文档的各种操作。
连接方式
源码型病毒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源程序编译之前插入其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源码型病毒较为少见,亦难以编写。
入侵型病毒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中的部分模块或堆栈区。因此这类病毒只攻击某些特定程序,针对性强。一般情况下也难以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
操作系统型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因其直接感染操作系统,这类病毒的危害性也较大。
外壳型病毒通常将自身附在正常程序的开头或结尾,相当于给正常程序加了个外壳。大部份的文件型病毒都属于这一类。
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而且复杂,按照不同的方式以及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特性,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同时,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同一种计算机病毒也可以属于不同的计算机病毒种类。
按照计算机病毒属性的方法进行分类,计算机病毒可以根据下面的属性进行分类。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划分:
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
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
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
还有这三种情况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导型)感染文件和引导扇区两种目标,这样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复杂的算法,它们使用非常规的办法侵入系统,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
形算法。
根据病毒传染渠道划分:
驻留型病毒——这种病毒感染计算机后,把自身的内存驻留部分放在内存(RAM)中,这一部分程序挂接系统调用并合并到操作系统中去,它处于激活状态,一直到关机或重新启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