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本《三国演义》中诗歌人物评点
作者:***
来源:《美与时代·下》2020年第04期
        摘 要:清代毛宗岗本《三国演义》中的诗歌多用于评点,特别是用于评人。其诗歌评点的对象不但包括重要历史人物,还包括许多小人物,评点对象的选择服务于毛宗岗本人推崇的“忠义”伦理观。《三国演义》诗歌擅于运用多样的评论手段,剪影式评点、抓住细节进行评点、针对人物典型事件进行评点是《三国演义》诗歌中最常用的几种评点方法。特别是针对关键人物的诗歌评点,在反复吟咏中,毛本《三国演义》善于透过多个角度,利用“逆评”“预评”和“衬评”“比评”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评述,从而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格。
        关键词:三国演义;毛宗岗本;诗歌;评点
        小说掺入诗歌的现象古已有之,这种传统可追溯至《左传》中的“赋诗言志”及《史记》《汉书》中的论、赞。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今我们反观这段时期内出现的大量小说,其中“小说掺入诗文”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诗文融合”成为古典小说中的一道奇妙风景,特别是章回体小说,“诗歌”甚至成了其“文体”意义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明清小说中的这些诗歌在小说叙事上担任着不同的角,它们要么基于内视角,作为情节的因素负责描写景物、烘托环境、代人物抒情;要么基于外视角,作为非情节因素,站在叙事人的角度负责评议[1]。不同小说中的诗歌其功能指向略有不同,一般认为“《三国演义》
中的诗多用于评论;《水浒传》中的诗多用于描写;《金瓶梅》中多用曲词,多写市井生活;《红楼梦》中的诗歌则起着结构小说的重要作用”[2]。
        《三国演义》诗歌偏于评论与其本是脱胎于史传有着很大关联。就目前最通行的版本——毛宗岗本《三国演义》而言,里面所拥有的206首诗歌,用于评点的就达到170首左右。而在这170首诗歌中,有104首是针对历史人物的评点,有40首是针对历史事件的评点,另有26首既包含着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同时也涉及对相关人物的评点。由此可见,“品评”人物是毛本《三国演义》中评点诗歌的重头戏。基于此,本文主要来谈谈毛本《三国演义》中的诗歌对人物的评点。
        一
        毛本《三国演义》善于利用诗歌对小说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评点。就评点的人物对象而言,毛本《三国演义》中既有对著名历史人物如孔明、关羽、曹操、赵云、刘备、张飞、孙权、袁绍等人的评论;也有对不甚知名但见于史传的谋士、将领如郭嘉、典韦、夏侯渊、吕蒙、太史慈、甘宁等人的关照;同时,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过场人物也是毛本《三国演义》人物诗歌评点的范畴,且不在少数。如第四回“伍孚之死”、第二十三回“吉平之死”、第二十九回“
许客三人”、第三十回“沮授之死”、第三十一回“田丰之死”、第三十二回“审配之死”、第五十七回“苗泽之死”、第六十回“王累之死”、第六十六回“赞管宁”、第六十九回“赞管辂”“五臣死节”、第八十回“祖弼尽忠”、第八十四回“赞傅彤”“赞程畿”“赞冯张二将”、第八十五回“叹黄权”、第八十九回“高士孟节”、第一百一十回“又见文鸳胆气高”、第一百十二回“于诠之死”、第一百十四回“王经之死”、第一百十五回“夏侯霸之死”、第一百十六回“傅佥之死”、第一百十八回“刘谌之死”、第一百一十九“张节之死”、第一百二十回“张悌之死”等。这些小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如一颗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他们大多一登台就立马退场了,但毛宗岗却用一首首诗歌来评点他们,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给他们留下光辉的一笔。
        毛本《三国演义》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特别重视通过对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光辉品格的反复吟咏来推崇“忠义节烈”的伦理观。虽然《三国演义》是一部基于男性视角,专写“男性”的作品,但是,小说中的诗歌还特别重视对三国历史上一些女性进行评点,毛本《三国演义》中共有10首女性的赞歌,如第八回有“咏貂蝉”三首,第一首赞叹貂蝉的美貌,第二首写她牺牲自我,实施诱,第三首赞美她“锄奸”报恩、报国;第三十八回“徐氏复仇”主要是吟咏江东女子徐氏不畏强暴,为夫报仇的节烈;第四十一回“糜夫人之死”诗曰:“拼将一死存刘嗣,勇决还亏女丈夫”[3]283,赞扬她为保存阿斗,自我牺牲的“勇决”;第八十四回“孙氏殉夫”咏孙
夫人之贞烈,言孙夫人于东吴闻亭兵败,以为刘备已死,故投江殉夫;第一百零七回“夏侯有女义如山”“辛氏劝弟”咏曹爽从弟媳夏氏之贞洁和辛宪英之“忠”;第一百十四回“王经之死”咏“王经之母”刚烈赴死的气节;第一百十七回“马邈夫人之死”咏江油李氏殉國。毛本《三国演义》对女性的诗歌评点大多是正面的,但这种“正面”是有意地将女性扁平化,使这些女性形象为宣扬男权统治下的伦理道德服务。其大肆赞扬的女性殉夫、殉国、保嗣、报国、刚烈、贞洁等不过是男性视角下忠义观的另类注脚。“嘉靖本”中本无“糜夫人之死”和“孙夫人殉夫”两首绝句,毛宗岗在修订中特意为刘备的两位夫人增加了这两首,且杜撰了“孙氏殉夫”的故事,仿佛只有这两位女性的牺牲,方才更能衬托、突出刘备的个人魅力。可以说,糜夫人之自裁、孙夫人之殉夫都不过是为写刘备这个人服务的。
        与对人物的正面评点相对应的是,毛宗岗也擅长利用对小人物的不忠不义品质的针砭,来强调他所推崇的美好伦理道德,如第五十七回“苗泽之死”就是通过对一个为女而害死夫全家的小人物苗泽的无情鞭挞,预示不忠不义的下场,正可谓“奸雄亦不相容恕,枉自图谋做小人”[3]389,这样一褒、一贬,足见作者用心。
        毛本《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最重要的有智绝孔明、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等。从单个人物评点诗歌的数量上与评价高度上来看,毛本《三国演义》中人物诗歌评点数量排名第一的是孔明,达到18首;排名第二是曹操,有7首之多,超过对关羽评论的6首,远远超过刘备的4首。虽然毛本《三国演义》一贯秉持“尊刘贬曹”的立场,但若就从作者在一个历史人物身上用诗歌的评点方式倾注的感情这点来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曹操的态度是既爱又恨,骂他却无法避免地去关注他、重视他、评点他,情感是非常复杂的。相比之下,他推崇的刘备通篇却只有4首评点诗,即第二十一回“勉从虎穴”、第三十四回“天下英雄独使君”、第四十一回“携民渡江”、第八十七回“刘备之死”。此外,对赵云的评点诗歌也较多,有5首。整体来看,小说对一个历史人物使用多少诗歌进行评点与作者对该人物的喜爱程度或关注度成正比。
        虽说小说人物所拥有的评点诗歌数量主要取决于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与作者对该人物的关注度,但同时也要参考人物在小说中的出场频率和时间长短。对于一些令人喜爱的历史人物,由于出场的频率和出场时间长短,与他相关的诗歌评点的情况也会受影响,如第三十三回对郭嘉的评点,事实上除了毛本现存“郭嘉之死”一首,旧嘉靖本中还有一首七绝赞之,诗曰:“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4]评价之高,几乎盖过孔明。但毛本《三国演义》将其删掉,毕竟郭嘉在《三国演义》中的出场时间
太短,出镜太少,就像一阵花香,很快随风飘逝了。
        二
        《三国演义》中的诗歌擅于运用多样的评论手段帮助塑造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性格。剪影式评点、抓住细节进行评点、针对人物典型事件进行评点是《三国演义》诗歌中最常用的几种评点方法。特别是针对关键人物的诗歌评点,在反复吟咏中,毛本《三国演义》擅于抓住展现人物的几个横截面,从多个角度来评点,同时也利用“逆评”“预评”和“衬评”“比评”等手段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评述,从而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格。
        反复吟咏是毛本《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一种人物诗歌评点的方法,一般针对的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对关键人物的褒与贬,小说可谓不惜笔墨地从正反两个侧面多个角度来强调之。如毛本《三国演义》评点关羽的诗歌有6首,这六首诗歌即是从六个横截面或赞或叹、或歌或哭地来评点关羽其人:第五回“威震乾坤第一功”一诗主要赞颂了关羽之“勇”;第二十三回“威倾三国”一诗,主要赞美了关羽不降曹之“义”;第二十七回“过关斩将”主要评价关羽之“忠”;第七十四回“水淹七军”“关公神算谁能及”,主要评价了关羽之“智”;第七十五回“刮骨疗毒”主要评价的是关羽之“神”;第七十七回“关羽之死”还涉及到关羽之“儒雅”,同回“士人争拜关云长”“气
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3]524甚至还评及“气”与“志”,对于关羽,小说用这么多首诗歌,从对忠、义、勇、智、神、雅、气与志等各种品质的反复吟咏中,一个栩栩如生的高大豪气的关羽,正如旋转上升的舞台一般就逐渐浮现出来了。
        反过来而言,当小说意欲鞭挞一个人的时候,也会用多首诗歌或刺或讽,或笑或骂地从各个角度来反复批评他,如对曹操的批评:第十回《曹操奸雄世所夸》主要突出曹操之“奸”;第十七回《割发代首》主要突出其“诈”;第六十六回“曹瞒凶残世所无”主要是为了突出其“凶残”;第五十六回“一生真伪有谁知”和第七十八回的“邺中歌”则突出了曹操人性的复杂。
        但有时候,当作者反过来为了凸显某一人物的某一個重要品质时,也会运用多首诗歌来反复评点之,从而达到凸显它的效果,如对管辂的评点。管辂在三国时代被誉为“神人”,精通天文地理,八卦占卜,相面风水等,小说在第六十九回“赞管辂”和第一百零四回“平原管辂相通神”皆通过诗歌来反复评点,彰显他的神机妙算。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对于《三国演义》中特别关键的“典型”人物,毛本《三国演义》不但会从多个角度突出人物的特征,也会施展多种诗歌评点的技巧。在多种技巧作用下的反复评点中,使读者对这个人物反复涵咏,从而建立读者对这个典型形象的接受。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诗歌评点,在
毛本《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毛本《三国演义》中的诗歌对孔明这个人物进行的评点,其评点角度之多、评点的内容与范围之广这里我们暂且不再赘述,但从运用诗歌对其进行评点的技巧来看,毛本《三国演义》中的诗歌对诸葛亮的评点就像是使用中国绘画技巧中的“熏染”一般,层层着,不断晕染、衬染、碰染、平染,不断丰富彩,以至于达到“状孔明之多智而近妖”[5]的效果。
        使用“预评”和“逆评”是在毛本《三国演义》的诗歌中,针对孔明评点的一大特点。所谓“预评”,即在一个人物尚未出场或是人物命运尚未走到尽头之前就对他进行点评,就像是明星出场前的报名和广告,起到先声夺人或是预示命运的效果。早在毛本《三国演义》第一回,距离诸葛出山三十七回之远的时候,作者就于此回新增一绝句,指出“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需逊一龙”[3]6,用“运筹决算有神功”来评价诸葛亮,也引发人们对于“一龙”的期待;当诸葛出山后,第三十八回,作者又用“身未升腾思退步,……星落秋风五丈原”[3]259来预示他的命运。事实上,毛本《三国演义》中采用“预评”的例子不仅仅限于对孔明的预评,针对其它人物,也时或用之,如第四十回“刘表之死”在评其“总为牝晨致家累”的同时也指出“可怜不久尽销亡”,预示荆州刘表这支重要的割据力量不久将易主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