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6期
鹿在远古时期便是先民重要的狩猎、祭祀之的对象,至商周时期,领主们常常举行以“逐鹿”为代表的狩猎活动,而这种狩猎活动往往又是军事演练和王权祭祀活动。如同《逸周书·时训解》“鹿角不解,兵革不息”、“麋角不解,兵甲不藏”和《诗经·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这时的鹿便有了王权象征的意义,后进一步发展则更加明确,《太公六韬》曰:“取天下,若逐野鹿”,史记中《淮阴列侯传》: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史记集解张宴曰:“以鹿喻帝位也”,《晋书·石勒载记》下:“勒笑曰:`……脱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这里的鹿就是象征着统治天下的权利,这一寓意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很是常见。
汉代,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并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其学说主张都被汉武帝所接纳,儒家文化便成中国最主流的文化思想,其学说中的天人感
应是指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如果君王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而祥瑞文化便从这里开始出现,经历发展与扩充宋代祥瑞文化发展至顶峰,《宋书》卷 28《符瑞志中》中有记载:“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另《宋书》卷29《符瑞志下》有:“天鹿者,纯灵之兽也。五光耀洞明,王者道備则至。”《瑞应图》说:“天鹿者,能寿之兽。五光辉,王者孝道则至。”“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礼斗威仪》曰:“君乘水而王,其政和平,北海输白鹿。”此时的白鹿便成了祥瑞的象征,在这种象征之下白鹿被赋予了特殊寓意,必被帝王所喜爱,白鹿的出现变成为帝王贤德有所功绩的象征。在明代嘉靖年间浙江巡按胡宗宪便有《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和《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等多次进贡白鹿的举动。秦代有一官名为光禄寺,后汉武帝改名为光禄勋。“光禄”在古代文献中便是“大麓”的意思,“麓”的意思是山脚或山脚的树林,古代君王都住在山丘之上,守门的将官则住在山脚,“勋”则“阍”也。是门房的意思,在古文之中麓大多写成鹿,《周易·屯》六三:即鹿无虞。这时鹿便有了禄的意思,汉代郑众《婚物赞》就说:“鹿者,禄也”,这引申之意便慢慢让人接受,谢承的《后汉书》便记载了一件这样的故事:郑弘为临淮太守的时候,春天去视察工作时,有二头白鹿随着车旁行走,郑弘为这件事好奇,便问主簿黄国:“这鹿是凶
事还是吉事”。黄国则礼拜郑弘道贺说:“我听说三公的车架都画着鹿架车,看样你应该可以成为宰相”,之后郑弘果然位居太尉一职。可以看出鹿的吉祥寓意中加入了加官进爵象征。
道家在最早的思想中是一种消极的、无为的反神论。其主要思想是小国寡民的治国方式,随着古代神仙思想被庄子接受,阴阳家方士在秦汉的兴起。巫觋鬼神文化变成神仙飞升文化,史记中记载:“燕、齐海上之方士,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传邹衍之术而不能通也。”在汉代墓室中常有仙人骑鹿,仙人架鹿车的图案。这里的鹿是仙人骑乘的工具,协助求仙长生者升仙的作用。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六云:“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凡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这里的鹿卢蹻便是鹿车,《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记载“夫鹿娇者,常也。能助奉道之士,日行千里。遇鹿者,能采灵芝,自知其方位远近。鹿到有灵芝处地上,其鹿自经三遭,其芝草自不能走之。而依法采食,其灵芝自得,长生不死。如不得此法,其灵芝不能服矣”。这里解释仙人骑鹿车的原因,鹿可以帮助采摘灵芝,获得仙药帮助仙人成仙。同时在道家文化中也是长寿的象征,《抱朴子·玉策篇》曰:“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白。”《太平御览》引南朝梁任防《
述异志》云:“鹿一千年为苍鹿。又百年化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汉成帝时,山中人得玄鹿烹而视其骨皆黑。仙者说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唐代张读《独异志》记载了一个故事:“开元二十三年秋,唐玄宗在近郊狩猎获得一头鹿,烹饪后赏给张果一份,张果说这是汉武帝是曾捕获得的鹿,后又命人放生,已有千岁”。
鹿在佛家文化中是一种神圣而又通灵的动物,地位十分崇高。《佛说九鹿经》中,佛说:“鹿者我身是也,菩萨所行,虽处畜生,不舍慈悲,人兽并渡,菩萨更勤苦行波罗蜜”,这里和其他佛经中都有表示释迦牟尼前世便是一只鹿。东汉佛教传入中国,至南北朝佛法盛极一时,壁画上出现许多佛传故事,其中与鹿有关的除了最为有名的《鹿王本生》以外还有《鹿野苑初转》、《睒子本生》和《鹿母夫人生莲花》。《鹿野苑初转》出现于敦煌北朝莫高窟之中,画面是正中一结枷坐佛,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前卧二鹿,旁有弟子四人,二跪二立,这里表现的是佛陀轮回顿悟之后,来到波罗奈国鹿野苑中仙人住处,让五人见道迹,后五人都成比丘。这里的鹿形象表现出鹿野苑的寓意,同时也象征在鹿奔跑的原野之上,都是佛陀教义触及之地。《睒子本生》是隋代敦煌莫高窟之上的题材,画面描绘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国王在宫中派遣侍臣随自己出猎,国王见鹿,与侍臣上前追猎,侍臣与国王张弓射鹿,误射中身披鹿皮正在汲水腅子,国王上前询问腅子,腅子告知国王侍
奉盲父母的情由,国王探访盲父母所住草庐,告知误射睒子一事,带领盲父母去见已故的睒子,盲父母仰天痛哭,天降神药,睒子复活。这里的鹿不仅是象征着自然界灵动奔跑的鹿,睒子本身也在寓意中象征着鹿是纯善和至孝的象征,最后天降神药也让开始让鹿与健康和长寿相关联。鹿的寓意和象征
《鹿母夫人生莲花》是莫高窟唐代的壁画之一,画面是仙人见鹿产一女,其女脚为鹿蹄,鹿女步步生莲,鹿女被国王娶回宫中,鹿女生莲花,莲花绽开出现五百子,封鹿女为皇后,这幅壁画内容出自《报恩经变》,故事更加精彩丰富。这里的鹿母便可以看作为鹿的文化形象,表现出母性和多子之意。
在佛家文化之中,鹿表现的形象都和其他文化有所区别,鹿纹都大多无角,鹿的地位更加崇高,多是象征着无害和纯善之兽,其寓意比较复杂。在儒家文化之中,鹿的文化寓意主要表现:一是王权的象征或是统治天下的权利,二是天下因君王贤明所降下的祥瑞,三是加官进爵或高官厚鹿的象征。在道家文化之中,鹿的文化寓意主要表现:一是鹿是仙人骑乘的工具,二是长寿的象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