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9日上午,在重庆雾都宾馆二楼会议室,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召开了“怀念马力同志”座谈会。曾在马力同志领导下工作过的黄梅,况浩文,杨永恩,马蔚起,吴子君,伍仁章,钟岱明,徐相泽,诸锡年,傅建华,龙泽渊,蒋际华,王新章,以及马力同志的女儿马千真、儿子马千钢参加了会议。
一种由衷的怀念、一种由衷的感佩之情,洋溢在会场之中;每一个人的亲见亲历,刻画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勾勒出一个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百姓大众的老战士的形象。
一间窄小的办公室,几张老旧的办公桌。骄阳强劲晃眼的光芒从窗外直射
进来,落在办公桌上。办公室没有窗帘,更没有空调,唯一的一把电扇无济于事地嗡嗡响着。却有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靠窗伏案工作,为了顶住那炽热如火的光线,老人只好戴一顶草帽,于是就使他极一个在烈日暴晒下辛苦耕耘的老农。
令人难以置信——这是80年代;这个老人是曾任副市长、此时任重庆市顾委副主任兼市体改委主任的马力;这里就是马力在体改委的办公室。
一直负责工业口的副市长马力,为重庆工业发展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重庆的煤炭、钢铁、轻工、化工、纺织、包装等轻重工业,都留下了他不可磨灭的业绩。为着重庆钢铁原料基地的建立,他曾多次亲赴攀枝花,有时一呆就是几个月,崎岖的山路上布满了他的足迹;为了扩大重庆轻工
像63Y Q 红岩春秋
6
业生产,他亲自领导组建起了钟表厂、缝纫机厂、啤酒生产厂,将重庆啤酒厂从最初的年产5000吨,逐步发展到年产5万吨;他曾力抓重庆烟草工业,使烟草税收一年间从4000万提升为8000万……
年复一年,周围有人提升了,有人工资超过了他,马力却滞留在副市长的职位上,65岁时,他从副市长职位上退下来。
也不能不说是党对他的信任——改革大潮袭来,改革重任需要一付铁肩,需要一个深孚重望的人物,需要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开拓者,重庆的改革选择了马力。而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老马识途,马不停蹄,龙马精神,路遥知马力……这些成语竟与马力的姓名如此契合,决不单是一种巧合、一种幽默。卸去副市长之职、领受新的作战任务,马力,以一个老军人的姿态,雷厉风行,高效率地进入了阵地。他组建起了重庆市体改委的工作班子、工作机构,并迅速带领他亲自遴选的精锐部队,开始“攻城掠地”。工作条件的优劣、工作环境的舒适与否,却都不在马
人的年龄必然有老年,但我在革命工作上保证没有老年。
——马力晚年语
老兵,
奋斗在和平年代
文/邹越滨
一心为国,功高淡泊名利
本刊特稿Be nka n T e g a o
——马力同志留下的人生启示
200.H..C..4
力视界内。
以马力的威望,在体改委那简陋的会议室里,那乒乓球台充作的会议桌旁,常聚集了重庆市相关领导及市各部委的首脑。有一次,在那里一连开了三天会议。
会议和文件还只是马力工作的一小部分,对于每一个改革课题,马力都以一以贯之的精神,深入调研,深入体察党心民情,再取得发言权。
曾在那时任马力秘书的龙泽渊回忆,马力曾对初任秘书的龙泽渊颇有感触地说: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模式要变,我们的生活要变。
在这里,我们或许能触摸到马力的一种思维、一种感奋,那就是作为一个资历深厚的党的高级干部,在变革时代的敏锐性、责任感、前瞻性。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担任领导工作的马马力和他领导下的体改委阙功至伟。国
家几十个部委在安子文、王丙乾的率领
下,到重庆磋商有关计划单列的事项。
马力正是重庆方面的主角,他要考虑地
方的利益,也要从中央、省的角度进行
推敲。这样制订出了中央、省向重庆放
权的15套方案,这些方案,日后成为全
国其他城市改革开放的范本。
几年下来,体改委工作成绩斐然,
办公条件却一直不见多大改善。而马力
从不计较。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也许正是因为一心放在改革大业上,办
公条件如何、待遇如何,马力就根本无
暇考虑。
一个从延安抗大走出来的老军人,
时至80年代仍戴着草帽顶着烈日伏案工
作,这画面是否与延安窑洞、西柏坡农
家小院一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实,
这不仅仅是一种形似,这更是一种一脉
相承的“神似”——什么是党的优良传
统,什么是艰苦奋斗精神,用怎样的态
度工作才能成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其间
有怎样一脉相承的联系?马力是不是在
当代做了一种令人感佩的注释?
没有老一辈革命家,如同老农一般
艰苦备尝的“耕耘”、不计个人得失的
“耕耘”,又哪来共和国的今天?
对于一个老农,有季节变换,却无
退休可言,马力在这一点上也真像一个
“老农”——只要事关重庆发展,马力
就紧抓不放,而无论在职与否。他与重
庆包装工业发展的关系,很能说明这一
点。重庆包装工业是马力在当副市长时
就开始着力狠抓的。80年代初,他率先
洞察包装工业对发展商品(市场)经济
的重要意义,将推进重庆包装工业的发
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的任
务。他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对
于国内、市内包装工业的现状,对于国
外包装工业的管理和发展规律作了详细
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重庆包装工
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蓝图。1980年,在
他的策划下,重庆包装技术协会成立,
这是中国包装业成立的第一家行业协
会,马力亲任会长。1981年,中国包装
技术协会在重庆诞生,马力被一致推举
为中国包协副会长,成为中国包协中唯
一地方城市出任的副会长,而其他副会
长皆为国务院部局领导。重庆包装工业
自此开始腾飞,很快跻身全国六大包装
工业基地之一。其间,马力开创了中国
城市包装工业管理的新模式:“三块牌
子,一套班子,各尽所能,统筹规
划”,在全国包装行业中被誉为“重庆
模式”。马力不仅在包装工业的大政方
针上呕心沥血,指挥调度,在一些具体
难题上,还总是亲临现场,指导或协
调,为之不惜顶烈日、冒风雨,奔波不
息。重庆纸箱厂在1983年时资产仅70万
元,正是在马力的关注和支持下,获得
100万美元贷款,引进了一条日本瓦楞
箱生产线。项目上马后,提前一年半还
清了全部贷款,而且在西部地区稳占技
术制高点长达10年,对于重庆出口产品
的包装做出了重大贡献。
担任顾委主任和体改委主任的马
力,仍然以一个辛苦耕耘的老农的姿
态,一如既往地推动着重庆包装工业的
发展。
Y Q
红岩春秋
63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马力同志毕生都以这样的姿态不遗余力地跑着,直至人生的终点。力,这时已经开
始了自身认识上
的变革,而走在
了时代的前列。
正是有这样
的思想高度,所
以马力勇于否定
自己。马力担任
常务副市长时,
曾组建过局级下
属的40多个管理
公司,以协助局
级机构对企业进
行管理,经过深
入调查和论证之
后,马力毅然否
定了管理公司,
最终形成了将自
主权一放到底的
决定,使之成为
名符其实的自主
权。
既有大刀阔
斧又深入细致的
工作,就有疾风
迅雷、卓见成效
的改革效果。重
庆被中央列为全
国综合改革试
点,计划单列的
第一座大城市,
本刊特稿
Be nka n te g a
o
H..C..
200.
47
63
Y Q 红岩春秋80年代末,马力同志在70出头的高龄上离休了。这样一个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奋斗了50多个春秋的人,一个毕生除了工作心无旁骛的人,一个心系大众疾苦的人,怎么可能无牵无挂地退下来呢?马力当然也不可能办到,他仍然对重庆的建设事业、改革发展,给予极大的关注,为重庆发展极尽所能。
1995年5月到8月,马力奔波于峡江两岸、柑林深处。此时的马力年届八十。他所要解决和研究的,是重庆柑桔增产后的包装和深加工难题。江津、铜梁、万县、内江、北碚,到处都能见到他风尘仆仆、瘦削的身影。暴雨后山洪冲断路桥,他仍然以一往无前的军人姿态,在如此高龄时,顶烈日,徒步攀上铜梁六赢山的柑桔林区。
由于他的工作风范,由于他在包装业的发展上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在中国包协20庆典上,他被授予中国包装工业杰出贡献奖。
退下来的马力,对于重庆发展,更多的则是“马力”式的关注——除了每天看报,按政策的规定看市里的一些文件而外,就是以一个普通百姓的姿态,从来看望他的老同事、老部下那里,从子女那儿了解重庆各方面的发展形势。国家颁布了农村普及教育免学杂费的政策,他就请女儿马千真从市财政的角度给他讲这项政策在重庆得以落实的依据,听女儿讲得头头是道,马力也就舒了一口气。就在2005年底住进医院的最
后这段人生里,马力还始终关心重庆十一五规划,他让秘书来文件细看。因内容太多,身体有些吃不消,他每天只能看一小部分,直到去世时,规划文本还放在他病房里。由此,我们可以说马力用毕生完成了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贴切的注释。
但是,如此地心系国家人民,马力却还有一个铁定的原则,就是退下来了一定不再干政。初看起来,这似乎与那种深切的关心、那种尽己之所能为国为民分忧有些矛盾,不,马力是这样说的:从岗位上退下来,你对第一线是怎么回事,就不胜了了,你如果还要参政,那就不是干政,而是干扰了。由之可见,这个原则的确立,仍然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正是为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才如此谨慎。
那么,以他丰富的经历写写回忆文章吧——不说别的,作为二野的高级干部,当初进军重庆,刘邓怎么
决策、部队如何调度,他一清二楚;作为重庆市解放以来的高层领导人,重庆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身经历亲自参预。然而马力同志仍然采取有所不为的态度。去年,一部《亮剑》风靡中国,那正是取材于二野。一天,儿女们以之为由头,问起了父亲的经历和见闻。马力谈到兴头上,突然发现女婿正在录音,马上打住,三缄其口。时至今天,已几乎没有人知道,他是二野三兵团十一军三十二师第一批进入重庆,并接管旧重庆
的领导人之一。马力的一个老战友,从天津市副市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写了一部《太行纪事》,将样稿寄来请马力作序,马力细看后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却谢绝了作序,他在复信中说,离休后的想法是“无为求静”,平时读书看报,有时下农村、工厂看看,这个序就不作了。
心系天下而淡泊名利,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马力让自己的人生达到了一种
至真至纯的境界。
一个人行走在世上,总是要留下脚印的,这脚印或深,或浅,或趔趔趄趄,或义无反顾。
且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马力留下的一个“脚印”。
那是一个春节,在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里,人们尚在享受着法定假日的闲适。马力却在这天带着秘书龙泽渊来到沙坪坝区所属的乡间。
细雨迷蒙,走在乡间泥泞小道上一步三滑。
什么事让马力如此揪心?什么事如此急如星火?原来那一年,重庆市委提出了“菜篮子工程”,于是城区百姓的菜篮、饭桌就牵扯着马力的心,让他无法在家心安理得地过一个春节。有人不理解——不就是蔬菜供应多一点少一点的事嘛,急也不急春节这几天吧?更用不着火上房似的,连雨过天晴也等不得吧?
这道理适用于很多人——君不见现在比这急上千百倍的事,也有人不拿它当一回事呢,但这道理肯定不适合军人出身的马力。他从一份文件上看到沙区农村里,有几户农民自己发豆芽,既有利于市场又有利于自己,于是他在家里坐不住了,叫上龙秘书就往那几户农民家里赶。
不兴师动众,轻车简从,是马力的一贯作风,此行只有龙秘书一人陪同。那时许多乡里还不通公路,很长一段路龙秘书只能陪着马力步行。
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个工地,施工挖的一个大坑阻断了道路,坑上搭着一块窄木板,供人行走。而这时雨中的木板上覆盖着一层稀泥,加上一路踩
一心为民,勤政求真务实
1985年12月中旬马力与入党介绍人詹诺青游黄山。
本刊特稿Be n ka n T
e g a
o 200.H..C..48
着泥泞而来,鞋上也粘着许多泥土,不用说是滑上加滑了。工地上寂静无人,不到一个帮手。
正当龙秘书还在为怎么让年近七旬的马力安全过去而发愁时,却见马力毫无一丝犹豫,迈着军人步伐,大步流星地走上了跳板,龙秘书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他急忙跟上去。然而等他追过去时,马力已走过了滑溜的跳板。龙秘书擦着头上的冷汗,心头暗叫“惭愧”。
于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决不把“三个代表”放在口头,而是把民众的疾苦、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真正地装在心里的老军人的形象。
发自由衷,必成为自然,这样地心怀民族、心怀民众,必然化为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化为事无巨细的实实在在的付出。
马力的一生,于是留下的都是坚实有力、步履生风的“脚印”——
为着弄清情况,或下到基层,或到机关有关部门,和有关同志作个别交谈,仔细询问,透彻了解,平等探讨,这从来是马力在任何一个岗位上的工作方式;
听说达县解决了猪肉凭票供应的问题,就立即前往达县,了解当地是用的什么办法,制订了什么政策;
解决钢厂的问题,就下到第一线,和炼钢工人一起劳动,深入交谈;
哪里需要就直奔哪里,没有条件可讲,铁矿来源需要解决,就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入住气候恶劣的太和铁矿;
自己写讲话稿,经常亲自起草文件,凡秘书写的文稿,必亲自逐字逐句修改;
白天调研、开会,没有时间批阅文件,就夜以继日,一大叠文件头天交给他,夜里不论多晚,必批阅完,第二天整整齐齐叠在办公桌上,即或带着患过肝炎的病体,在年事已高后工作在体改委的日子里也是这样……
一个人心中真正地装着民族、民众,就必然衍化出一种博大的关爱,一种毫无保留的给予——
黄梅曾动情地回忆起,自己的丈夫被打成了右派,但马力从不因此而歧视他,更不搞株连九族那一套;
重庆市工业局一个被打成右派的干部,平反后进入一个企业。但马力一直教师奖励基金会,直至逝世,他给这个
基金会的捐款已屡计达3万多元;
他对自己的钱财看得如此微不足
道,却对众的利益看得非常重,改革
初起,各企业开始制订定包奖制度,他
总是细细地过问,问工人得到实际利益
没有,账是怎么算的……
这就是马力这个老军人的精神,这
就是马力这个老共产党员的工作、生
活、待人接物的态度!当代人喜欢大谈
人性,但还有什么比这些表现出更多的
傅浤鸣人性呢?
当今的中国,反腐倡廉,越来越成
为党中央、老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
曾任重庆市外经委主任的况浩文回
忆起近半个世纪前,他作为一名年轻的
军队干部转业回到重庆,马力就曾对这
批即将参加地方工作的年轻干部说,你
们脱下了军装,你们并没有脱离战场!
这句话其实反映的正是马力对和平
年代的某种认识,其中无疑包括反腐倡
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远在五六十年代,那时马力作为高
级干部,是配备有汽车的,但是他的家
人,哪怕是再钟爱的子女,却都休想随
便坐他的车。他要求自己的家人不能有
优越感,一定要做一个普通人。他的子
女,哪怕是上小学,马力也要求他们无
一例外地与普通学生一样住校,至于接
送,绝对是不派车的。有一年,马力念
小学的女儿马千真患病住院,出院时正
逢国庆节,她还不能说话,马力就对宝
贝女儿说,让你坐一次车,点头算摇头
算。那是马千真从小到大唯一享受的
一次,记忆之深刻,就不用提了。平日
里,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外出郊游,那
也是不能坐公车的,总是一起坐公共汽
车去,还有一次一家人一起去小南海,
那是买票坐火车去的。
知青下乡,虽说当时马力还没有
“解放”,但四个子女,按政策最小的
不
一心为公,毕生清正廉洁
记得并关心着她。
90年代企业破产
了,离休在家的马
力知道这事后,常
给她生活资助,后
来听说这个同志患
病住院了,他立即
让人送钱去帮助她
渡过难关;
重庆市机械局
一个局级干部不幸
夫妇俩先后因病逝
去,遗留下一个儿
子一个女儿,马力
逢年过节就把他们
接到家中;
进入80年代,
机关开始发奖金
了,马力一分钱不
拿,都存在办公
厅,几年以后,他
用那笔钱给市政府
大院买了一批树
苗;
离休后,按国
家政策他每年加发
两个月工资,马力
却把这笔钱捐给了
本刊特稿
Be nka n te g a o
1989年6月15日马力与刘家座工作团房东冯殿忠合影。
H..C..
200.
49
Y Q
红岩春秋
63
钱买的一套古钱币,马力这才转怒为喜。
离休后的马力不仅不干政,还尽可能不扰民。
和市里其他领导一样,马力的车也装有警报器,马力却要求尽量不用,一个年轻驾驶员初来乍到,不知道马力的习惯,于是在堵车时使用了一下,马力立即毫不留情批评了这个小伙子。
外出参观,车到彭水已是中午一点,县委领导陪马力吃饭以后,考虑到马力80开外的高龄,本想请他小憩一下再走,马力却坚持吃过饭就上路,路上对秘书说,他出行不应该有太大动静,影响地方正常工作秩序。
一个人在物欲上极少,那么在精神追求上就一定更多。马力一直喜欢读书,“”期间,时间多一点,他坚持读完了《资治通鉴》、《四史》、《通史》等,还在许多地方加上了自己的批注。晚年在家,读书的时间更多了,涉猎遍及古今中外,对于有些有争议的作品,更是托子女、托老部下从外地买回来读。像《顾准文集》,就是托到上海出差的同志带回来;听说《莎士比亚全集》在台湾有一种很好的译本,就让女儿托人带了一套回来研读。他在一家较为严肃的书店还办了一个购书卡,因为好读书和老板成了朋友,老板
63
Y Q 红岩春秋5然是出国考察的标准治装,然而马力的行事却和许多出国考察的人截然不同,他绝不游山玩水,绝不敷衍了事,而是对考察的项目细细审查,总是将其与国内的设备作比较,研究有哪些地方可以由国内设备配套。于是他所主持引进的设备,许多配套设备都用的国内产品,减少了国家的外汇支出。
二十多年来,马力就这两套出席公众活动的正式服装,除此没有别的高级服装、名牌服装了。
当况浩文说到这里,不仅他自己,座谈会场里的众人也都湿了眼眶。
马力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留下了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正如同志所说,“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种精神,正是同志倡导的“三个代表”思想的体现;正是同志“八荣八耻”精神的根本。
马力同志离开了,但他的精神永在,因为人民需要每个共产党员有这种精神;国家、民族的兴旺,需要公务员有这种精神!
儿子可以留在父母身边,马力却无一例外把他们都送下乡了;大儿子从小患先天性心脏病,下乡后本可以按当时政策办病残返回重庆,但马力写信说:你办病残就是逃兵!
马力向任过他秘书的不只一人打过招呼,家人秘书办任何事都不能办。
这就是马力对子女的要求——要求他们做一个普通人,要求他们接过他所认定的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当马力的子女没有什么“便宜”可占,当马力的秘书和司机也无“便宜”可占。80年代以后,送礼、送红包之风刮起来了,马力却绝不为之所动。在南岸一个企业开会解决问题,发给了与会者一人一床被面,马力让秘书和司机都原封不动退回;在橡胶厂开会,一人发了一个20元的红包,马力得知后第二天就让秘书把他们3人的退了回去。
重庆无线电话公司是马力争取的项目,并由他一手把公司组建起来,但他从不在公司报一分钱账,更不收取任何报酬。他从职位上退下来后,公司提出要给他配车配秘书,他一口回绝。
他离休后,况浩文一次外地出差回来去看老领导,进门就说,老领导,我给你送钱来了。马力立即沉下脸说,老况,你怎么也搞这套了?!况浩文说这钱你一定收得下。原来是况浩文自己花
凡有新书,就电话通知他,但直到马力同志去世,老板也不知道这个老头的身份,电话中总称他为马老先生。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二月初,这个堪称德高望重的老战士,因病逝去了。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况浩文看到老领导安详地躺在那里,身上穿的是那套颇旧却不失庄重的中山装。况浩文感慨万千——20多年前,出于外事的需要,出于马力要常常出席外贸口的对外活动,况浩文陪着马力到当年重庆服装界著名的老裁缝董浩然那里量身定做了两套服装,一套西服,一套由马力自己对设
计稍作修改的中山服。
穿着这两套衣服,马力
不只一次出国考察。服装固
本刊特稿Be nka n T
e ga o 1990年4月马力与老伴及孙子外孙。
200.H..C..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