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研究
复仇与情欲
—
—《哈姆莱特》与《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不同建构
吴文杰
(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本文从《哈姆莱特》和《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不同的文本建构方式入手,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以揭示两部作品的不同主题及作者的不同创作倾向,论述厄普代克解构莎士比亚的深层原因,以及不同文本的想象性重构对其创作和接受的影响。
关键词:复仇情欲《哈姆莱特》《葛特露和克劳狄斯》
一、《哈姆莱特》中的建构:直指邪恶的复仇之剑
《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一部不朽名作,为世界文学贡献了哈姆莱特这一内心丰富、充满人文主义闪
光的新英雄形象,同时将王子刻骨铭心的复仇故事镌刻在了读者的心中%尽管莎士比亚并非哈姆莱特复仇这一故事的创造者,但在他的再创作下,一位脱去了浓重的血腥气、充满人文主义理想光辉的丹麦王子站了出来%他手持复仇宝剑,担当起重整乾坤的重,同尽这一的了复仇,并将丹麦篡夺的阴影中拯救了出来。
在对这部巨作的批评史上,评论者们大多注意到了哈姆莱特性格中的复%他莎士比亚笔下的人文主义英雄,但并不英雄人的力。他的为一,一他对的的:“(世)一的,、、;丹麦中最坏的一他复仇。!一,他对这不不,
“”的。其人文主义理想不,还在的、在中,一他将复仇剑人。当,王子的复仇了,尽管一种相对较为被动的方式,哈姆莱特在自己生命垂危时才对人发出致命的攻击%由此看来,在莎士比亚下,哈姆莱特是一个品质纯良、高尚道德操的人,但他耽思考、优柔寡,这成为他致命的点%歌德说哈姆莱特“在一他既不能承担又不能放弃的重担下被毁灭了”"。但王子复仇的合理未受过质疑,在莎士比亚的建构下,除了哈姆莱特本人,读他的故事的人们也非常理当接受了“荡的母亲邪恶的叔父合伙杀死了天神一般的国王”这一预设,并对此深信不疑。
在莎士比亚的建构中,哈姆莱特的母亲葛特露被描述为一荡、不忠的女。她背叛了丈夫,尽管丈夫在他儿子眼中近乎美:“你瞧这一个容颜,高雅庄重,着太阳神的卷发,天帝的前额,叱咤风云的天岭上,,
那姿态,十全十美,仿佛每一位天神都亲手下印记,世界昭示这才男子汉,”#丈夫刚刚去世就改嫁的葛特露在哈姆莱特眼中疑成了的人,他
母亲:“一的时,她着的眼去,她了人了。啊,恶的,迫不「地钻了的,篡位的为一个邪恶的%在哈姆莱特的的中,此人这样一番:“,的、的,他的过人的,天的恶,着他阴的手,了的
乎非常的王,满足他的的。啊,哈姆莱特,一的背叛!的的纯;
,信守着在的时对她作的;她:对一天才德远不的恶人降心相!”%《哈姆莱特》这为,了对葛特露
人形象的建构,他为一对夫,王I 丹麦的%相对的,死去着的一老一哈姆莱特造为一对正义的受者,一对有着无数当理由怀仇恨心的复仇者,一步予哈姆莱特复仇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尽管莎士比亚所述故事深入人心,但其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一些问题。这问题大致可纳为下三点:
1.葛特露何抛弃了几乎美瑕的丈夫?
2.邪恶猥琐的何以吸引了葛特露?
3.哈姆莱特为何一直对母亲充满恶?
显,问题是莎剧所不能解答的,正因如此,莎士比亚版本的《哈姆莱特》的基本逻辑出了裂痕%尤葛特露人动机的缺乏使他们的行为显失真,乎为了给哈姆莱特的故事提供反人存在,他的心理动鲜人关%这个问题直一世纪初才一次解决。
二、《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建构:情欲、政治和人的天性
在《哈姆莱特》的诸编者中,一位作家不走寻常路,对莎士比亚本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解构,他就是以
2019年第!4期(总第834期)攵按%'科
“兔子四部曲”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厄普代克于2000年出版了《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一书。在这一作品中,作家让故事原本的主人公哈姆莱特退居二线,由“奸王奸后”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二人担当主角,通过葛特露的视角重新书写哈姆莱特复仇之前的故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部小说在出版后被冠以“《哈姆莱特》前传”的名号,但我们并不能完全和:的那部作视为同一的故事&厄普代克在小说的部中不名字称呼几位主人公,例如葛特露的名字历了“葛露”“葛露”再到“葛特露”的,克劳狄斯被称为“冯”,后来又叫“”,后才“克劳狄斯”。如的几乎在一个人物身
&厄普代克,这不的名字不代不同版的王子复仇故事&,这
重,一名字的故事线的,一不名字小说的,之作的出⑥。如,小说被
的《哈姆莱特》的,作家以由地对葛特露、克劳狄斯、哈姆莱特父子人的形象进行重新&
在厄普代克,葛的葛特露、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三人的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哈姆莱特》中,国王哈姆莱特一完美的人,在前,克劳狄斯的不饶恕&但在《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中,这位国王(霍文迪尔或哈姆莱特)变成了一个粗俗、阴沉、残忍、冷酷情的人。对他而言,迎葛特露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葛特露只是他登上王位的阶梯。国王罗瑞克刚去世,他就进驻王宫。这一行为和他的弟之后的篡位似没质区别,充满了阴谋和权力斗争的血腥气味。在小说中,霍文迪尔
勇武的一放大了,与之相应的,他粗野的一暴露出,且其武功掩盖&霍文迪尔作为一个北欧武,视烧抢掠家常便饭,战场的拼他的性格打磨
十粗糙、高傲,也让他失去爱人的能力,他和葛特露'爱情的结悲的未注定。
这位“神般”的人物在家中的表现并不好,甚至在新第一就过而将妻子抛在一,彳
去,第二醒前的疏漏了弥补。种种片证明了在厄普代克的中,霍文迪尔(哈姆莱特)实在不如他称的爱的王后。在事和政治斗争中打的他葛特露要的,当他也并不在于,二人的是不的。他的子,小哈姆莱特,故事中的主人公,在《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中只了一个模糊的身影。从这的身影中我们一能定的是他和并不,他和一
奎尔戴拉
在的作品,是功能性的&葛特露作国王罗瑞克一的血,一的人,
的政治,与其几与登王号,这才是霍文迪尔重的。去这政治意味之后,不葛特露其实和一般&充满了的幻想、捉摸不定的忧郁和天真烂漫的气质。在男性权力场之的葛特露,和普通人一美爱情和,但的出定了只能政治,权力的
品,了中悲的&葛特露,霍文迪尔的过是“和视”:“,他我以的,当我他的后,他便了一的管者&但是,不,他我的,的王家我的,我的他&”⑦即使在了子之后,家庭晦暗,结局几注定:“的是一条石铺就的通,通的两边有许多窗户,但没有一扇通向的门。霍文迪尔和阿姆莱特是守在通两边的两个蛮横的卫兵,在通的尽头,候的是无法逃脱的死神&”#处不的婚姻和灰的家,又在主导的话语体系中挣扎,这和作一个“人”的葛特露的了冲突,其情感诉求得不满足,最终导致了叛逆。
在《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中,唤葛特露的爱情这一任务了冯(克劳狄斯)&狡诈奸邪的恶人形象在厄普代克这里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聪明精干、体贴的男性。“当在的时候,冯的举止总是挑剔的,当不伸出去,拂过他的衣袖,或拍他的臂,一特别生动或趣的故事,或是他从五光十、令人啧啧称奇的欧洲的各个角落搜刮的花絮快乐或感激的候,他还感害羞
和他粗野的兄长相,克劳狄斯是十分谦恭的。丰富的见闻他机敏的和见,葛特露&他与葛特露情,却总能中葛特露情感中最敏感的角落,让出的,人的一片&以说,克劳狄斯是葛特露的拯救者,他和王后之
间是有真情存在的。在这一前,尽管克劳狄斯和莎剧中写的一了谋、通奸、篡位的,并不如憎,相反很容易就能读的情:这样一聪明、体贴的人,这样一段真诚的感情,却遭到王权压迫,甚至在后王子的复仇之&
,厄普代克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二人的重以实现。在厄普代克里,这两人感体于国家政治和、要之,和人的的代言人。作家我们思考这一:是表现出情、“人”的葛特露、克劳狄斯情,还是符号、
的哈姆莱特父子的权威不容,其压于复仇是绝对当的?这就将《哈姆莱特》的话语体系了,读哈姆莱特复仇的,并不由主
将自己的情和信任交付到那一悲的恋人手中。同时,出的也厄普代克的:哈姆莱特并非完美,克劳狄斯并不邪恶,王子沉浸在我之中,不屑一&厄普代克通过这部作品《哈姆莱特》中几人了重&
三、被建构的文本和导向性的叙述策略
通过以,不难发现《哈姆莱特》和《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在主、人存在质区别。前以复仇主,以哈姆莱特中,人、场、事之
语言文学研究
的关联、事件的前因后果皆以哈姆莱特所思为基准,作者的立场、情感、思想倾向和哈姆莱特都是一致的。对读者而言与其说是莎士比亚在讲述这个故事,倒不如说是引导读者成为哈姆莱特,与其共同行走于复仇之路$这里,莎士比亚凭借其身为作者的权力而制造了一种单向的强话语,读者在这种话语面前只能选择接受;后者延续了厄普代克一贯的风格,以中年人的婚姻、爱情和通奸为题材,紧紧围绕“情欲”这一主题展开。为此厄普代克持有和莎士比亚截然相反的态度,试图为葛特#一个不一样的,在这里特是一个的,在和
的,克成为想的情人#二
为情的力在权、
的,作者对了的同情,这种同情为读者所共,形成了:接受层面上对这一的重构#之所以会形成这的,与作在的不同述策略息息相关。
在对复仇这一故事的接受过程中,一代代读者似乎已成了一种记忆场,其共享一种集体性记忆,并被处于更新中的文本不断强化。无论王子复仇是否确有其事,这个故事已以文字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当将这个“历史”纳入“记忆”的范畴,偏就出现了。历史并不在场,哈姆莱特仅仅在于献,记忆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选择的自由,并在之后再创作中不断选择,实现主体的#正如克罗齐说的,一历史都是当代史,莎士比亚和厄普代克同样是集体记忆的拥有者,者都熟知哈姆莱特的故事,但在各自的表现中却显示出不同的
倾向,不同的述,与各自所处不同的
代及其对思想倾向造成的影响相关。
《哈姆莱特》创作的代,义方兴未艾,作家身处义者、新兴资本主义和封建王权交锋的特殊历史节点$对莎士比亚而言,剧作中的就是当英国现实的写照。作家借一个复仇的故事表达两股势力之间的冲突。哈姆莱特作为义者的代表,以复仇的刃向封
势力发起挑战$哈姆莱特的延宕反映了莎士比亚在创作的后期对想的思$在这一创作思路下,葛特和克只能沦为陪衬的面角,否则将削弱哈姆莱特这一义的新英雄的表现力和作体的力量$克和特成为义之敌的,义是的和功能的,作为的,其人性一面未作纳入写范之$
了厄普代克创作的代,新千年已经临近,后现代思潮席卷,义崛,作极擅对中产阶级的行写,这个中世的故事在现出了一种面貌$有评论者为,《葛特和克》尽管在表面上是一个,但强的女性意识贯穿小说始终!$笔者为,这部说不仅是在莎士比亚作出的对的有意贬低进行颠覆,还是对所谓“正义”“邪恶”“复仇”等命的的$在说的后记中,厄普代克
出:“开这一情节,克似是个的国王,特是个的后,是个的,是个但不的,是个
的,而哈姆莱特向$”由此厄普代克所的是个哈姆莱特复仇事的基,使文强的后现代特$
在个的,的想得了分发挥$对复仇的“历史”各自的入点行了
写和现,对特定记忆行了强$这记忆在莎士比亚及读者们那里是复仇和延宕,在厄普代克里成情欲和的$作不同角、不同和情感向出发,实现对及世的$由此,《哈姆莱特》和《特露和克》之间的关系显而$莎士比亚剧作将哈姆莱特作为一个比的出,正是复兴代、义想的有力$莎
实的及的软弱和妥协陷入失语,厄普代克
这一空白出发,以现代方式对特与克迪斯的故事
行了重新演绎,背后不仅是作话语的关,更是对现代生活的结思$这作为不同代背景下对哈姆莱特故事的不同,但考虑作家各自出发点背后蕴含的深刻机理,其对我所处的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启发和参考$
注释:
①③④⑤威廉•莎士比亚.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悲剧喜剧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328,357,306,315.
②张可译.莎士比亚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6.
⑥苏新连.为女性正名——论约翰•厄普代克的《葛特露和克劳狄斯》[J].当代外国文学,2004(1):136-141.
⑦⑧⑨约翰•厄普代克.杨莉馨,译.葛特露和克劳狄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135,54,49.
⑩苏新连.解构经典:《葛特露和克劳狄斯》述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133-137.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悲喜剧#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约翰•厄普代克,著.杨莉馨,译.葛特露和克劳狄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3]王宏图.复仇的正义性与身体政治——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J].中国比较文学,2003(3): 44-54.
[4]苏新连.解构经典:《葛特露和克劳狄斯》述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5,7(3):133-13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