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设计
课时
1
教学内容:
计算机操作系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理解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理解Windows的界面、特点以及Windows的基本操作;
2.理解文件、文件夹、路径的概念,学会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等。
重点难点:
管理文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策略
激情导入
介绍什么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其功能
讲授新课
(一)启动windows
教师简单说明启动后,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
(二)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
教师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图标、任务栏、快捷方式、窗口、菜单等概念
(二)windows操作
1.说明鼠标的操作并演示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提示,打开纸牌游戏,操作。
2.键盘的操作
让学生尝试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练习键盘的操作和汉字的输入。
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中文输入外,能够让学生尝试输入英文。让学生知道如何实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如何使用输入法输入大小写英文字母、英文标点符号等。
(三).Windows的资源管理
1、处理器管理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的提示,分别查看CPU的性能参数、使用情况,查看内存的性能参数和使用情况,理解所用计算机外围设备的配置、性能等情况。
2.存储管理和设备管理
3.文件管理
教师指导学生打开资源管理器,理解资源的树状结构。文件夹的展开是展开它的层次结构,观察哪几个文件夹在同一层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鼠标单击与双击的不同:在“资源管理器”中的左窗口中,单击某个磁盘/文件夹图标将其打开,同时在右侧窗口中显示打开的磁盘/文件夹中的内容;双击则是在打开的同时,将该磁盘/文件夹下一级子文件夹按树状结构展开。
学习文件路径时,学生能够通过在地址栏中的显示信息协助理解。还可联系下面的事例来理解:要想到某校的某个同学,按照“城市/区/校名/年级/班级/姓名”路径能够快速准确地到。
创建文件夹时,注意在同一文件夹下不要出现同名文件或文件夹;选定文件和文件夹“复制”时,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操作方法(菜单、快捷键、工具按钮)。
在实行删除操作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随意删除他人文件,特别是一些系统文件;通过让学生使用“回收站”的“还原”命令,恢复删除的文件,让学生理解回收站的作用;在确认“回收站”中内容确实无用后,再使用“清空回收站”,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4.作业管理
学生亲自启动计算机开始,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机、显示器、键盘的变化。
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尝试用鼠标控制纸牌游戏的进程,练习鼠标的操作。
学生尝试输入法
学生实行相对应操作
相互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体会
课堂延伸
指导学生学习安装软件,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软件的,让学生能独立的完成软件的安装和卸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