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人喜爱玉、尊崇玉、记载玉。现代汉语中的王旁字多与玉有关。本文先从王字旁还是斜玉旁的讨论引出王旁字(玉部字)与玉文化的研究综述,然后对现代汉语辞书中的王旁字进行分析,特别对姓名中的王旁字进行探讨,最后归纳总结了现代汉语王旁字所承载的中国玉文化。
关键词:王字旁(斜玉旁) 现代汉语 玉文化
一、王字旁还是斜玉旁
中国人赋予玉石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孔子称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忠、乐、信、天、地、德、道。语言文字是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玉文化也反映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中。汉语中的王旁字大多跟玉有关,如“瑾”“瑜”“琼”“瑶”等都表示美玉。从下文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王旁字普遍是左形右声的结构。为什么不用“玉”字来作义符而用“王”字呢?
沈海华(2007)在《“王字旁”还是“斜玉旁”——由“瑕”字偏旁所想到的》中说,篆书中“王”字和“玉”字写法相似但有区别,“王”字中间一横靠上,“玉”字三横间隔相同。后人为了避免混淆就在原“玉”字上加上一点。但在作偏旁时却没有改动,无论是王字旁还是斜玉旁形体上一样都是“王”。陈寿江(2009)在《“月”“王”偏旁要名实相符》中从文字学和语文识字教学的角度论述,认为应该把表示玉的本义及其引申义有关的偏旁叫作“斜玉旁”,其他与此无关的偏旁叫作“王字旁”。
东汉《说文解字》中玉部字有127个,王部字只有3个。现代《新华字典》中的玉部字只有7个,而王部字却有151个。《现代汉语词典》则只有王部,根本没有玉部。语言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发生演变,现代汉语中义符不直观表义的现象并不鲜见。“王字旁”这个名称一目了然且已深入人心,也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其表玉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现在除了汉语教学研究人员,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斜玉旁”这个术语。所以笔者认为,顺应历史潮流使用“王字旁”这个名称更好。
二、王旁字(玉部字)与玉文化研究综述
现有的王旁字(玉部字)与玉文化的研究可以分为工具辞书、文学典籍和哲学思想三个
方面。辞书方面,蔡亚琴、朱金凤(2008)在《玉部字及其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文化》中认为玉部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在金文中逐渐发展繁荣,在《说文解字》中形成了庞大的字族。崔元在(2006)《金文玉部字考释和上古玉文化分析》中通过金文玉部字本义的分析,证明夏商周时期尤其是周代是中国玉文化的奠基和初步繁荣时期。文学典籍方面,张蔚在《从〈诗经〉〈楚辞〉看中国古代玉文化》(2002)中认为,《诗经》《楚辞》对玉文化的多方反映是最早的,大致涵盖了玉文化在两周和两汉时期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毛恒年、王和泉(2005)在《文学苑囿中的无瑕美玉——浅谈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的玉文化》中提到玉不仅被赋予了商品和艺术属性而且还蕴涵了政治和宗教属性。哲学思想方面,刘素琴(1994)在《儒释道与玉文化》中分别对儒释道三家的用玉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孙畅(2015)在《汉唐时期儒释道在玉文化中的碰撞与融合》中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玉器的功能、用途和风格探讨汉唐时期儒释道三家思想碰撞与融合的过程。
由此可见,玉与中国人生活的密切关系早就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这种关注首先是侧重于物质实体玉器的研究,后来渐渐有古典辞书文献和哲学思想方面形而上的研究。本文从现代汉语的王旁字来研究中国玉文化的传承和嬗变,特别是对姓名中的王旁字进行了探讨颇具新意。
三、现代汉语的王旁字分析
笔者检索统计了《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2002年增补本)中所有的王旁字,共计145个,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如同中国人重视家庭伦理关系故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就精细繁多一样,中国人喜爱玉、尊崇玉当然也就创造了众多表玉的汉字来记载玉。表1中,比例最高的王旁字(37%)表示的就是玉类。同时我们也看到,现代汉语中对玉的分类远不如古代社会那么重要细致,多数表玉类的字在现代汉语辞书中只简单地注释为李玲玉“一种玉石”,而在造字之初贯穿整个封建社会中这些表玉类的字都有相应的明确所指。除了直接表示玉类以外,还有13%的王旁字表示的是与玉有关的语义,如表示玉之声的有“玎”“琤”等,表示玉之光的有“璀”“璟”等,表示玉之纹的有“瑑”“瑕”等。还有26%的王旁字表示其形、其美、其珍贵如玉的似玉之物,如“琛”“玥”等。连唯一的动词“琢”也表示雕琢玉石。当然,还有23%的王旁字在现代汉语中语义与玉无关,但这些字在古代汉语中却与玉关系密切,如“理”原指治玉,“球”的本义是美玉,“现”指玉石晶莹的光泽,“琐”指玉件相击发出的细碎声音等,而这些王旁字的本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这是语言发展演变、词义发生转移的缘故。
四、姓名中的王旁字
中国姓名文化与音、义、形三位一体的汉字相结合展现了表音文字姓名文化无法比拟的精妙境界。这里只探讨中国人姓名中的王旁字。如上文所述,大多数王旁字是表示跟玉有关的吉祥寓义,中国有治玉、鉴玉、赏玉的传统,儒家思想中“君子以玉比德”,所以自古以来,王旁字就常用于人名,而且多为男性姓名用字。这里以男性人物众多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例。
三国时期的人物姓名多是单名,这仅有的可代表个人的单名份量之重无言而喻。从表2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中有王旁字的男性姓名多达46个,其中12个是刘汉宗室成员。现代男性的姓名中也不乏王旁字,如钱其琛、南怀瑾、李昌珏等,这是“怀瑾握瑜”传统玉德思想的体现。但这种曾举足轻重的玉德思想有弱化的趋势,而代之的是以玉美、玉洁的审美思想,表现在姓名文化上就是在现代社会中王旁字更多地是用于女性姓名。仅现代华语女歌手中有王旁字的姓名就不少,如:李玟、江珊、陈瑞、龚玥、周璇、范玮琪、李玲玉、陈慧琳、朱明瑛、琪琪格、才旦卓玛等。日常生活中带有王旁字的女性姓名更是不胜枚举,其中“琪”字还是当今女孩姓名用字的十大“爆款”之一。
王旁字多表玉的现象甚至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固化思维从而造成了一些王旁字的误用。笔者是女性,姓名中有一个“铮”字,让人联想到“铮铮铁骨”,更像是男性姓名用字,登记时常常被误写成“琤”。写别字的人想当然地以为“琤”读作“争”,表示美玉。实际上“琤”读作“称”,形容玉之声。笔者有一个女同学,姓名中的“晗”字常常被误写成“琀”。想必写别字的人认为“琀”也表示美玉。实际上“琀”的确表示一种玉,但是指死者口中所含的玉,显然是不适合作为姓名的。而其真名“晗”字表示日光,表达的是青春阳光的朝气。
五、现代汉语王旁字所承载的中国玉文化
以玉为贵、以玉为美。在中国文化里玉始终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从古代墓葬中可以发现,氏族首领、王侯贵戚往往陪葬有大量精美的玉器,这不但能反映出其雄厚的财力,还显示了其高贵的地位。封建礼法确立以后,用玉的等级名分被严格区别限定。根据玉的品类、尺寸、纹饰、泽、质地等来确定品位的高低,人们按照尊卑贵贱执佩不同的玉。《礼记》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直到今天,玉坠和玉镯也是现代人喜爱和流行的佩饰。现代社会中,王旁字多用于女性姓名也是以玉为贵、以玉为美思想的体现。
以玉为礼、以玉比德。儒家文化把玉德与君子的操行联系在一起。《诗经·秦风》中有“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句子。佩戴玉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还可以用来警策自己的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玉还被用来当作信使或信物,君子交友或男女定亲就有交换玉佩的习俗。电影《孔子》里孔子接到鲁国“国君”送来的玉玦就哀从中来——“玦者,诀别也。是要让我走啊。”在电影的结尾,年迈的孔子周游列国,历尽磨难之后又接到了送来的玉环喜极而泣——“环者,归还也。”现代家庭如果有贵重玉器也定会被当作传家宝代代流传。古往今来,王旁字用于男性姓名是与玉礼、玉德的传统思想分不开的。
以玉通灵,以玉辟邪。中国人认为,玉不仅是精美贵重的矿石,还是沟通人与神的法物使者。玉被用来祭祀天地山川、祖先神灵,以求护佑。还相信玉具有祛疫辟邪、攮灾除难的功能,制成护身符随身佩戴。或制成蝉形的玉琀和猪形的玉握陪葬,希望逝者如蝉脱重生,富贵在握。甚至还认为生者食玉可以益寿成仙。现代社会虽不如古代迷信,但“金显富贵、玉保平安”仍是民间普遍流行的观念,尤其是经商的男性,年长的女性和幼童常常佩戴玉饰以求平安顺遂。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杨淑丽.《说文解字》“玉”部字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玉文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姚士奇.中国玉文化[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王铮 广西南宁 广西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53000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