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Vo.l 342008年第12期Journal o 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N o .12.2008
作者简介:李林,男,四川巴中人,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收稿日期:2008 09 06
以王励勤、波尔、柳承敏为例
李 林
1,2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00;2.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乒乓球高水平男子运动员技术能力、战术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以期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乒乓球超一流男子运动员在基本功、特长技术、战术组合、攻防转换等方面较一般运动员占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乒乓球;技术;战术;非被迫性失误
中图分类号:G 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154(2008)12 0058 03
Analysis of t he Technical and Tactic Characteristics of Table TennisH igh -L evelM ale P layers
T aking W an L i-qun ,Boll and Rye Seung-m i n as an Exa m ple
L i L in
(G raduate Schoo,l B eiji n g U niversity ,Beiji n g 100081)
Abst ract :L iterature rev ie w ,m athe m a tica l statistics and v ideo w atching are e m ployed i n this artic le to analyze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 capacity of tab le tennis high-levelm ale players in the hope of prov iding re ference f o r t h e tra i n i n g o f high-leve l p layers .R esearch find i n gs indicate t h at i n ter m s o f the basic sk ills ,spec i a l skills ,tactic application and offense and defense ,top-levelm a le players are m arkedly better than o r d i n ary players . K ey w ords :tab le tenn is ,techn i q ue ,tactic ,unco m pu lsory re m iss
CLC nu m ber :G 846 Documen t code :A Ar ticle I D :1001 9154(2008)12 0058 03 当今世界乒坛,男子技术、战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在男子顶级比赛中,技术、战术的使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创新技术、战术频频出现。本文以第48届世乒赛为例对比赛的技战术进行深刻的分析,达到认识和了解男子乒乓球
技战术发展的新特点的目的。王励勤、波尔和柳承敏分别代表当今乒坛主要打法的最高水平,对他们的比赛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通过对当今世界乒坛高水平运动员王励勤、波尔、柳承敏的技战术表现的录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技术和战术特征。
1 王励勤、波尔、柳承敏的技术能力表现
现代乒乓球运动要求运动员特长突出、技术全面、
无明显漏洞。[1]
高水平比赛中,优秀男子运动员展示了高超的技术,特别是王励勤、波尔、王浩和柳承敏等超一流选手把旋转与速度、落点与节奏等巧妙地融合
范冰冰男友李治廷起来,把乒乓球技术推向了新的境界。通过对比赛观察分析,本次比赛在技术能力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1.1 基本功扎实、非被迫性失误少
乒乓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基本技术种类多。技术运用在比赛中表现为无序性强、转换快和使用频度高等特点。超一流运动员在本次比赛充分展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无论在比赛的僵持阶段、落后段、甚至在面对对方的局点和赛点时,都能表现出他们娴熟的基本功。本文引入 非被迫性失误!这一概念来定量评价基本功。非被迫性失误指比赛中,运动员在回击落点、速度、旋转和节奏变化等
因素的综合压力相对较小的来球时击球失误,包括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和台内球技术。这一概念将基本功与比赛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了比赛中的心理因素,使基本功具有了更多的内涵。采用48届团体比赛的半决赛、决赛的两次五场比赛录像对超一流运动员与新秀进行
∀
58∀
第12期李 林:乒乓球高水平男子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2008年
对比和分析。选取超一流运动员为中国队王励勤、德国队波尔和韩国队柳承敏,新秀组则选择德国队苏斯、韩国队李廷佑(统计结果见表2)。
表1 非被迫性失误比较表
王励勤波尔柳承敏苏斯李廷佑失误次数756910
占总失分
百分比(%)
15.29.431226.530.3
注:王、波、柳共统计5局,苏、李共统计3局。
从表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世界超一流运动员在非被迫性失误!方面所失分数和占总失分百分比明显低于新手,其中以波尔的失误率最低,而韩国新人李廷佑的失误率最高。非被迫性失误越少意味着送!对手的分越少,自己获胜的空间就越大。在比赛中,王励勤、波尔等超一流选手无论是在正反手进攻、防守,还是在运用台内小球如摆短、爆挑和劈长等技术手段时失误都较少,为特长技术的使用和战术的贯彻奠定了基础。同时,低失误率也减小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技术动作的完成更加果断、流畅,战术的执行也愈加坚决。如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运动员王励勤,在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不仅表现出特长技术更加突出,而且在关键比赛的非被迫性失误大大减少。这些改善使王励勤如虎添翼,在比赛中的技术战术运用游刃有余,以全胜的战绩力助中国队豪夺冠军。
1.2 特长技术与高难技术叠和的趋势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2]在高水平男子乒乓球比赛中,出现特长技术与高难技术相融的趋势。在乒乓球运动中,男子类高难技术包括正手全台反拉高质量弧圈球、反手发力弹击弧圈、台内正反手抢冲等。从近期高水平的男子乒乓球比赛可以看出,高难技术的掌握和完成的质量情况,
是决定运动员得分能力高低和战术执行情况的重要因素。如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比赛中将从根本上失去抵抗能力。本文仅对反拉弧圈球一项高难技术的使用次数和得分率进行统计,通过1/2决赛王励勤对波尔和决赛王励勤与柳承敏的两场高水平比赛的反拉弧圈球技术录像分析,可看出这项高难技术的使用次数和得分概率都较高(见表2),日趋成为超一流运动员的特长技术。
表2 反拉弧圈球技术统计
发球后反拉接发球后反拉相持中反拉使用次数得分率(%)使用次数得分率(%)使用次数得分率(%)王励勤11009561850
波尔10708381164
柳承敏003331638
从统计数据和实际比赛情况分析,虽然三名运动员的各项数据有差异,但在比赛中非常重要的接发球段和相持阶段中,反拉使用次数和得分率都较高。从现场比赛情况看,每名运动员从发球目的、接发球的意图、控制手段的运用等都力图对对方的弧圈球进行反拉,且在关键时刻如局点和盘点时,王励勤、波尔、柳承敏等优秀运动员都能大胆使用全台反拉弧圈球技术。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波尔发球后反拉段的使用次数和得分率都远远高于王励勤和柳承敏。
1.3 核心技术持续创新
在乒乓球项目上,技术创新是关键。正如徐寅生所言凡是重视了创新,技术就有发展,凡是忽视了创新,技术的发展就缓慢,甚至停滞下来,就出现了低潮![3]。本文所谈运动技术的持续创新!属于时间维度的创新,它是指特定创新主体在专项运动技术演进的历史过程中,不满足于单一运动技术的创新,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从创新中获取效益的过程。[4]乒乓球教练员和运动员不仅仅满足于技术的原始创新,在创新技术的持续开发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本届世乒赛在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反手反拉弧圈球技术、台内球技术、直板横打技术等方面即明显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本文仅以反手反拉弧圈球新技术的使用为例阐述。根据乒乓球移植法的创新原理[5],正手反拉弧圈发展到反手反拉弧圈是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如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此技术,必能极大地丰富反手位技术系统,提高反手的周旋能力和进攻能力[3]。本次大赛中,德国选手波尔和我国运动员王励勤的反手反拉弧圈球!技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波尔被对方锁住反手位时,对一般质量的速度和旋转弧圈都能运用反手反拉技术进行回击,且有斜、直线的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同于其他运动员站位太迎前或太靠后,波尔占位中近台,不仅保证了较高的反拉命中率,也提高了进
∀
59
∀
第34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
攻的威胁性,在有限的时空内给对手最大的打击。在动作结构方面,波尔加大了拉手的幅度和速度,击球点迎前、出手速度快、击球力量大且有较大的隐蔽性,在攻防转换中使用的目的性很强,盘活了相持段的整个战术系统。
2 王励勤、波尔、柳承敏的战术能力表现
2.1 攻防转换更具计划性
近两年的乒乓球男子高水平比赛中,攻防环节除表现了转换速度快、转换手段多和转换时机把握好等特点外,亦呈现以下特征。(1)转换的计划性加强。比赛中转换的计划性不仅体现在发球和接发球一体化的构建,更多地体现在一体化结构的延伸。第一板与最后一板形成战术链条,并能在几个不同技术空间实现。战术链条中的诸如线路、速度、旋转等链条基本环节都体现在战术的计划之中,灵活度高、目的性强、盲目性小。随着各种进攻和防守技术的完善以及对制胜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挖掘,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高水平比赛中没有周密的战术计划,赢球是天方夜谭。在第48届斯韦斯林杯的最后争夺中,王励勤对柳承敏的第三局比赛中,当比分打到8:9时,柳侧身位台内挑接后抢拉斜线至王正手位,
3个回合相持段对拉锁住王正手位后,柳果断变线发力反拉直线得分。从第一板挑球到对拉斜线再回拉到直线得分,步步相连,环环相扣,计划性凸显于每一技战术环节之中。(2)攻、防界线模糊化。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由于进攻意识的不断加强和技术的日益进步,攻、防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淡化。随着弧圈球技术体系的不断丰满,攻防转换技术使用的空间大大增加,单纯的防守技术已被先进的进攻技术所代替。特别是近年来,运动员反拉能力全面提高,强转换!已成平常事。本次比赛中,运动员防守具有了更强的目的性,他们不仅仅为了防住和防回对手,而是更多为下一板的进攻做准备,被动防御的比重锐减,以往比赛中一方连续攻,而另一方连续被动防守的场面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全台全方位的对拉、反拉。
2.2 多维战术组合
男子比赛靠单一层次的战术打天下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不再是战术体系的惟一。前三板的战术必须与相持阶段战术互相辉映,才能组成一个有效的战术系统。本次比赛无疑也显示了这样的特点,随着反拉弧圈等技术的普遍掌握和有效使用,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大幅度提高,比赛的有效战术空间也出现扩大的趋势,近台不再是战术制定的焦点。正如蔡振华所言相持球的对抗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近、中、远台的攻防能力!。从战术层面理解,即必须使近、中、远台的战术组合更加合理、有效。此外,本届比赛多维战术内部还表现出中近台、中远台强对抗,远台争夺渐渐弱化的新趋势。为了获得有效的空间和时间,运动员在比赛中积极地抢占中近台、中远台,以取得最佳的战术效果。
如48届团体赛半决赛王励勤与波尔的第五局比分为6:5时,王反手位远台被动防守中的两板反手反拉弧圈,即是为了争夺有效区域的空间优势,为中远台的正手全面反拉创造机会。
2.3 落点运用的能力和意识强
击球的落点意识和能力已成为乒乓球比赛争夺的重要领域,它的提高对实战能力的增长有着重要意义。[6]落点是战术空间特征的最后表现,通过分析落点使用情况,能够集中体现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意识和战术行为。优秀运动员在本次世锦赛中的落点运用有以下两点特征:(1)频繁打击对方中路。战术惯性!使乒乓球运动员趋于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侧身位和正手位,中路往往成了绝大多数运动员的薄弱环节,特别在快速的攻防移动中,中路球的处理更加困难。比赛中常常可以看见,优秀运动员在对方从台内球转入大路球时、左右半台转换时、对方防守时,高频度地选择中路进行进攻或干扰。(2)两条直线是战术运用的关键线路。直线具有线路短、速度快、不易防守等特点,在争夺日益激烈的男子乒乓球比赛中,合理使用直线能获得较大时空优势。这种优势有利于获得进攻机会、提高战术组织的有效性和攻防的快速转换。在半决赛王励勤对波尔的一场对抗中,王励勤利用直线进攻和防守直接得分高达12分,而使用直线创造进攻机会则更多。
参 考 文 献
[1]吴焕.中国乒乓训练原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
[2]田麦久.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45.
[3]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 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29.
[4]刘建和.简论运动技术持续创新过程及其多维支持系统[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
[5]苏丕仁.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39.
[6]蔡振华.全国乒乓球工作会议上的发言.2002.
∀6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