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桑梓情 拳拳游子心
——记家和置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显吉和他的涟源“第一高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朝诗人贺知章这首《回乡偶书》,谭显吉小时候就能倒背如流。如今,年逾六旬的家和置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显吉,在回到家乡涟源投资兴业时,他的项目却屡遭阻工闹事,让他心里感到很“纠结”,此时再回味这首充满温馨惬意的诗,真有一种“客从何处来”的感觉。
投资2亿元,打造涟源“第一高楼”
5月18日,涟源市中心城区人民中路与老干路交汇处机器声轰鸣,许多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忙碌地施工,这里正是2010年涟源市委、市政府在上海世博会上与贵州钜能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家和名都的施工现场。该项目是迄今为止涟源最高层的建筑物。
作为涟源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39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483平方米,其中
建筑面积地上为41386平方米,地下为6097平方米;其中主楼为一栋30层的四星级酒店和32层的高层住宅楼及6层裙楼和地下车库,另主楼的东北侧为一栋4+1层的酒店管理办公楼。项目建成加装修等总投资达2亿元。
谭显吉老骥伏枥,志在千秋。他明确提出要将该项目打造成涟源“四个第一”:一要建成涟源第一高楼。家和名都主体建筑高达99.6米,第一高楼的矗立,标志着涟源城市发展的新地标,为此,公司必须付出很高的建筑成本代价。谭显吉分析说,这比建20多层要多花上1500多万元,每平方米成本要增加300多元。二要建涟源第一家四星级标准酒店。酒店提供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配置配套,让装修和设计不落后。三要建涟源第一个拥有停车位超过150个的大型地下停车场。四要建涟源乃至全省第一高度的城市观光电梯。建成后,家和名都将真正成为数十年后还是知名的大酒店。
谢贤打曾江矢志不移,游子真情回报家乡
谭显吉系涟源市六亩塘镇扶珂村石阶组人,14岁开始学医,从医30余年,因出身不好,在“”中饱受折磨。改革开放后,他经商办企业,投资兴办煤矿,赚得“第一桶金”。1999年他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率子女到贵州开煤矿,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于
是,他把在外赚的钱带回家乡投资,期待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效微薄之力。项目还没开始时,就有朋友告诉他,不要将钱投放在这个项目上,因为这个项目的所在地“位置特殊”,矛盾难以解决。诚如朋友所言,项目于2011年10月动工后,一路上碰到了许多挫折,在几个合伙者自动退股后,谭显吉毅然一个人扛着。因为,他希望在家乡的土地上,能独资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让涟源人引以自豪,以此带动涟源的旧城改造,改变现在的市容市貌,为城市建设作贡献。
回顾六十四年的人生历程,谭显吉饱经沧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携带辛辛苦苦打拼挣来的40余万块钱,到贵州“淘金”,几经拼搏,才有了自己的煤矿等固定资产。谭显吉满怀辛酸地说,当年最穷的时候,连从涟源回家的两块五毛钱车费都拿不出,一路走来,他靠的就是诚信创业,那时办煤矿,到处借钱,靠的就是诚信,才让周边的人相信自己,许多人才主动将钱借给他,让他渡过难关。
虽然自己远在他乡打拼,但心有千千结,谭显吉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乡,他常说,月是故乡明,出去闯荡世界,有了一点成就之后,总会先想到生我养我的家乡,总会想着回家乡见父老乡亲。在他看来,无论事业成功与否,家乡都会亲切欢迎和不会嫌弃的,故乡的淳朴和宽
厚,是什么也比不上的。现在回来了,就要为家乡做点什么,因此,只要是家乡的事,他都当作自己的事去做。他为人和善,生活简朴,宽于待人,热衷公益事业,近年来,他父子已捐款共达70多万元,为家乡修路建桥和建学校,扶持困难户与贫困学生,现计划捐款100余万元修建扶珂村境内的文物古迹。如今即使在涟源街上,只要看到残疾人乞讨,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在年近花甲之时,他想家的心情更加强烈了,在外面看到别的城市建设发展快,日新月异,他认为涟源要发展,就要招商引资,但往往外来的客人来到涟源后,住宿吃饭都没有一家高档的酒店和宾馆,这也是涟源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根软肋。2010年,在世博会上,他与涟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拍即成,一栋32层的涟源市地标性建筑和四星级宾馆的签约立马签成。
政府招商,积极支持项目建设
打造家和名都,旨在带动涟源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旧城市容市貌,增加就业人员,为涟源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了不增加家乡财政负担,谭显吉没有借政府一分钱,他自己携带巨资,开办了公司。
为了建好这个地标性建筑,家和置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法依规依程序办理了所有的审批手续,领取了合法的一切建筑许可等证件。为确保项目安全,在相关主管单位的监管下,由具有一级资质的湖南雷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湖南明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监理。2011年10月,家和名都项目开始搞“三通一平”,开挖地下基础等施工活动。
笔者在涟源市发改局了解到,根据《娄底市企业投资核准暂行办法》及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的意见,经规划与设计院充分技术论证后,该地块交通、排水等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均具备建设高层的条件,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停车位不少于150个,并在2010年6月将论证方案向社会进行了公示,无不同意见。谭显吉说,自己现在的项目建设是严格控制在文件规范范围内的。
笔者在涟规委[2011]1号文件上也看到,涟源将家和名都详细规划列入涟源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城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区道路专项规划,开工后,涟源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各有关单位领导高度重视项目的开工,为项目施工保驾护航,这也是谭显吉最感到欣慰的。
施工遇阻,项目进展步履艰难
然而,据谭显吉说,就在人们对涟源“第一高楼”翘首以盼的时候,涟源市法院家属区几家住户为首,动员一部分人以64户的名义,多次到工地阻工闹事,打人、谩骂农民工,导致工程延时数月之久,特别是今年4月14日、15日强行阻工,非法拘禁、关押家和名都6名员工和1名客户长达7小时之久,砸烂蓝田派出所工作人员的摄像机,损坏并抢走公司价值数万元的建筑模型,至今没有归还。
至于涟源市法院家属区少数住户阻工的理由,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认为酒店主体施工处地质条件复杂,而所建主楼太高,担心如倒塌了会威胁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二是该主楼中间6层裙楼会影响他们的通风和采光,挡了他们的“西风”。针对住户提出的质疑,公司一一作出了回复:首先,家和名都建筑物是按着现代建筑标准要求设计的,并通过了省建设厅和消防、抗震、防雷、环保、人防等主管部门严格审查,符合各项建筑法规、规范、规划等要求,对周边建筑物和自己的建筑物都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其次,家和名都主楼和法院家属楼都是南北坐向的建筑物,主楼在法院家属区的正西边,门窗都开设在南北两面,由于考虑到消防问题,家和名都还在涟源法院家属楼西侧设计了一条南北方向、且具有良好通风、采光、日照功能的13米宽消防通道,这超过了设计规范中9米的要求,也超过了涟源市城市建筑建设的规划要求,涟源城区一般街道的宽度在8—16米之间,都是门对门、窗对窗的,
而法院家属楼位于家和名都的东侧,却留有13米宽的空间,相当于一条中等街道的宽度。根据涟源城区常年形成的春夏秋三季是依靠南风的自然气候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通风问题。至于“西风”是少有的,冬天主要是刮北风。谭显吉还说,另酒店主楼东北侧是家和名都原有的住房(4层,建于1979年),其正前方(南面)是法院家属楼(6层,建于1998年)。法院家属楼的墙与家和名都原房屋的墙仅留了8米左右,一直以来将家和名都住房的通风、采光挡得严严实实,将大寒日的真太阳时日照挡得一秒钟都没有。现在家和名都要将原楼改建成4+1的酒店管理办公楼时,法院少数家属却以办公楼会挡了他们的通风、采光、日照为由,提出一些苛刻的限制条件。谭显吉说:“本是法院家属楼挡了我的通风、采光、日照,现在他们颠倒黑白,横蛮无理,纯粹欺负我这个被招商回来的农民投资者,真是太不公平和无奈了!”
谭显吉表示,目前涟源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及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优化办、蓝田街道办事处、蓝田派出所等单位领导人曾多次进行协调,但效果甚微。他希望法院家属楼的少数住户能从大局出发,支持涟源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对这个目前已投资达4000多万元的工程项目给予支持。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睛总是投向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真的,对家乡的情愫,也许就像毛阿敏歌中所唱,正如绿叶对根的情意,叶落了,总要归根,无论在何方,故乡就是最让人安心的地方!谭显吉仍在憧憬着!
作者 何文志 曾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