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306字较详细记载王大宝的生平和事迹。王大宝字元龟,宋代海阳县登瀛都(今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神前村人,出生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王大宝到当时的京城临安(今杭州)参加会试,被宋高宗钦点榜眼,接着历任国子监司业,连州知州、袁州知州、温州知州、提点福建刑狱等官职。宋孝宗即位后,他又先后被擢升礼部侍郎、谏议大夫、兵部侍郎,最后官至礼部尚书。王大宝一生为官清正,见义勇为,力主抗金,体恤民苦,为民请命,其感人事迹一直受到广大民众的赞扬和怀念。
一、既有奇才  又有义气
年),他至临安(今杭州)参加会试,主考官对其文才十分赞赏,原拟他为会试第一名,适其时宋高宗车驾驻扬州,在殿试时,钦点扬州人李易为状元,王大宝屈居第二名为榜眼。对此,王大宝有诗句曰:“对策丹墀中上游,天颜抚谕舜龙头。”[1]其后,王大宝任袁州知州时,曾向宋高宗呈上他所著的《诗、书、易解》,高宗阅后高兴地对大臣曰:“大宝留意经术,其书甚可采,可与内除。”由此,王大宝被调任朝廷国子监司业兼崇政殿说书。以上事实,可见王大宝在当时才学的高超。
宋高宗绍兴年间,权奸秦桧任宰相,专横卖国。其时,力主抗金的前任宰相赵鼎和抗金名将张
作者简介:杨熙,男,汕头业余大学原校长,历史学副教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59
潮籍贤哲
浚,相继遭到秦桧诬陷,而被贬逐。王大宝在国难当头之际,热情支持和济助爱国抗金人物。赵鼎在宋高宗绍兴初年两度任宰相,曾推荐和支持民族英雄岳飞收复襄阳等六州,决策击败伪齐和金国联军,在朝野皆有较高威望,其后被秦桧诬陷和排挤。当赵鼎被贬逐至潮州时,王大宝适回归潮州城居住,王大宝不怕被嫌累,热情与赵鼎往来,研究论语,使赵鼎深受感动,慨然叹曰:“吾居此,平时所荐无一至者,君独肯从我游,过人远矣!” [2]王大宝还与赵鼎、刘昉等名人共同赋诗,抒发他们爱国恨奸的思想感情。其时,梅州刺使丘君与因对朝政不满,乞养父母而归隐潮州,王大宝、赵鼎、刘昉(即刘龙图)皆赋诗赠送丘君与,赞扬丘君与重品德轻名利的高尚情操。当丘君与要返回莆阳探访亲友时,诸公又各赠诗。其中王大宝所赠的诗云:“此去莆阳道,春风三月时。故庐花拂户,先墓藓留碑。亲戚乐情话,江山生古思。潮中倚闾望,返旌莫教迟。”充分显现他关心国家命运和诚挚对待友人的高尚品格。
王大宝任连州知州期间,适抗金名将张浚被贬逐居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张浚在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至绍兴初年,先后任川陕宣抚置使、枢密使,主持抗金军务,所属将领吴玠、吴璘在川陕地方屡次打败金兵,受张浚重用的岳飞、韩世忠,在抗金战斗中屡建奇功。秦桧专权以后,张浚即遭贬逐,初居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市),其后居连州。在张浚被贬逐居边地并遭到朝廷严密监视下,王大宝
仍热情与之相待,并请张浚之子与之讲学。当张浚因经奉不时得而生活有困难时,王大宝以经制钱给之。张浚很感动地对王大宝说:“如累君何?”王大宝泰然不变。王大宝见义勇为的精神,令人叹服。
直言刚正  力主抗金
明代潮州先贤、状元林大钦在评论唐宋潮州先贤事迹时,曾指出:“文章学识,直言刚正者,王大宝也。” [3]综观有关王大宝事迹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出王大宝最受人们赞扬者,就是在宋孝宗
隆兴年间初期,他挺身而出,直言刚正,多次上疏力主抗击金兵南侵,深受当时朝野正义人士的称赞。
南宋初期,在如何对待金兵南下侵扰的重大问题上,存在着主战派和投降派的激烈斗争。宋高宗在任用秦桧为宰相,以及杀害岳飞和贬逐主战派重要人物赵鼎、张浚的同时,于绍兴十一年(1141)与金国签订屈辱妥协的“绍兴和议”,其中规定:“南宋向金国称臣,每年向金国输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以淮河至大散关为宋、金分界线,中间唐、邓二州属金。” [4]对此,南宋朝野有民族气节之人皆很不满。宋孝宗即位以后,想要有所作为,曾重用主战派重要人物王大宝、张浚和王十朋等,以张浚任枢密使,都督建康(即今南京)、镇江、江州、池州、江阴各路军马,发动“隆兴北伐”。与此同时,任用王大宝为礼部侍郎。王大宝见抗金形势有所转机,即向宋孝宗进言曰:“古致治之君,先明国是,而行之以果断。自军兴以来,曰征曰和,浮议靡定。太上传丕基于陛下,四方日俟恢复,国论未定,众志未孚。愿陛下果断,则无不济。” [5]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下足决心抗金,上下一致,力图恢复,才能鼓舞士
气,不负众望,以取得抗金的胜利。王大宝远见卓识,毅然向宋孝宗进忠正之言,由此可见其力主抗金的真切。
隆兴元年(1163),张浚在江淮设立都督府,加紧准备北伐。宋孝宗以参知政事汪澈督军荆、襄,策应张浚北伐之师,但汪澈指挥不力,以致所属赵撙、王宣相继败退,赵撙率领的军队又败于方城(今河南省汝南县境内)。在此北伐大军即将出征之际,汪澈、赵撙和王宣的败绩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时,王大宝已由礼部侍郎擢升为谏议大夫,为抗金大局计,他向宋孝宗上疏弹劾汪澈等人败绩之罪。王大宝在奏章中曰:“汪澈无制胜策,皇甫倜以忠义结山寨,扼敌要冲,澈不能节制,坐视孤军堕敌。赵撙以千五百人救方城,败绩五百余人,澈漫不加省,乞罢黜。” [6]但宋孝宗在罢去汪澈的参知政事官职之时,仍以汪澈为资政殿学士。对此,王大宝毅然再上疏弹劾汪澈,使汪澈落职谪台
为顾全大局,立即向宋孝宗进言曰:“危疑之际,非果断持重,何以息横议。”[7]王大宝这种力图稳定抗金局势和回击投降派的建议,在短时间内起着一定的作用,宋孝宗仍以张浚为枢密使和江淮东西路宣抚使,都督江淮军马,接着还提升张浚为右丞相,主持抗金军务。
但是符离之役以后,南宋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投降派猖狂活动,他们在朝廷中的势力不断扩大,而宋孝宗抗金的态度也动摇起来。投降派主要人物汤思退,是秦桧余党,他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七月被擢升为右丞相,同年十二月又被擢升为左丞相。此人暗中派卢仲贤与金国联系,并指使党羽尹穑论张浚“
费国不赀”,议罢去张浚的都督府,与金国媾和。此时,宋孝宗害怕金兵继续南侵,听信投降派的主张。王大宝对投降的阴谋活路军马抗金,汤思退固辞不干,宋孝宗只好震怒地罢去汤思退的官职。但南宋此时边防已被汤思退等投降派人物破坏殆尽,金兵南下侵犯的气焰十分嚣张,南宋无力却敌,于隆兴二年(1164)十一月与全国签订“隆兴和议”,双方议定“宋金为侄叔之国,南宋每年向金国所输纳的‘岁贡’改为‘岁币’,银绢各减五万,南宋割商、秦两地给金国”。
[9]
根据《宋史·王大宝传》和清朝康熙年间潮州知府林杭学纂修的《潮州府志》记载,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宋孝宗“悔不用大宝,特降诏奖谕起用为礼部尚书。”[10]王大宝被重新起用,并擢升为礼部尚书这一大事,使当时朝野正义人士都甚感高兴。
61
潮籍贤哲
体恤民苦  为民请命
王大宝被当时广大民众赞扬之处,还在于他为官清廉,很能体恤民苦,屡次设法革除弊政,为民请命,使民众减轻赋税负担。
宋高宗绍兴年间,王大宝在连州任知州三年已满之时,到京城临安接受考课,他向朝廷奏言:“广南东路连、英、循、惠、新、恩六州,居民才数百户,非懋迁之地,月输免行钱宜蠲免。”按照南宋定制,京城临安设都提举市易司,统辖各州市易务,市易司和各州市易务除收购市场货物,并给予商贩用抵押品购买货物进行贩卖外,还自行贩卖各种货物,市易司、务派遣官吏到各州贩卖货物,民众应输免行钱禄吏。此种免行钱按月输纳,民众因而增加不少负担。地处边远偏僻的州县,虽市易司、务派官吏至其地贩卖的货物甚少,但民众亦须按月交免行钱。王大宝在接受朝廷考课期间,向朝廷奏言请给予广南东路连、英等六州蠲免月输免行钱,得到朝廷的准纳,使连、英等六州的民众减轻赋税负担。根据《宋史·食货志》的记载:“广南西路雷、化、高、融、宜、廉、邕、钦、贺、贵共十州,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准予蠲免月输免行钱。”王大宝为民革除弊政,减轻民众赋税负担的行动,受到民众的高度赞扬。
王大宝在宋高宗绍兴年间,曾先后任连州、袁州(今江西宜春市)知州,对江南民众赋税负责很重的情况十分了解,当他从袁州内移至京城临安任国子监司业兼崇政殿说书时,即向朝廷奏言:“江南诸州有月椿钱,无定名数,吏缘为奸,刻剥民;又有折帛钱。方南渡兵兴,物价颇贵,令下户折纳,务以忧之。今市帛匹四千,而令输六千。请委监司核月椿钱为定制,减折帛惠小民。”所谓月椿钱,就是南宋朝廷为供应军事开支,而勒令各州、县官府按月解送的一种横赋,州、县官吏无所从出,只有巧立名目向民众榨取,征收时名目繁多,官吏乘机,民众因而困苦不堪。所谓折帛钱,就是南宋朝廷向纳税户征帛时,要纳税户以钱折帛缴纳。由于官府在征收折帛钱时,不按时价
征收,而故意把折帛价提高,使纳税户增加不少负担。正如王大宝所言:“市匹四千,而令输六千。”由于王大宝对江南民众遭受上述苛捐杂税盘剥的苦况,要求朝廷革除征收月椿钱和折帛钱的各种弊端,以减轻民众的负担,其爱民恤民的行动实堪称赞。
在潮汕民间,历来流传王大宝在朝为官,曾设法奏请“潮州薯免进”,使潮州民众每年不需运薯上京进贡,以及他奏请朝廷准予潮汕民众建房屋抹灰压脊,以防台风暴雨等传说。以上传说,虽仍需进行考证,但潮汕民众对王大宝关心民众疾苦的赞颂可见一斑。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王大宝因病辞去礼部尚书官职,回原籍家居。孝宗乾道六年(1170)四月十三日,王大宝因病辞世,终年七十七岁。宋孝宗特赠王大宝大中大夫谥号,并于同年十月御葬王大宝于
海阳县登瀛都(今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神前山之阳。1962年,王大宝墓被广东省有关单位批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800多年来,常有远近之人到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神前村谒王大宝之墓,缅怀王公生前文才超凡,很有义气,直言刚正,力主抗金,体恤民苦,为民请命等感人事迹。1981年,潮州市有关部门曾对王大宝墓进行认真整修,使气势宏伟的王大宝墓仍然十分宏伟。
参考文献:
[1]参见饶宗颐编集:《潮州志汇编》第四部《潮州志·丛谈志》,1965年香港龙门书店发行。
[2][5][6][7][8]参见《宋史》第386卷《王大宝传》,19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编印。
[3]参见饶宗颐编纂:《潮州志汇编》第四部《潮州志·丛谈志》,1965年香港龙门书店发行。
[4][9]参见李培浩编著:《中国古代史纲》(下)第七章《南宋和金国的和战》,192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0]参见清康熙年间潮州知府林杭学纂修:《潮州府志·王大宝传》,1905年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翻印。
谢贤打曾江
[11]参见周修东编撰:《宋潮州七贤年谱丛刊》第361页《谱后》部份,2011年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