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慧 “中国居里夫人”
作者:麦忠
来源:《科学大观园》2021年第05期
她是中国的骄傲,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她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核物理学家何泽慧,于2011年6月20日病逝,享年97岁。作为中国“之父”钱三强相濡以沫的妻子,她的人生有着不少传奇故事。
何泽慧祖籍山西省灵石县,1914年生于苏州。她出生于“五世翰林”的大家族。父亲何澄是文物鉴赏家,曾东渡日本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堂毕业,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一。
苏州有所新式西学——振华女子学校,是何泽慧的外婆——晚清著名女权主义者、教育家、妇女活动家王谢长达创办的。该校曾一度被视为当时江南的清华预备校。
何泽慧6岁进入振华女校,在那里度过了12个春秋。1932年,何泽慧高中毕业投考清华大学,她受学物理的表哥王守竞的影响,打算攻读物理系。但在考取清华物理系之后,却差点被拒之门外。何故?何泽慧回忆道:“我上物理系碰着一个‘老封建’,谁呢?物理系主任叶企孙。那时候几百人考物理系,那年物理系才招收28个学生,他说女生一个也不要。”结果何泽慧和几个女生坚持要留在物理系,最后终于录取了。但就读后物理系教授们认为女生学物理难有所成,也纷纷劝她们转系。那年招女生10人,何泽慧是坚决不转系的3名女生之一。毕业时,她拿到毕业论文的全班最高分,同班的钱三强也是90分的高分。那届毕业生中,这两人是著名的“天生一对”。
李泽楷老婆 何泽慧的这一选择,决定了她后来人生道路上两个极为重要的事情:一是她因此成为举
世瞩目的核物理学家;二是得以结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同班同学钱三强。
1936年,何泽慧从清华毕业时,日本早在1931年侵占了东三省。为了打日本鬼子,她一心要学兵工弹道学,这就是她出国留学的唯一目的,在获得故乡山西省政府资助的三千大洋后,于1936年赴德留学。
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弹道专业根本不收外国学生,她打听到这所大学技术物理系主任曾在南京国民政府兵工署当过顾问。德语还不流利的她就径直去这位系主任理论:“ 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顾问,帮助我们打日本鬼子,我学这个专业也是为了打鬼子,你为什么不收我?“最终说服了系主任,成为弹道专业破例接收的第一个外国学生,也是第一个女生。1939年,25岁的何泽慧以《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论文获得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
何泽慧在德国研究弹道时,她在清华物理系的老同学钱三强考到了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她在博士毕业后的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中得悉钱三强在法国的消息后,于1943年两人恢复了联系。因为“二战”,她与父母也失去了联系。由于战时限制,她与钱三强也只能利用25个字以内的短信交流。经过两年的通信,1945年,32岁的钱三强
向31岁的何泽慧发出了求婚信:“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何泽慧回函云:“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1946年春天,何泽慧来到巴黎与钱三强相会,并很快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约里奥·居里夫妇双双出席了他俩的婚礼。婚后,何泽慧与钱三强一同在法国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从事研究。这年夏天,两人一起赴英国剑桥大学出席“二战”后第一次国际基本粒子学术会议。会上,钱三强宣读了妻子何泽慧的《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论文,她还将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第一次摄入镜头,并在照片上显现出来。这项科研成果引起与会同行的极大兴趣,英国著名杂志《自然》将其称为科学成果的“珍品”。
1947年,夫妇俩宣布,他们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个发现是“二战”后物理学上很有意义的一项成就,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当年,法国科学院把亨利·德巴维奖颁给他俩,西方各国报刊称他俩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1948年5月,在法国的事业正处于巅峰之际,何泽慧与钱三强抱着不满6个月的女儿钱祖玄,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在他俩心中,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新中国成立后,何泽慧全身心地投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953年改称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条件非常简陋、连最简单的實验仪器也没有的情况下,夫妇俩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在旧货店和废品收购站里寻旧五金器材和电子元器件,还自己画图纸,动手制造简易车床。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建立了我国核试验技术的基础。
1955年,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为开拓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作出重要贡献,使中国快中
子实验工作很快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
197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她担任副所长,积极推动中国宇宙线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1981年,何泽慧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院士),直至耄耋之年,她仍坚持上班,关心中国高能物理和核物理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即投入“两弹一星”的研究,在筹建“两弹一星”团队时,人选名单里原本有何泽慧,却因为她是钱的家人,又是女性,最终被排除在研究团队之外。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研发时,一个重要的数据便是何泽慧带人在实验室完成了验证,让核武器研究没有走弯路,没有走错误方向,为1967年爆炸成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948年5月,在法国的事业正处于巅峰之际,何泽慧与钱三强抱着不满6个月的女儿钱祖玄,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在他俩心中,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國的。
何泽慧特别平易近人、谦虚简朴、朴素平和,并十分关心爱护年轻人。她总是既充分发
挥他们的主动性,放手让他们到实践当中去闯,又密切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为中国原子核科学和空间科学事业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及带头人。何泽慧的学生、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南动情地说:“上世纪80年代我出国前,她非常关心我会不会回来,一直鼓励我将来要回国服务,她的爱国情怀对我影响很深。”
在北京中关村一个普通居民小区里,一幢被人们称为“特楼”的三层青砖灰瓦老式居民楼,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专门为当时著名科学家和归国学者而建造的。何泽慧、钱三强夫妇从1955年就住在那里。
何泽慧晚年时期,她的女儿钱民协一直在此陪伴母亲。
何泽慧的家,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顺着狭窄的走道走进去,是一个不到15平方米的小客厅,厅里堆放着许多书籍,还有几张很旧的沙发。
在钱民协心目中,母亲何泽慧和父亲钱三强一辈子相濡以沫。上世纪80年代,父亲身体已经不太好,母亲总是半天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班,半天在家里陪伴父亲,陪他遛弯儿,
给他做饭。1992 年,钱三强辞世后,组织上曾多次提出给她调房,都被她婉言谢绝。她一直住在这所老房子里,家里的布局,无论是卧室还是书房,几乎都没有变动过,一直保持着钱三强在世时的老样子。
在女儿眼里,母亲何泽慧就是个“生活上没有什么要求的普通老太太”。
“妈妈一直是那么自信乐观、自强自立,她对我们影响很深。她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总是要我们努力工作,从来不会天天把对我们的爱挂在嘴上。她心中怀着一种深沉的大爱。”
钱三强先生曾说:“科学界好的传统应是学术和道德的统一。”何泽慧先生俨然是这一科学传统的践行者。这位世界级科学巨匠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核科学事业。
◎ 来源|文史春秋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语录:“国家,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作为一名科学家,本来就应该朴素、真实、勤奋、诚实、讲真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