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6.007
杨新莉1,冰2,郑佳连1,吴百灵1,于立红1,王旭1,唐亚乐1,王建龙1,戴笠1,于丽妍1,卢秉久
1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110173)摘
要:目的:观察辽宁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方法:采用王琦的体质调查表,对198例乙肝
后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学分析,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198例病例中,
9种体质类型除平和质和特禀质为0例外,其余7种体质类型按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从高到低
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湿热质占42.9%,阴虚质36.4%,阳虚质6.6%,气虚质5.6%,气郁质4.5%,痰湿质3%,血瘀质1%。结论:湿热质、阴虚质是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中医体质类型;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4)06-1090-03Investigation of 198Cases of HBV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TCM Constitution Types
YANG Xinli 1,HUANG Bingbing 2,ZHENG Jialian 1,WU Bailing 1,YU Lihong 1,WANG Xu 1,
TANG Yale 1,WANG Jianlong 1,DAI Li 1,YU Liyan 1,LU Bingjiu 1
(1.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Liaoning ,China ;
2.Liaoning Professional College for the Disabled ,Shenyang 110173,Liaoning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stribution of HBV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TCM constitution types in Liaoning prov-ince.Methods :WANG Qi's measurement questionnaire of constitutio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CM constitution types of 198cases of HBV -liver cirrhosis ,through statistic
al analysis finding out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TCM constitution in HBV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Results :In 198cases ,except gentleness and special diathesis constitutions were 0,the other seven kinds of con-stitutions were distributed from high to low and the percentage of dampness -heat constitution was 42.9%,yin -deficiency type was 36.4%,yang -deficiency type was 6.6%,qi -insufficency type was 5.6%,qi -stagnation type was 4.5%,phlegm -damp-ness was 3%,blood -stasis was 1%.Conclusion :The dampness -heat and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were the major TCM con-stitution types in HBV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Key words :HBV -liver cirrhosis ;TCM constitution type ;clinic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3-11-25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LS2010108)
作者简介:杨新莉(1978-),女(满族),辽宁建昌人,主治医师,博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慢性肝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卢秉久(1961-),男,辽宁丹东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
究方向:肝病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E -mail :lubingjiu @163.com 。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年发病率约为17/10万,主要累计20 50岁男性,而城市中主要累计50 80岁男性,其中肝硬化病死率高达112/10万,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和经济的重大疾病。在我国,肝硬化的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 6%
[1]
,一旦发生肝硬化,每年的失代偿率为10%,HCC 的发生率为2% 7%[2]。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大多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都有肝硬化家族史,而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形态结构、机能活动方面固有的相对稳定
的个体特性,也就是说,体质的形成首先具备了先天的遗传基础。因此,笔者以能够代表遗传因素和中医特点的中医体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体质问卷调查,以期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经知情同意,对2010年6月—2011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98例进行了体质问卷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长期居住在辽宁省内的汉族人(指在辽宁省至少居住10年以
上)。1.2
一般资料
19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均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其中,男123例,女75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9岁,平均(48.5ʃ3.76)岁。1.3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9月由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肝病
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制定本次研究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定义。
乙肝后肝硬化:HBV标记物检测符合乙型肝炎的病原学指标,同时影像学检查符合肝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1.4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长期居住在辽宁省内的汉族人(指在辽宁省至少居住10年以上)。
1.5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2)肝硬化合并肝癌者;(3)药物性、酒精性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者;(4)少数民族。
2研究方法及内容
2.1抽样方法
非随机抽样,研究对象为医院门诊患者。
2.2调查内容
主要采用王琦等制定的体质分类与判断表[4]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形体、心理、适应力等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主要包括①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烟酒嗜好、发病情况及家族史等;②临床诊断:中医辨证、西医诊断。
2.3资料收集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获得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
3质量控制
3.1中医体质问卷
采用通过国家标准的王琦等制定的体质分类与判断表[4]。
3.2问卷调查
3.2.1调查员的培训被聘请为本次调查员的临床医生均需经过统一培训,明确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对调查表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统一调查方法,严格调查标准,熟悉掌握调查指导用语及询问的技巧并做示范调查,调查时避免进行诱导或启发。经培训合格者作为正式的调查员。
3.2.2预调查在正式调查前可通过小样本调查让调查员熟悉问卷内容,统一询问方式,掌握调查指导用语及询问的技巧。
3.2.3调查制度制定严格的调查制度,由研究者做现场质控,并参与部分调查。每次调查结束后,调查者都要核对并签字;研究者负责对每份问卷再次检查,核对填写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问卷中发现缺项或不符合逻辑的内容由调查者在当日,最迟不超过两天,进行再次调查,不合格的问卷剔除。
3.2.4质控随机抽取15份问卷做质控,由两个调查员对同一个调查对象在不同时间进行两次调查,两份问卷的回答一致率大于90%(回答一致的问题数/总问题数ˑ100%)。
3.3数据录入
研究者亲自进行数据录入,同时请其他人进行数据录入核对,重要指标录入后与原始调查表数据进行了再次核对及逻辑检查,发现差错,立即修改。核查无误后作为分析数据库。
4中医体质类型判断标准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4]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ˑ4)]ˑ100),再依据判定标准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等9种类型。
5统计方法
采用VFP数据库系统软件进行编程处理后,运用数据库技术计算出乙肝后肝硬化中个体质类型所占的比率。
6研究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不合格问卷2份,合格问卷198份,合格率98%。
6.1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体质类型例数百分比(%)
气虚质11 5.6
阳虚质13 6.6
阴虚质7236.4
痰湿质6 3.0
湿热质8542.9
血瘀质2 1.0
气郁质9 4.5
合计198100.0
由表1可以看出,在9种体质类型中,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共有7种,其中平和质和特禀质为0例,故剔除。主要以湿热质、阴虚质为主,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及血瘀质等体质类型例数均小于15例,进行统计分析时可将其统一合并为“其他”体质类型,共41例,占20.7%,本文主要讨论湿热质、阴虚质患者的情况。
7讨论
中医体质学说起源于秦汉时期,其雏形见于《内经》。《内经》中记述了大量与体质有关的内容,其以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及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将人的体质按阴阳五行、体型肥瘦、年龄壮幼、性格刚柔勇怯及形志苦乐进行分类。如用阴阳分类法将人的体质分为太阴人、少阴人、太阳人、少阳人和阴阳平和之人等;用五行分类法将人的体质分为“金、木、水、火、土”5个类型;根据人的形态将人的体质分为“肥人、瘦人、壮人”等[5]。后世医家对体质的认识不断完善,其中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明确提出“体质”一词,并在《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中指出“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白者,须顾护阳气,湿胜者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面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足见叶天士对体质辨证应用之精当。20世纪70年代王
琦等提出“中医体质学说”概念,并
于1982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医体质学专著《中医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说正式确立。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特性,具有可调性。体质的可调性为中医药“辨质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我们的研究表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为湿热质、阴虚质。中医认为,不同体质类型对病邪的易感性不同,病邪同气相求。王凤云等[6]对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及特点进行前瞻性调查,认为湿热疫毒是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正气虚弱是其内因和转归;湿热中阻证可存在于慢性肝炎早期、中期和晚期,多伴有ALT 升高。这符合现代大多数人共认的慢性乙肝的病因病机,即“湿热毒邪侵袭,邪毒留恋不祛”,故湿热体质可能为慢性肝病的常见体质,本研究也提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湿热质占42.9%,排第1位。阴虚质是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其平素易羅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出现阴亏症状。肝体阴而用阳,其“用阳”以“体阴”为前提,李翰旻等[7]调查发现阴虚证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出现频率在90%以上,提出
收稿日期:2013-12-1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中药新药临床药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2009ZX09502-29)
作者简介:陈智慧(1987-),辽宁建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
通讯作者:杨关林(1962-),男,黑龙江肇东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阴虚及其继发的血瘀是贯穿慢性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共同基本病机。由于体质的不同,感受邪气后病情可出现“邪从热化伤阴或邪从寒化伤阳”的演变,即体质决定病邪从化的理论,阴虚体质可能正是这类疾病容易形成阴虚血瘀证的重要内因,本研究提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阴虚质占36.4%,排第2位。
体质类型除了与先天禀赋的因素相关外,年龄、性别、环境及疾病等因素均影响着个体体质的形成。本研究为现况调查,其结果只是说明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并不能说明乙肝后肝硬化的易感体质类型或体质类型形成的机理。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采用病例对照、随机对照等研究方法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基础实验研究相结合,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易感体质类型及体质类型的形成机理,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参考文献
[1]Chu CM,Liaw YF.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natural history and treatment[J].Seminars in liver disease,2006,26(2):142-152.[2]Schuppan D,Afdhal NH.Liver cirrhosis[J].The Lancet,2008,371(9615):838-851.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
脏病杂志,2000,8(6):324-329.[4]王琦主编.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17-320.
[5]龚海洋,张惠敏,高京宏,等.中医体质与证源流考辨[J].中医药学刊,2004,22(2):300.
[6]王凤云,唐旭东,刘燕玲,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7):716-720.
[7]李瀚旻,毛树松,鲍罡,等.张大钊教授慢性肝病中医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11):821.
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6.008
诱因差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陈智慧,杨关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李颖芝资料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诱因条件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及其与中医证候类型的关系。方法:以国际上公认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作为生存质量测量工具,采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疾病发作诱因,并由中医师对这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频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合并有心绞痛诱因的患者SAQ得分均较未合并心绞痛诱因患者分值低;(2)不同心绞痛诱因条件下,SAQ各维度得分的高低存在差异;(3)诱因与SAQ总分及各维度相关性存在差异;(4)不同心绞痛诱因形成不同的病理产物从而导致不同的中医证候类型,病因病机的差异影响着生存质量。结论:不同疾病诱因对于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有差异,提示着冠心病心绞痛在疾病预防上应该重视诱因的避免;不同疾病诱因是形成不同病理产物的条件,也是导致疾病不同证侯类型的原因,中医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在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上应该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诱因;生存质量;中医证型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4)06-1092-03
Influence of Disease Onset Discrepancies on Quality of Life(QOL)of Patients with Angina
CHEN Zhihui,YANG Guanli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of QOL and the relation with TCM syndromes of angina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