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母为何要休刘兰芝
从文中看,刘兰芝美丽善良,忠贞不渝,有情有义,又聪明能干又有教养,深爱丈夫,孝敬婆婆,运用现代社会好媳妇的标准来衡量,都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的、无可挑剔的好媳妇,可焦母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媳妇呢?
一、 无子被出说 在古代,休妻讲究“七出”,亦称“七去”。即指女子有下列七种情形之一者,丈夫或者公婆即可休弃她。即:无子去;不顺父母去;淫去;妒去;有恶疾者去;多言去;盗窃去。古人也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兰芝与焦仲卿“共事二三年”,但未提到他们有孩子。想当年,焦家也曾是“仕宦于台阁”,在当地也属名门望族,可今天面临香火无继的危险,作为唯一长辈的焦母怎能不心急如焚呢?况且“无子被出”在当时的社会也是合理合情合法的,所以,刘兰芝被谴也就在情理之中。 杨幂刘恺威为什么离婚
二、 俄狄甫斯情结 按照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俄狄甫斯情结理论,焦母驱谴刘兰芝是典型的俄狄甫斯情结-----恋子情绪。文中没有提到焦仲卿的父亲,因此焦父可能早年去世,焦母与仲卿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在这个残缺的家庭中,儿子便扮演了母亲精神上的丈夫角。儿子爱着母亲,母亲爱着儿子。可这平静一切便因为刘兰芝的到来发生
了改变。儿子身边多了一个女人,儿子更多的时间是投进了妻子的怀抱,与妻子卿卿我我,儿子对母亲专一的爱现在有一半给了另一个女人,由两个女人来分享,母亲难免心理孤单,心理不平衡。她让儿子休了刘兰芝,“便可速谴之,谴去慎莫留”,而且答应儿子“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直到儿子要“自挂东南枝”了,她仍然只是说在嘴上,并没有真正的实际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她是打着为儿子另好媳妇的幌子,达到长期独占儿子之爱的目的。因此便不自觉地迁怒于刘兰芝。说的那些话,也只是给儿子的一点安慰和借口而已。这与美国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有着同样的心理。
三、 心理变态说 焦母经常以焦家曾“仕宦于台阁”为荣耀。也许“仕宦于台阁”的就是焦仲卿的父亲、焦母的丈夫。想当年,丈夫官居台阁,官阶不低,自己也因此而“夫荣妇贵”。也曾经是风光一时的官太太。可好景不长,焦父撒手人寰,自己不得不年轻守寡,担负起独自养育儿子的重任,以图来日“子荣母贵”。可等自己将儿子焦仲卿扶养成人后,他也只是当了一个小官吏,焦家家境渐显败落之象。再加上她年轻丧夫,感情寂寞。这样,多年的育儿之苦、家道的败落、感情的无依托、香火无继的危机等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他心理扭曲变态。因此,她便以一种病态的心理对待一切,包括自己的儿媳妇刘兰芝。
四、 妒贤嫉能说 从文中可以得知,刘兰芝是知情达理,贤淑聪惠,办事干练。想当年,焦母当官太太时,可能也是聪明能干的,夫荣妇贵嘛!可现在的儿媳妇刘兰芝比自己还能干,自己心中难免有些不服气,妒从中生,她怎能容忍家中有这么一个明显强于自己的女人存在呢?这样下去,自己家长的地位不是岌岌可危了吗?另外,在古代,从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因夫荣。男人在外,顶天立地,为人处世果断干练,女人在内,勤俭持家,温柔贤惠,这样的家庭才是典型的封建美满家庭。,可刘兰芝的性情刚烈、聪明能干、坚强不屈的精神与焦仲卿的唯唯诺诺、软弱驯顺的性格相比,刘兰芝明显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焦仲卿。一个在家都不能做主的堂堂男子汉,如何置身于错综复杂的官场,也就是说,他的官做的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媳妇的存在,更衬托出了儿子的无能。这样,作为封建家长的焦母怎能容忍家中有这样一个明显强于自己、强于儿子的女人存在呢?
五、 更年期遇上了青春期 从文中可以推断,焦母的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正处于妇女更年期。心情烦燥、喜怒无常是妇女更年期的典型特征。而刘兰芝则刚刚20岁左右,又刚结婚,正处于青春冲动期,但丈夫焦仲卿则“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致使刘兰芝“贱妾守空房,想见常日稀。”一个正处青春冲动期的年轻少妇,独守空房的压抑滋味是怎样的!可想而知,这样,两个心情压抑烦燥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发生种种不愉快则在所难免。
六、 人性的觉醒与专制思想的碰撞 在文中,焦母明明白白地讲了她对刘兰芝的不满,那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焦母“久怀忿”的正是刘兰芝的“举动自专由”。然而,所谓“举动自专由”,其实正是刘兰芝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的表现,是生命意识的初步觉醒,是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是对个性精神的坚持。刘兰芝不只是才貌双全,更是一个秀外慧中、外柔内刚、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她的聪颖敏锐、她的才华识见、她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她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对美和真的追求、对人性尊严的捍卫等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一定会在平时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中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来,这种行止见识是让长期生活在传统宗法社会中的已经完全自觉地接受了诸如“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男权思想的焦母感到陌生和害怕的,特别是当焦母发现自己那个向来温驯听话的儿子也因为刘兰芝而变得似乎不那么听话了,这更使她感到震惊和惶恐。这在当时看来,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如果不将她早早赶出家门,谁知道在她的影响下,这个家里会发生什么伤风败俗、丢人现眼的好事来。弄不好,还会毁了焦家一世英名。还是早点铲除祸根为好!
刘兰芝被休的原因浅探
      成功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上能达到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效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艺术上的成功的确产生了这样强烈的效果,它唤起了我们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让人潸然泪下,嗟叹不已。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要算刘兰芝,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她的不幸遭遇所揭示的社会内涵也尤其深刻,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毋庸讳言,这首诗突出了反封建思想和礼教制度的主题,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正表现这一主题。从思想性来看,这样的主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塑造的形象来看,诗中的主人翁刘兰芝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知书达礼的女子,非常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而且也很善良,即使被遣,但乃强忍痛苦,表明自己的牵挂“念母劳家里”,临行前还嘱咐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处处设身处地为婆婆着想,对作恶的婆婆有礼有节,恪守孝道,表现出一个大家闺秀的风度。这样一个孝敬婆婆、勤劳善良、知书达礼的美女子,为什么最终却被驱遣呢?这里头有着很复杂的原因,从本诗内容来看,聪明伶俐的刘兰芝做事肯定有主见,在一些事情上可能和婆婆的看法不一致,所以,婆婆诽谤她“此妇无礼节,举止自专由”,婆婆对她是不满意的。但我们不能仅从焦母借口的“无礼节”和
“专由”的角度去理解,因为这和刘兰芝的形象是相矛盾的,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故不能偏听一面之词。
      现实生活中,婆媳间小小的矛盾冲突,不应该导致驱遣。且儿媳的被遣,按时俗看来,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再说,焦家条件也并非十分优越,焦仲卿也不过是个小官吏而已,寡母独子的境况,是容不得焦母这样随意折腾的。那么,导致刘兰芝被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显然,“无后”的封建思想观念是罪魁祸首。从焦家的现状来看,充其量不过小康人家,且焦母是寡妇,仲卿虽为小官吏,但政治、经济地位并不高,即使焦母对儿媳不太满意,鸡蛋里挑骨头,也不至于随随便便就把儿媳休掉。
        众所周知,封建时代,在家庭生活上,特别是夫妻之间关系的维系乃至巩固,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后”即男丁,女孩是不算在“后”的范畴之内的,所以,没有生男丁,就意味着断“后”;有了男丁,倘若对妻不满意,或觉得不满足,还可以再纳妾。这在封建时代都很正常,但被休却另当别论。那么,是什么导致刘兰芝的被休呢?实际上,刘兰芝被休的主要原因在于“共事二三年”还没有子嗣。在婆婆看来,婚后几年,刘连生育能力都没有,怎会为焦家带来“后”(男丁)呢?封建时代,把传宗接代视为婚姻的头等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为
大”,“无后”是最大的不孝,更何况是在寡母独子的焦家呢!如果真的“无后”,岂不断了焦家香火?这令焦母如何面对焦家的列祖列宗?且按中国古代家庭生活的一般情况看,夫妇婚后无子嗣,总把责任归为妇人,很少从男人身上寻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刘兰芝表现得再好、再孝顺,对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的焦母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此外,封建思想中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传统观念,而刘兰芝“诵诗书”、“弹箜篌”的多才多艺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焦母这个专制家长,焦母岂能容忍?所以她百般刁难儿媳,处处挑剔,这样,刘兰芝的被遣,也就成为必然。如此看来,“此妇无礼节,举止自专由”只不过是借口罢了,焦母完全并非不考虑儿子的感情和幸福,也不是看中了东家贤女的美貌。更何况,若论美貌,刘兰芝是“精妙世无双”的绝佳人,这东家美女,又怎能比得上呢?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故事,不禁让人想得很多很多。他们的悲剧也许另有起因,或者说刘兰芝的被休尚有隐情,但无论如何,在那“东风恶”的封建时代,一个“无后”的弱女子要凭自己的力量与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观念和恶势力抗争,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以说,刘兰芝的被休,完全是封建思想、观念使然,封建思想特别是传宗接代的观念乃是造成刘兰芝悲剧的社会根源,刘兰芝的悲剧,完全是社会悲剧,不是性格悲剧。如果我
们把太多的指责放在刘兰芝的婆婆身上,却不从封建思想和礼教制度等方面去寻原因,那只能是舍本求末了。
焦母为何休焦妻
《孔雀东南飞》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都早有定论。要不,怎么会一直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呢。本文拟对主人公刘兰芝何以被其婆婆撵走,作一点探讨。
  对于刘兰芝这一典型形象,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这样概括的: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洁大方、当机立断、永不向压迫者向恶势力示弱;中科院文研所的《中国文学史》写道:善良、勤劳、能干、美丽、有教养。其它文学史及赏析《孔雀东南飞》的文章,对刘兰芝的性格特点的分析,几乎无什么差异。但是,很多赏析文章和文学史对兰芝何以被休却众说不一。
  要知道兰芝被遣的真正原因,就得分析兰芝的性格,兰芝生长的生活环境——娘家,是性格形成的场所;婆家,是展示她性格特点的地方。当然环境含自然的与社会的。
  刘兰芝出身于一个有教养、知书达礼的家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正由于聪明能干,美丽勤劳,才会被作为小吏的焦仲卿及焦母看上;也才会在被遣之后有人再次上门求婚。
  兰芝到了婆家后,身份地位与家里截然不同了。既做妻子又当儿媳妇,既做嫂子又当劳动力。聪明美丽、能干而有教养的兰芝是怎样演好她的不同角的呢?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伶聘萦苦辛。”还能说兰芝不勤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