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镭 “老表们”的贴心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2年第24期
——江西省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党支部书记邢镭
和石磊、周晓琳相比,邢镭晚了一年,从井冈山大学毕业的他通过了江西省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毅然来到了地处偏远的三湾村。
一进村,刑镭就懵了,因为村民们说话全是当地方言,他完全听不懂,都沟通不了,还谈什么工作,看着一脸茫然的小伙,村民们一边笑,一边远去。
了一个村干部,他拿出了学英语的劲头开始“恶补”,三个月后,他会“说话”了。三湾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63亩,加上地处僻远、信息闭塞,一度成为阻碍当地发展的最大瓶颈。
因为在大学里学的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所以远程教育管理员成了邢镭来到三湾村的第一份工作,通过这个平台,邢镭很快走进了村民的视线。
“这个远程教育平台就是‘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目的是为了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和人民众得实惠。但是,由于知识缺乏和宣传不足,这个便民利民的平台在开始并没有得到村民的重视。”邢镭说。
为了引起村民们的重视,他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上门进行危房普查登记,不放过任何一个和村民“热乎”的机会。经过长时间的了解,邢镭发现,三湾村的贫困不仅在于地处偏僻、交通落后,更关键的是,村民普遍缺乏科学文化知识。
于是,邢镭开始给每位有学习意愿的村民建立学习档案,根据各自需求组织学习。他精心挑选适合当地实际的科学种养节目,把电脑搬到村中人们聚集的地方,播放给村民看。同时,设立种养科技知识宣传长廊、阅报栏,举办种养知识讲座等,让村民开阔眼界。他发现,很多村民开始对农村致富的节目倍感兴趣。
“这里就相当于一个课堂,大家吸取自己想要学的知识,然后用于实践。这样不仅提高了远程教育这一资源的利用率,还教会了大家许多实用的知识。”邢镭说道。
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不少村民动起了科技致富的心思。第六村组组长贺年先,主动邢镭商量建个山鸡养殖示范基地。邢镭不但帮他选好了场址,还联系采购了100只纯种蛋鸡苗。创业伊始,资金不足是个大问题,邢镭又到县扶贫办争取了国家贴息贷款资金,并聘请了特种养殖技术人员指导贺年先发展生产。“三湾生态环境好,如果因势利导发展特种养殖,这里很快会富裕起来。”谈起村里的发展规划,邢镭信心满怀。
村民何洪林家鱼塘的鱼生病了,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邢镭,果然,邢镭打电话咨询专家,结合远程教育所学的养鱼技术,对症下药,鱼很快又活蹦乱跳了;村民李兰梅想养豪猪,邢镭商量,结果在邢镭的帮助下,花了2.5万元购进了8只豪猪,根据邢镭提供的资料调配饲料后,现在小豪猪都已经长大,并已经进入繁殖期;村里60岁以上老人刷卡领取新农保的费用的时候,指名让邢镭帮忙签字;三湾村民结婚举办婚礼,抢着邀请邢镭过去做证婚人……
用三湾村村民的话说,“反正,只要有不懂的,就去邢书记。”在邢镭的带领下,如今,三湾村已经建立了畜禽养殖、杨梅、板栗、油茶、井冈蜜柚等5个种养示范基地,成立了畜禽养殖、桑蚕种养、竹制品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发展了杨梅、板栗、油茶等林果1000余亩,毛竹林3000余亩,直接或间接为众带来经济收入300多万元。
2010年5月,邢镭当选三湾村党支部书记。三湾也先后成为“中国幸福村”和“江西省生态文明村”。在转岗的时候,邢镭完全有机会离开山区,到更好的地方发展,但是因为那分不舍,他毅然留到了今天。
“我虽然来自外省,但在三湾村的这三年里,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村民们就是我的家人。”邢镭说,“在三湾工作,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经历。传承‘三湾精神’,带领乡亲们奔小康,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能在红三湾工作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村官工作让我对社会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思考,如果再一次回到毕业的时候,让我选择职业,我还是会选择大学生村官!”
袁莉的老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