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2013年第10期(总第118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0.2013
General.No.118
【作品赏析】
收稿日期:2013-08-05
基金项目:山东省文化厅文化艺术重点课题(zb201108)
作者简介:刘春芳(1963—),女,山东泰安人,副教授,从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封建华(1974—),女,山东泰安人,
讲师,从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从严格意义上说,泰山斗姥宫尼姑逸云算不得一个“规范”的尼姑。这不仅因为她半尼半妓的身份,而且因为她“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的爱情观和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行动。从幼年就进入斗姥宫读经修行的尼姑逸云,不仅信佛,还信奉道教;身为佛门弟子,却又赞同老子的“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的爱情观,认为“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而且付诸行动大胆追求自己的意中人。对尼姑逸云而言,佛家的“戒邪淫”之说恍若不存在。要解开此中疑惑,我们还应该从太谷学派的上座弟子、作者刘鹗身上答案。
据说佛陀释迦牟尼即将圆寂之时,曾有弟子请问,佛圆寂之后,应该以谁为师,佛陀的回答是:“以戒为师。”由此可见“戒”在佛陀世界的重要性。佛教认为,一个人要想修道成佛,必须通过严守戒律、规范身心,才能逐渐契入佛法,因为“戒住则法住”,持戒是修佛的第一步。从六七岁就进入斗姥宫识字读经修行的逸云,对佛家戒律应早已潜移默化、深入骨髓。其基本戒律之一“邪淫戒”,是指出家弟子不得有男欢女爱之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她不仅认为“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而且认为男女间的肌肤之亲、女子的被迫失节都不妨碍修道成佛;不仅在不同的少女阶段自然幻想着不同的情爱对象,而且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意中人任公子时,还大胆追求、真情表白,逸云最后主动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是因为要持守戒律,而是因为无法逾越的现实。对于这样一个尼姑,刘鹗不仅没有任何贬斥,反而极为欣赏地盛赞她是“空谷幽兰”,真正“莲花出于污泥”,对她又敬又爱。由此我们认为,逸云与其说是一名“匪夷所思”的尼
姑,毋宁说她是作者即太谷学派弟子刘鹗情爱思想的代言人,或者说,泰山尼姑逸云的情爱观与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学派思想有着深刻的渊源更为恰当。
扬州大学教授周新国指出:“周太谷开山立宗阶段,其学说以周易为根本,宗儒兼释道。周太谷从不拘泥古书,在讲求孔儒的同时,大胆援引释、道,互相证补。他对儒、释、道三家有相当多的创见。就其信仰而言,周太谷以儒学为宗,兼及释、道,努力探求儒学原始义理,终成一派之宗,创太谷学派……周太谷以为,儒释道三者,各有相通。而儒学自宋而下渐入歧途,原旨大失。自己所学拨乱反正,循人文始祖周易之说,续往圣之道统,为后世立圣学。周太谷自负为正道传人。”[1]周新国先生的这段文字可以说基本阐述清楚了太谷学派的思想特点。其实佛教从一开始便和儒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宋《苏东坡集·后集》卷一九《书柳子厚大鉴禅师碑石》:“释迦以文教,其译于中国,必托于儒家之能言者,然后传远。”三国时期兼有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译师康僧会,在他所编译的《六
度集经
》中,认为“佛道”在社会领域里,具体体现为“仁道”,“为天牧民,当以仁道”(《明度无极章》);“民之饥者,即吾饿之;民之寒者,即吾裸之”(《布施度无极章》)。这与太谷学派的经典
思想之一“万物皆我胞与”
“一蚁之饥,犹己之饥;一蝶之寒,犹己之寒”有着自然的契合。太谷学派还推崇宋周敦颐、张载、程颐等人的学说,在《周氏遗书抄》(道州第六节)中:“道州濂溪氏(周敦颐)《通书》作,雍之(张载)《西铭》,豫之(程颐)《易传》,继继而出,不百年而人知渐转强也。”[2]561也深受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
《老残游记》泰山尼姑逸云的情爱观与太谷学派
刘春芳,封建华
(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泰安271021)
要:泰山斗姥宫尼姑逸云身为佛门弟子,却又赞同老子的“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的爱情观,认为
“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而且付诸行动大胆追求自己的意中人,佛家的“戒邪淫”之说恍若不存在。刘鹗的太谷学派思想与尼姑逸云的情爱观有着极为深刻的渊源,逸云与其说是一个尼姑,毋宁说她是一个承载了刘鹗太谷学派情爱观、女性观的一个载体更为恰当。
关键词:泰山尼姑;逸云;太谷学派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13)10-0141-02
141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责任编辑:赵云长]
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经世致用”的“实学”
的影响,反对宋明理学思想。颜元在批判宋儒“存天理,灭人欲”时说:“禽有雌雄,兽有牝牡,昆虫蝇蜢也有阴阳,岂人为万物之灵,而独无情乎?故男女者,人之大欲也,亦人之真情至性也”。太谷学派不仅支持这种“人本”思想,还反对妇女守
节:“
《易》曰:‘苦节不可贞。’《大戴礼》云:‘五十无夫曰寡。’《孟子》曰:‘老而无夫曰寡’,
未闻少而无夫不可醮也。
”[2]601学派创始人周太谷殁后,其弟子张积中、李龙川承担起了学派传承之任,张积中立学派北宗,李龙川立学派南宗。李龙川的讲学依旧遵循周太谷的学说、思想,进而提炼太谷思想:“师于儒者不言理学,于释氏不言坐禅,于道家不言吐纳。”[3]168李龙川的讲学努力去除宗教化、神秘化因素,广招弟子,并不分男女、远近、生死、富贵、贫贱,弟子众多且有一定社会影响,以致后来人称太谷学派为“泰州教”。刘鹗于光绪六年即1880年24岁时正式师事李龙川,是龙川的入室、也是最年轻的弟子。相传龙川生前曾有“将来天下,二巳传道”的说法,所谓“二巳”即指刘鹗与黄葆年。因为刘鹗生于咸丰七年,丁巳;黄葆年生于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可见李氏对刘鹗的欣赏、信任与器重。李龙川死后,门弟子公推黄葆年为南宗继承人。刘鹗在写给黄葆年的信中表示他对学派的推崇、信奉:“同为空同之子孙,同培古今之道脉,同身同命,海枯石烂,无有二心,不以形迹拘,更不以他端为疑也。”[2]299后来,刘鹗又印行了周太谷、张积中、李龙川诸人的遗墨,以弘扬太谷学说。仅仅在如何对待女性、对待男女情欲甚至对待娼妓方面而言,太谷学派就表现出诸多独特的见解并付诸行动。学派不仅招收女弟子,而且学名也不用夫姓,这已表现出男女平等的倾向。在如何看待人的“性
欲”
、男女情爱方面,李龙川在他的著作《观海山房追随录》中,明确指出:“天理不违乎人情,人情乖即天理灭也。凡夫溺情欲紊三纲,二氏断情欲绝三纲,圣人不断情欲而不为情欲所牵,不绝三纲而不为情欲所累,以其所以异于凡夫二氏也。”据《龙川夫子年谱》记载:“一日,陈伯严孝廉谒师于旅馆,师问所东游记何仙姑离婚
好,曰:‘好文,好友,好。’师曰:‘文友女一也。’与讲论经义十数日。”李龙川认为“于天理中看出人欲流行,仁之至也。于人欲看出天理流行,知之极也。故曾子曰:‘好而知
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者。’”[3]168另据《脞语·李龙川先生》记载:“一日,使弟子言,戒勿
矫饰。有某言:‘弟子不好。
’先生呵之曰:‘非人情,曾狗彘之不若耶!’”他把“好好货好勇”看作人之常情,能做到不沉湎其中便是异于“凡夫”的“圣人”。对待为世人所不齿的娼妓,李龙川更表现出惊世骇俗的理解、包容,他认为“山人虽非僧道,亦皆出家人也。与之遊燕可以怡性情。”还说:“土德运会最广,贵若王侯,贱若
倡优,远若狄夷,皆可入道。
”可知,学派认为嫖娼者与者皆不妨碍修行成道,甚至认为与之交往可以陶冶性情。据资料记载,刘鹗也是“拥妓飞车”中人之一。刘鹗被李龙川视为得其真传并能布其道的得意门生。显然,刘鹗不仅在思想上奉其言,而且在行动上践其行。所以在《老残游记》初集第九回,刘鹗就借玙姑之口,阐述儒家“正道”,肯定人欲的自然性、合理性:“圣人说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孔子说:‘好德如好。’孟子说:‘食,性也。’子夏说:‘贤贤易。’这好乃人之本性。”玙姑还运用例证法进一步论证:“圣人言情言礼,不言理欲。删《诗》以《关睢》为首,试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至于‘辗转反侧’,
难道可以说这是天理,不是人欲吗?
”有人认为,泰山斗姥宫尼姑逸云是一个远离时代、在深山幽寺“自娱自乐”的“古董”;也有人认为,“与传统尼姑形象相比,逸云的爱情追求有了新的表现,这一切得益于逸云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归根结底则是因为受到当时整个社会的启蒙思潮的影响。”[4]诚然,任何作品都会留下时代的痕迹,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做一个超时代、超阶级的作家,“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而在我们分析了太谷学派的相关思想、刘鹗为学派的上座弟子并一生信奉学派思想之后,就理解了一个尼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所思所为,理解了一个尼姑为什么既奉佛,又信道;理解了对于这样一个“不规范”的尼姑,刘鹗不仅极为赞赏,而且大力渲染自己和自己的朋友与逸云的交流受益匪浅。由此可以认为,除了斗姥宫自身的历史背景、风俗文化以外,尼姑逸云的情爱观与刘鹗的太谷学派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渊源,逸云与其说是一个尼姑,毋宁说她是一个承载了刘鹗太谷学派情爱思想、女性观的一个载体更为恰当,而世俗与概念意义上的“尼姑”与“戒”之间的矛盾与尴尬也就因此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周新国.徘徊于学派与教派之间的活化石[J ].扬州大学学报,2010(3).[2]刘德隆,朱禧等.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561,601,299.[3]方宝川.太谷学派遗书:第一辑第三册[M ].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168.[4]张爽.《老残游记》中尼姑逸云的爱情观[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2).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第10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0,2013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