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妮子·調風月》第三折(選)關漢卿
[越調.鬥鵪鶉]短歎長籲,千聲萬聲。搗枕捶床,到三更四更。
便是止渴思梅,充饑畫餅。因甚頃刻休,則傷我取次成。好個個舒心,干支刺沒興。
[紫花兒序]好輕乞列薄命,熱忽刺姻緣,短古取恩情。
东游记何仙姑离婚
見一個耍蛾兒來往向烈焰上飛騰,正撞著銀燈,攔送了性命。
咱兩個堪為比並:我為那包髻白身,你為這燈火青熒。
[]我把這銀燈來指定,引了咱兩個魂靈。都是這一點虛名,怕不百伶百俐,千戰千贏,更做道能行怎離得影?這一場了身不正,怎當那廝大四至鋪排,小夫人名稱?
[作者介紹]
關漢卿,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河北祁州人。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賈仲明《錄鬼簿》吊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撚雜劇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
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關漢卿的雜劇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彌漫著昂揚的戰鬥精神,關漢卿生活時代,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盪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的劇作深刻地再現了社會現實,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既有皇親國戚、豪權勢要葛彪、魯齋郎的兇橫殘暴,“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的血淋淋現實,又有童養媳竇娥、婢女燕燕的悲劇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既有對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又熱情謳歌了人民的反抗鬥爭。慨慷悲歌,樂觀奮爭,構成關漢卿劇作的基調。在關漢卿的筆下,寫得最為出的是一些普通婦女形象,竇娥、趙盼兒、杜蕊娘、少女王瑞蘭、寡婦譚記兒、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她們大多出身微賤,蒙受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淩辱和迫害。關漢卿描寫了她們的悲慘遭遇,刻畫了她們正直、善良、聰明、機智的性格,同時又讚美了她們強烈的反抗意志,歌頌了她們敢於向黑暗勢力展開搏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奏出了鼓舞人民鬥爭的主旋律。關漢卿是位偉大的戲曲家,後人列為元曲四大家之首。
1958年,曾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開了關漢卿創作700周年紀念活動。同年628日晚,國內至少100種不同的戲劇形式,1500個職業劇團,同時上演關漢卿的劇本。他的劇作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