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LM影视
104方言在中国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丁 佩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近年来,方言在中国电影作品中出现越来越多,并受到大众喜爱。很多中国电影都借助方言尽可能多地表现出地方风俗和语言特征,使电影更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且方言的使用也使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的中国电影作品探讨方言在中国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关键词:方言;中国电影;人物形象;人物塑造
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沟通工具,语言的运用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作品都使用了方言,如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张艺谋导演的《三拍案惊奇》、冯小刚导演的《1942》等人们比较熟悉的电影作品。对于电影中人物说方言的现象,有些人认为所有电影作品中的人物都应该说普通话,理由是电影作品是给全国人看的,而会说会听普通话的人数最多,同时在国家推行普通话的背景下,各地方的语言都在向普通话转变,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使用普通话和使用方言对于电影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说区别不大。但也有很多人支持方言在电影中的应用,理由是方言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更加贴近生活。在电影中使用方言体现了影视艺术表达方式的多元化,是影视艺术的进步,是电影创作关注草根文化的表现,可以更贴切地体现各地的风俗文化,让电影作品的特点更加鲜明。
1 方言在中国电影创作中兴起的原因电影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受众广泛、影响力较大的大众文化形式,电影艺术已经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人类创造历史、创造文化的独特作用。纵观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是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近些年中国电影进入了发展高峰期,电影产业发展改革不断深化,对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促进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随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产
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文化
思潮不断涌现,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
的文化语境。与此同时,电影受众的
心理也在不断变化,相应的电影艺术
形式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潮流的发
展。当前,主流文化、宏大叙事等电
影模式不再是我国电影市场的主流,
平民化、世俗化的方言电影越来越流
行,为我国影视业增添了更多彩,
是我国电影市场发展创新的产物。方
言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影
视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很多电影作品
中说着方言的人物形象往往比较贴近
现实,接地气的人物形象容易激发观
影者的情感共鸣,这就是方言在中国
电影作品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的主要原因。
2 方言在中国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的
作用
2.1 方言有助于构建电影人物的
生活环境
电影,尤其是带有强烈地域特点
的电影作品可以说是肩负着传播地方
特文化的使命,自然也会重视运用
能够体现地方特文化的方言,说着
特点鲜明、生动真实的地方语言的电
影人物可以充分展现当地的文化特点,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宁浩
导演的作品《疯狂的石头》中,当王
迅扮演的“四眼秘书”看到自己的宝
马车被撞后,操着标准流利的四川方
言破口大骂“嘞,高科技嗦!无
人驾驶!没看到老子嘞车子上写作‘别
摸我’噻?!”这段方言台词将观众
代入我国四川地区的生活环境中,也
使观众对这个人物的印象更加深刻。
电影中的人物说着纯正的四川话就可
以凸显“四眼秘书”“文明”人的形
象,使电影的讽刺意味更强烈。此外,
电影中的人物说方言也有助于提高电
影情节的可信程度。
冯小刚作品
2.2 方言能使电影人物的性格更
加鲜明生动
对于汉语而言,语调是各地方言
的主要区别点之一,而语调可以体现
当地人的某些性格特点。比如:北方
的地域语言往往语调相对简单,铿锵
硬朗,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北方人豪爽的
性格特点,南方的地域语言则语调往
往比北方方言更复杂,在语调上有更
多变化,这和南方人含蓄的性格特点
是匹配的。电影创作中也经常会用方
言来呈现某地域人物的性格特点。洪
特堡说:“人从自身中造出语言,而
通过同一种行为,他也把自己束缚在
语言之中。”例如,《大决战》中刘
锡田扮演的陈毅就说着四川话,一句
地道的四川话“啥子道理哟”体现了
陈毅元帅豪迈刚烈的性格特点,假如
换成普通话“这是什么道理”就无法
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据调查有
相当比例的观众不认可现实中说方言
的伟人在电影中说普通话,因为这不
符合人物的真实性格和所属环境。当
电影人物说着恰如其分的方言时,还
可以充分挖掘出方言蕴含的文化背景,其中的文化底蕴会和电影人物相融合,从而使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正如上文所述的《疯狂的石头》中的“四眼秘书”所说的四川话,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粗俗、蛮横、势利的人物形象。影片《剃头匠》的导演哈斯朝鲁也说:“方言本来就是从那块土地上跟人一起长出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要想真实表现那块土地上的人,就一定不能撇开方言。”电影《有话好好说》中有一个人物形象是生活在陕西的收废品的人,一句:“安红,饿(陕西话中‘饿’即‘我’)想你想的睡不着觉。”观众一听就知道这个人物是哪里人,很容易读出西北人的那种直率、真诚。《无人区》这部作品中同样也有效运用了方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电影的故事情节发展。这部作品的地域性很强,用方言可以让观众觉得电影人物更加真实,更加自然。《无人区》讲的是西北边地的盗猎故事,电影的主要
人物是长年生存在西北无人区的人。因此,人物说着西北的方言符合逻辑,更容易让观众接受,使人物形象的行为举止更加符合逻辑。
2.3 方言有助于电影演员更快地进入角
对于一个电影演员来说,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在于到电影人物的真实生活感受。生活的感受光靠想是想不出来的,必须借助外在的事物去寻,帮助演员深入体会所扮演角的真实生活状态,包括角生活的环境、角的衣食住行习惯,尤其是角的语言,演员必须做到自然无表演痕迹的语言表达。可见,语言上的角转换是演员完成角转换的关键所在。如果电影演员能够使用方言来表达就会大大拉近自我与角之间的距离。方言与说方言的人是分不开的,电影演员在语言上的顺利转换能让演员更快更准地到角的生活状态,帮助演员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在很多需要说方言的电影创作过程中,演员往往都需要到相应的地方体验生活,学习当地的语言。例如,《图雅的婚事》中扮演图雅的演员余南谈到电影创作
时表示,她在当地进行生活体验时的
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学说当地的语言,
刚开始时说得不流利,但是经过长期
的训练之后终于练出了一口地道的当
地方言,连当地人都以为她就是本地
人。再比如,电影《秋菊打官司》在
开拍之前,扮演秋菊的演员巩俐为了
更好地进入角去陕西乡村生活了一
段时间,学习陕西方言;顾长卫导演
的《孔雀》在开拍之前也是让所有的
演员去到河南安阳体验生活,用三个
月学习当地语言。事实上,方言在20
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被广泛用于电影
创作。如1993年的电影《股疯》讲述
的是上海证券市场开设前期股民的各
种状态。这个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上
海,因此,所有演员都说的是上海话,
将本地人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自然,
再配合影片中呈现的上海市井风貌,
就可以更加真实地展示上海以及上海
人,使人物形象更加自然生动。而且,
该影片的女主角扮演者潘虹本就是上
海人,她自然非常熟悉上海当地的语
言和文化特点,因此,扮演上海人对
她来说自然是驾轻就熟。可见,方言
对于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不可忽
视的作用,这一点也被越来越多的电
影创作者认可。现在,很多电影在开
拍之前都会聘请专门的老师,指导演
员学习方言,进而在电影创作中更好
地的运用方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合理运
用方言可以帮助演员更快地进入角,
且利用方言表演,塑造电影人物形象
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方言对于电影
和演员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导
演和演员能合理运用方言可以为电影
添彩,但是如果是僵硬且机械化地运
用方言可能起反作用。例如,《马背
上的法庭》这部电影,它的故事题材
非常好,是大众生活中的故事,朴实
又能让人产生共鸣,是这部电影最大
的优点。该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我
国云南西北山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
点,电影中的人物说的也是当地方言,
也确实使电影的地域特点得到凸显,
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李保田扮演
的“老法官”,电影为了让这个人物
身上的地域特点更加凸显,几乎每一
句台词后面带有“嘎”字,演员非常
刻意的说出每一个“嘎”字,给人一
种不自然的感觉,听起来非常别扭。
仔细观看这部电影会发现影片中其他
本地演员的方言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嘎”字,这个字在当地语言中是加
强语气的虚词,并无实际意义,本地
人说这个字时语调很轻,很自然地一
带而过,并不像“老法官”这个人物
那样刻意读出来。可见,电影创作中
的方言不能流于形式,导演和演员在
使用方言时要结合当地文化特点。方
言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产,电影演员
在剧中说方言时有必要说得地道,说
得有质感,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塑造
更自然、更生动的人物形象。
3 结语
综上所述,方言在构建电影人物
生活环境,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表达
人物内心活动等方面具有普通话无法
比拟的优势。极具地方特、妙趣横
生的方言可以将观众带入电影人物所
处的生活情境中,使他们和电影中的
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一部优秀
电影应具备的特点。基于此,本文探
讨了方言在电影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
原因,论述了方言对电影人物形象塑
造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电
影都适合使用方言,方言只是塑造电
影人物形象的工具之一,电影最重要
的还是内容和题材。
参考文献:
[1]朱定峰.方言:塑造电影人物形
象的有效工具[J].电影文学,2007(14):28.
[2]李恒.方言电影中方言元素研
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3]丁玉珍.90年代以来国产电影
的方言叙事功能研究[D].济南:山东师
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丁佩(1996—),女,
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