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时事新闻】粉发女孩离世+时评+练习
【新闻简介】
2022年7月,在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后,郑灵华在爷爷的病床前记录下了和爷爷分享录取通知书的瞬间,照片里的她留着粉中长发。说到染粉头发的初衷,她说希望毕业照上的自己能是明媚而鲜艳的。
不料,随后事件的发展变得不可控,来自各个平台的账号开始盗取这张图片进行新的叙事,病床、师范研究生、粉发,热度围绕这这些词汇展开。而热度下的几万条评论却穿过了屏幕,骤然向郑灵华袭来:指责她染发不“正经”;批评她不配做老师;甚至攻击她生病的爷爷,以及用更难听的词语对郑灵华进行人身攻击……她因此罹患了抑郁症。
2023年2月19日下午,朋友等来了是她父亲的一通报丧电话,小郑走了……
【时评】
粉发女孩离世:遏制网暴,关键不能让正义迟到
2月19日,有媒体报道,粉发女孩因不堪网暴自杀。这一新闻再次刺痛公众神经。半年前,23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因染粉头发、带着硕士录取通知书去看望久病在床的爷爷,而遭遇大规模网暴。“女”“老少恋”“炒作爷爷”“吃人血馒头”等耸人听闻的“罪名”向她袭来,让这位原本元气满满的少女在与抑郁症抗争多日后,以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此类惨剧并非首次发生。前些天,因开拖拉机自驾去西藏走红的“管管”也因网暴服农药自杀;去年,被网民谩骂“快”的寻亲男孩刘学州也因不堪网暴,留下遗书后离开人世。这些悲剧中的年轻人,和我们一样都是网络世界的普通人,却因网暴而猝然离世,他们的死警醒社会:网暴就是作恶。
恶言,有时比利刃还要锋利。在网络空间,一条无中生有的信息、一句看似没那么要紧的玩笑、一次轻如鸿毛的跟帖,一旦经过网络的“放大器”,就可能在短时间内掀起骇浪。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开放性、体性,一些只言片语或视频片段情绪先行,冲击力极强的画面配上颠倒黑白的文字,再经键盘侠们别有用心的煽动,失去判断力的网民被带进谣言的漩涡,恶语如同一把把尖刀,将当事人刺入无底的深渊。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们无法想象这位花样女孩在生命最后的日子如何捱过无尽的煎熬与
折磨。别再责难受害人的“软弱”了!网暴对当事人的伤害之深往往是局外人难以体会的。面对爆炸式袭来的、针对个人的有害的海量信息,一个普通人很难承受那种铺天盖地的压力。
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如何遏制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的网暴?
遏制网暴,须让网暴者付出法律的代价。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当道德约束不了恶行时,法律必须长出牙齿,对网暴者重拳出击。当前,针对网暴的立法和执法都要加强,只有藏匿于网络的网暴者被“揪”出来,曝光于现实,付出代价,才能使其收敛,望而却步。
遏制网暴,要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看到,网暴受害者在事后诉诸法律渠道维权,收集证据、起诉肇事者、等待判决的过程十分漫长,维权成本十分高昂,绝望之中的他们往往等不及正义到来就已濒临崩溃。
遏制网暴,关键在于第一时间斩断传播链,为受害者筑起保护墙,将网暴的苗头及时扑灭。当网暴发生时,处于“第一现场”的平台须履行主体责任,通过算法识别、人工接诉等机制快速鉴定网暴言论,及时予以删帖、封禁账号等处罚。而作为旁观者的网民,此时不能做“乌合之众”,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必须挺身而出对网暴说“不”,捍卫每一个无辜受伤的人。只
有当正义之声压倒恶言恶语,受害者才能感受到温暖的支持,消除无力感、孤独感,从而才会有坚强面对的可能。
我们必须用行动告诉网暴受害者:正义永远与你同在!
(消息来源:半月谈网)
【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暴力,实际是一种舆论暴力。这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存在的。在没有互联网的社会,流言蜚语带来的伤害,同样不少见。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将这种扭曲的舆论力量前所未有地放大,它对个体的伤害,很多时候可能是“毁灭性”的。
网暴为何会如此流行?这方面的分析其实已经非常多。有人说,互联网的虚拟性,让一些人放弃了言论责任,从而导致“口不择言”的现象变得更多;还有分析说,在网络上输出语言暴
力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他们在网上谩骂他人,实际是为了追求一种心理上的补偿。这些分析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同时也要看到,多数网暴者也就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线下可能同样是善解人意的,甚至,一些网暴本身还是打着“主持正义”的名号出现。这背后对应着的两种社会心理结构可能仍需要被重新认识。
其一,互联网的普及,或者说线上生活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丧失对“远方”及遥远的他者的共情,缺乏对“远方”世界的多元理解。这两年,社会学家项飙的“附近的消失”概念很火,它指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只关心自己和更遥远的世界,而对自己所身处的环境缺乏应有的体认。但就网暴现象来说,可能很多人对于遥远世界的关心,也同样是有隔膜的。因为他们只是带着自己的固有偏见去“认识”远方的世界和人,而没有表现出该有的包容与共情。
其二,由部分网友正义感“爆棚”所制造的网暴,或许与现实中维护正义的力量没有让足够多的人产生信赖有关。作为个体,有正义感是好事。但是,当“正义感”在网络上集体输出,变成一种私刑,无疑就越过了界限。其带来的结果,不仅与正义无关,还制造了更多的伤害。
网暴流行的原因,总结起来,可能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互联网的传播介质特点,为网暴的输出提供了便利,并强化了网暴的“威力”;另一方面,它是真实世界的一种投射。换句话
说,它发生在互联网上,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真实的社会土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如何通过改造后者来实现对网暴的釜底抽薪,注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对人心的涵养,也有赖于现实治理的优化。
(节选自光明网《网暴频繁出现,我们该如何反思》)
材料二:
网络同心,文明同行。8月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社会共建论坛在天津举办。有关政府主管部门、部分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平台负责同志,以及正能量网络名人、青年好网民代表等共同围绕论坛主题“争做网络文明使者共建网上精神家园”畅所欲言。
网红晨曦怎么了东风浩荡,无边波浪拍天来。30余载时光,曾经“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万里神州,现在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今天的中国,网民规模突破10亿,网络空间已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好,心情好,生活工作好。我们越发深刻认同于这个最朴素的道理:“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文明的网络世界,是人民之福、发展之要、时代之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