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作者:米兰花香
第一单元 | 第三单元 | |||||
1 | 北京的春节 | 3 | 8 | 匆匆 | ||
2 | 腊八粥 | 8 | 9 | 那个星期天 | ||
3 | 古诗三首 | 12 | ◎ | 习作例文 | ||
4 | 藏戏 | 18 | ◎ |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 ||
◎ | 习作:家乡的风俗 | 20 | ||||
◎ | 语文园地 | 22 | ||||
第二单元 | 第四单元 | |||||
5 | 鲁滨逊漂流记 | 10 | 古诗三首 | |||
6 | 骑鹅旅行记 | 11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
7 | 汤姆·索亚历险记 | 12 | 为人民服务 | |||
◎ |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 13 | 金的鱼钩 | |||
◎ | 习作:写作品梗概 | ◎ | 2020年说说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 |||
◎ | 语文园地 | ◎ | 习作:心愿 | |||
◎ | 快乐读书吧 | ◎ | 语文园地 | |||
第五单元 | 古诗词诵读 | |||||
14 | 文言文二则 | 1 | 采薇(节选) | |||
15 | 表里的生物 | 2 | 春夜喜雨 | |||
16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3 | 江畔独步寻花 | |||
17 |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 4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
◎ | 口语交际:辩论 | 5 | 江上渔者 | |||
◎ |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 6 | 泊船瓜洲 | |||
◎ | 语文园地 | 7 | 游园不值 | |||
第六单元 | 8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
综合性学习: | 9 | 浣溪沙 | ||||
难忘小学生活 | 10 | 清平乐 | ||||
◎ | 回忆往事 | |||||
◎ | 依依惜别 | |||||
第一单元
1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正(zhēng)月 掺和(chān huo)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2.再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时 间 | 风 俗 习 惯 |
腊月初八 |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
腊月初九到 腊月二十二 |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
续表
时 间 | 风 俗 习 惯 |
腊月二十三 |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
过了二十三 | 大扫除,把吃的预备充足 |
除夕 |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
元旦 (旧时指农历 正月初一) | 铺户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庙会 |
正月初六 | 多数铺户开张,伙计们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
元宵节 |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
正月十九 | 春节结束 |
3.学生汇报。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等。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这样写的好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3.全班交流。(重点关注“京味儿”语言。)
五、课堂小结。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热闹而又喜庆的老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二、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一)腊八:
课件展示句子,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用词的简洁和巧妙。
①“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节日习俗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种类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样。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②“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腊月二十三: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放鞭炮,吃糖)
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过年的味道)
(三)除夕: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说除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①人们的活动。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祈盼父母长寿。
②味、、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味道到彩到声音对除夕这一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3.除夕这一天,你以前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让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朗读: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绘的热闹场面,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一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