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激愤的道德批判之余,张远想从产品层面来分析贴吧这一本来可以当得上“伟大”二字的产品是如何一步步堕落至此的,也许在它上线的第一天在基因里面就埋下了今日溃烂的种子,也是百度之困的缩影:
为什么是百度而不是Google做出了贴吧?
贴吧在刚上线的时候,有一段自我介绍:传统搜索引擎只搜索互联网上已经存在的信息,虽然百度已经能够搜寻高达1.7亿个网页上的信息。但是跟8000万中国网民头脑中的知识相比,仍然只是沧海一粟,而贴吧诞生的意义就是让您可以把头脑中的知识、想法和经验跟大家分享。其实这个愿景听起来和知乎的愿景很像。
为什么是百度做这个产品,而不是Google。这就是因为百度跟谷歌的理念不同。谷歌的理念就是——不希望用户停留在自己的页面上,他倾向于在最短的时间,让用户去到他想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停留在谷歌这个页面上。
新的一年开始精美语句而百度倾向于服务被动的、认为有限资料就够用的中国用户。所以说,它的目的就是把用户都圈在自己的围墙花园里面,通过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等站内资源,你名义上是在搜索整个互联网,但实际上是在百度“站内搜索”。
它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搜索工具,它还想做一个内容的产生平台,它想把8000万网民头脑中的信息给集合和生产出来。谷歌以不作恶为原则,而百度为了建立自己的围墙花园,把所有关键词的流量都导入百度系产品中,直接导致了垂直类社区无法做起来。百度贴吧就像一株遮天蔽日的参天巨树,在它下面百草凋敝,也埋下了恶之因。
为什么说贴吧仍是始于天才创意的一款产品?
如果不考虑它对互联网生态多样性的负面影响,百度贴吧可谓是一个天才的创意。它是让搜索引擎变成了一个人的筛选器,谷歌这个筛选器是把人分发到了不同的网站和论坛。百度在分发的同时,还想做聚合。就是想把搜索一个关键词的人都聚合起来,通过互动来生产内容。
如果梳理一下百度贴吧的成功之道,有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它依托中文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入口,通过关键词进行人分流、聚合。其次,门槛足够低,你只要可以上网,有一个IP地址,就可以成为百度贴吧的用户,甚至不用登录。更为关键的是,每个人都可以以关键词来建立贴吧。
关键词讨论区这种形式为什么能够火起来?其实在以关键词分流网民的搜索引擎出现之前,各种类型的论坛是互联网的主力军。论坛之所以能够将志同道合的人聚集起来,产生强互动高质量的交流,是
英文好听名字
因为上网门槛本身就是一个人筛选器,而四通利方、榕树下、天涯、西祠胡同等气质各自迥异的论坛江湖让上网者可以各依喜好来“拜码头”、“混圈子”。
为什么2005年之前论坛的黄金时代如黄埔军校一般孕育了日后叱咤互联网文化圈的风云人物?首要的原因是因为论坛把这得风气之先的文化先锋给筛选聚拢、龙虎啸聚了起来。
然而,随着网络以风驰电掣的速度普及开来,上网门槛这道“筛选器”正在迅速失灵,而按照韩寒“什么坛到了最后都是祭坛”的说法,精英气息、圈子腐臭隐约可闻的上一代论坛已经不能让新生代们乖乖地入瓮玩耍了。而且像娱乐八卦这样各种话题大杂烩的广场已经无法满足几何级数增长、喜好不断细分的网民需求,按照关键词分流兴趣体的百度贴吧后来居上、一统江湖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而2005年的那场全民癫狂的超级女生可以视为新旧交替的一个转捩点。汤唯封杀
由于超级女生的话题、各家粉丝之间的攻歼爆料、台前幕后的黑幕八卦充斥了天涯娱乐八卦板块的每一个角落,几乎等于被超级女生“爆版”。疯狂的超女粉丝们在一些闲聊的版块聊自己喜欢的女
生时,版主看不懂、经常会被删帖。天涯的其他用户们则揭竿而起、起抗议,一篇热帖《天涯不欢迎超级女生——放开你的声音说不》代表了天涯主流用户的心声。粉丝团之间的互相骂战也让这里变成了一块口水横飞的是非之地,让管理员们头疼不已。
与之相比,贴吧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玉米、笔迷、凉粉、盒饭们都可以在其中到自己的组织,在短信投票、各站声援、拉票动员等行动中迅速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在互联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用去挤在敌友混杂的综合论坛里去和其他粉丝拼抢曝光、比拼声量。当时的 Alexa 数据显示,百度贴吧的流量甚至超过了新浪,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站点。当时非常火爆的李宇春吧,迅速超越了其他贴吧,成了贴吧的第一大吧。
apple id密码忘了>庄达菲和姚晨什么关系
我在钛媒体独家发表的《万能的知乎:为什么在行没有出自知乎》一文中曾经写道:以话题、问题将对同一事件、事物、人物感兴趣的人集中起来,共同讨论。过去,贴吧、论坛、豆瓣小组也可
将对同一事件、事物、人物感兴趣的人集中起来,共同讨论。过去,贴吧、论坛、豆瓣小组也可以做这样的事情。问题在于,开一个贴吧、小组远远没有问一个问题方便、灵活、弹性十足。而在知乎出现之前,开一个贴吧可能是新兴事物、小众体在互联网上到彼此最简单易行低门槛的行为。中新网的一篇文章也很好地阐释了贴吧是如何成为新兴文化和小众文化的自留地与庇护所的。
不同圈子和用户之间既区隔又开放,区隔可以让用户自发形成高粘性的体组织,保护萌芽阶段的新兴文化不被主流文化挤压生长空间,开放则保证了贴吧不同圈层之间的开放互动,保证了新兴文化可以不断壮大并产生更广的影响力。
而且,即使豆瓣、微博、知乎等社交属性更强的UGC 2.0网站排浪而出,并接过网络讨论和制造热点
的接力棒。然而,像贴吧这样“零门槛”的话题讨论区依然无可取代。对于一些如骑射、尺八、
篆刻、冷兵器等冷僻的话题,贴吧因其覆盖网民的广度依然能够网罗到足够数量的爱好者,形成高质量的讨论氛围,秒杀其他“网面较小”的社交网站。在这一点上,广度决定了深度。
更重要的是:与豆瓣、微博、知乎这样的“用户导向”的讨论区相比,贴吧是内容导向的。贴吧是所有然而生
主流中文互联网社区中内容导向性最强的社区,没有之一。与韩寒的一个句号就能引发数万评论的微博、“一处大V,全站大V”的知乎相比,即便你在历史类已经是十级元老,你去了娱乐类贴吧也得乖乖从一级小白做起。
因为1900万个贴吧之间的互相区隔,每个用户在各自贴吧里积累的经验值只在内部有效,什么问题都能“谢邀”作答、自带500赞跨领域科普的“知道分子”在贴吧里没有容身之处,这也保证了贴吧内部讨论的平等性与专业度。除了掌握贴吧规则与删帖大权的吧主及吧务之外,早年间用户之间的地位、内容的产生和传播都是平等的关系。
这虽然是源于为了普适性而简陋至极的产品设计,然而保证了每一个新人的问题都能够被所有人
看到,都有可能得到解答。没有论资排辈、网红大V,大家可以平等讨论问题。
互联网从人人平等的UGC 1.0时代演进到以粉丝数、点赞权重、扩音范围来让用户自然分级的UGC 2.0时代,自然有其内在逻辑——那就是网络身份是可以积累的,威望值更高、内容质量更高的人自然拥有更一呼百应的影响力,现实世界的运行逻辑正在取代人人平等的网络“乌托邦”。
对于百度来说贴吧意味着什么?
对于百度来说贴吧意味着什么?虽然在社交网络蜂拥而起之后,开始有意识地引入个人空间、经
验值、粉丝、私聊等功能(然而水土不服以至于适得其反,后将详述),百度希望将贴吧作为进军社交的一个突破口。然而在此之前乃至于现在,贴吧和百科、知道一样承担着为百度“局域网”添砖加瓦,拦截流量不使流入外人田的功能。身为一个请君入瓮的,门槛当然要足够低才行。而老用户在贴吧里产生的内容、资源又成为吸引新用户的“诱饵”,而负责吧务,整理精品贴、图册、资源帖、吧刊、知识库的吧务委员会无偿地充当了“小编”的角。
以90万用户的猫吧为例,除了一名职业吧主、3名吧主、10名小吧主外,还有更加细化的图片小编、视频小编、语音小编、广播小编,分工明确、自我管理、各司其职,战斗力并不亚于某些专业
网站。百度相当于没花一分钱工资建立起了1500多万个垂直网站,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局域网
联盟”,吧友则是一个个人肉信息整合器。对于网民来说,这当然是有价值的,君不见贴吧今日对很多人的吸引力都来自于其中沉淀下来的资源贴。
杀鸡取卵的“卖吧事件”不仅让身上遍布脚印的百度又被踏上了第一万零一只脚,跌入万劫不复的舆论深渊,也是贴吧为自己的坟墓添了厚厚的一层土,因为这动摇了吧主制度这一贴吧的基石。
吧主的民主选举是贴吧自我管理的核心,保证了那些最认真负责、维护大局、愿意倾注热情和时间的成员能够被推选出来,维护吧内讨论秩序、激发贴吧凝聚力、奠定贴吧的氛围风格。一个贴吧的兴衰
很大程度上系于吧主之手。比如,戒吧就是在“戒教主”飞翔的带领下由几万吧友的发展到泱泱百万,成为贴吧上不容忽视的一大教派。而有号召力的吧主的轮替离去,则会导致一片繁荣的贴吧迅速凋敝。
毋庸置疑,官方接管、委任代理商业化运营的职业吧主、空降吧主等行为正在一下下地打碎贴吧“自治区”的美好形象,无异于下逐客令的清场赶人。蝶恋花吧在被一家情趣用品公司买下成为企业吧之后,将原来的吧内成员一律拉黑,因为“现此企业官吧因内容较为成人化,考虑到有些粉丝还是学生,甚至还未成年。”
一个贴吧之所以可以不畏众怒地被转手卖掉,清场赶人,说明在“目中无人”(literally)的百度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