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 过关训练
一.【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古诗阅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中强调“落花”这一景物,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答案】“落花”点明暮春时节,营造出悲伤的氛围/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感慨,暗示作者和李龟年的人生由盛转衰、四处漂泊,感叹唐朝由盛转衰、分崩离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解答此题结合诗歌的意思和写作的背景来分析。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思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这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幡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点明时节,营造出哀伤的氛围,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感叹人生由盛转衰、衰病漂泊,社会动乱,国家分崩离析。
二.【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 说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
1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案】13. “洪波涌起”仅四个字就逼真地展现了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写出了大海波涛汹涌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14. 采用了托物言志(间接抒情)抒情方式,写出了大海气吞日月星辰的气概,好像银河和日月都出自其中。烘托出一种雄伟壮阔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想要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涌”的意思是汹涌之意,表达了沧海的波澜壮阔,波涛汹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风把回忆摇落一地红是什么歌【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观沧海》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间接抒情,也可以理解为托物言志。大海可以吞吐日月星辰,自己也可以像大海一样,暗含诗人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想要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三.【北师大附中·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作者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景象渲染了 ①_______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 ②_______之情。
(2)结合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1)    ① 悲凉    ②. 惆怅   
(2)示例: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天黄昏,一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之凄清,描绘出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抒发作者因远
离家乡,浪迹天涯,居无定所,漂泊无依时内心愁苦、惆怅的心情。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即可。
示例: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鸦”不停的鸣叫,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只见远处小桥下,流水潺潺,那袅袅的炊烟从人家的烟囱中冒出。
四.【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秋风起,赏菊时。你和同学们一起品读古诗,解答下面的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简要赏析。
8. 两首诗中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案】7. “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   
8. 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诗人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赏析诗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从艺术表现手法上讲,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从表达思想情感上讲,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由此作者想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中意象的的鉴赏感悟能力。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对故园菊花,作者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
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孟浩然《过故人庄》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同时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孟浩然深深地被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的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2-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