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制定了“稳定周边”的对外方针,取得显著成就,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指导思想,得到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真落实并在实践中将其具体化为“睦邻”、“富邻”和“安邻”的目标,使2003年中国与周边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进展,并为今后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发展莫定了坚实的础
冷战后中国一贯重视与周边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时,面
对西方国家所实施的无理制裁,中国就制定了以“稳定周边”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对外方针,从周边人手,排除干扰,打破制裁,增信释疑,广交朋友,开创了对外工作新局面。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全方位开拓周边,增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扩大共同利益,从而为我国的周边环境创造了更加良好和稳定的局面。
在东北亚,中日双方在1998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宣布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强调应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基础上,实现世代友好。中朝之间的高层交往也得以恢复,金正日总书记两度访华,总书记2001年成功访朝,使两国间的传统友谊获得巩固和发展。我国还与韩国确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各个领域交往进展迅速,双方一致同意将这一伙伴关系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也得到持续发展。19%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国家”全面对话伙伴”国。1997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确定双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由此而确定了10+1合作机制。东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通过坚持入民币不贬值、提供金融援助,帮助东盟国家渡过难关。2001年我国侣议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签署厂《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标志着中国一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成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在当今世界经济挑战面前争取实现共赢的关键一步,它为010年前建成拥有17亿人G7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确定了更加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范围、措施和时间表。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次区域经济台作方面也取得许多成果。澜沧江一公河流域6国须导人首次聚首,举行心r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共商台作发展友一仁对促进该地区和平与发展必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司时也将为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中国与东南亚有关国家在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方面的努力也取得重要进展。,国与越南两国签署了陆地边界条约,解决了北部湾划分问题。200,年,中国还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显出双方愿致力于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以和平方式处理本地区争议的愿望。
在南亚中印两国几19%年决定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199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验,两国关系出现波折。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局面很快得到扭转。双方达成中印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一致同意在相互交往中惜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中印关系得到全面改善和发展01996年12月,我国与巴基斯坦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9·11”事件后,中国对巴基斯坦从国家和民
族利益出发调整内外政策的做法予以坚定支持,帮助其改善对外环境。中国也积极参与阿富汗和平进程和战后重建,恢复发展了中阿传统友谊。
在中亚,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俄罗斯于1996年建立起“上海五国”合作机制,倡导边境互不用武力、合作打击宗教极端主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打击国际恐怖主义。2001年6月1日,中亚区域性组织—一‟…上海合作组织,,诞生,乌兹别克斯坦也加人其中,该组织是后冷战时代惟一集安全、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区域性组织,中国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在北部边睡,中国与毗邻的大国俄罗斯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下断增强。1996年,双方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两国又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1994年,我国与蒙占重新签署《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法律基础,使此后两国关系的进展顺利。
中国与周边关系的新发展进人21世纪之后,中国的周边政策更为全面和成熟。在2002年举行的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为新世纪、新时期的中国周边外交确定了方向。2003年10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期间,在首次“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上所作的《中国的发展与亚洲的振兴》的讲演中,又提出了“睦邻”、“富邻”和“安邻”的周边政策,进一步勾勒出我国在与周边国家关系中谋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2003年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的第一年,也国际关系调整变化剧烈的一年。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中国政府沉着应对,开拓进取,以更趋广阔、更加灵活、更加务实的外交思路,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方面又取得了巨大的新突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打造出一个有利的周边环境。这一年来中国与周边关系的新发展,具有明显的在政治上“睦邻”、经济上“富邻”和安全上“安邻”的特。
新一届领导人在就任的第一年内,就多次出访周边国家。2003年5月26日到6
月5日,主席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建市300周年庆典和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通过这一访问,进一步深化了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了中蒙关系。他还通过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6国首脑会议,与有关中亚国家增强了相互信任。10月中下旬,主席访问泰国,其间出席了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晤了多位邻国领导人,为加强双边关系达成了充分的共识。9月初,吴邦国委员长出访菲律宾、韩国和日本,10月底,又访问了朝鲜。同年10月,温家宝JaLV理出席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即10+3)领导人会议、东
盟与中国(即010+1)领导人会议及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晤。会议期间,中国作为第一个非东南亚大国
正式加人了旨在“促进该地区各国人民间的永久和平、友好和合作,以加强他们的实力、团结和密切关系”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中国与东盟增强政治互信的一个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
立。
与此同时,为数众多的周边国家领导人也前来中国访问,寻求改善和加强与我国的关系。其中,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于2003年6月对中国的访问,使两国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是自1993年以来第一位访华的印理,在他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中印关系的目标和指导原则,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了新阶段。印度还在这份宣言里首次正式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瓦杰帕伊总理在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表示,印中两国将致力于建立与其潜力和机遇相称的友好关系。
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中,日本、韩国、东盟、俄罗斯均名列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之列。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美欧日市场需求难以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口增长更是突出。中国己经逐渐成长为亚洲最大的需求中心之一,从而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拉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2003年,东亚内部贸易大大超过亚洲对美贸易,韩国、日本和东盟的对华贸易都获得巨额顺差。1月到10月,中国从东亚的进口为195亿美元,增幅达42.800。因此,
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日本和韩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并且还取代美国成为新加坡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纽约时报》就此做出评论说,“亚洲要卖的,中国都会买,包括石油、天然气、铝。中国的庞大市场和采购规模,为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和平共存提供了基础。”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国市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洲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
进入3W3年,中国继续推动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台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一直进展顺利。川月6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盟与中国峰会达成了一项被称为“早期收获”的重要减税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从年1月1日开始,双方将对一系列农产品与工业品提前进行减税。此外,中国与东北亚近邻日本和韩国的台作也取得突破。10月初,中日韩二国领导人发表《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总理代表中国就今后三国的合作提出了4点建议。中国欢迎日韩两国政府部门和地方省市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刚刚开始实施的“振兴东北”战略,为三国间的经济合作提供新的机遇。这预示着东北亚合作进程即将启动,将对促进该地区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此外,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也不断发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同筹建的伊犁一阿拉木图自由贸易区已经显露雏形。
据估算,到2020年中国的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万亿美元,年进额将超过1万
亿美元。中国的发展将为周边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给各国带来丰厚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充分体现中国周边政策中“富邻的一面。
安全问题是中国周边政策中的重要环节。2003年,中国政府以新安全观为理论基础,强调多边安全和综合安全,谋求共同发展,表现出了新的特和思维,并且取得了许多积极的具体成果。
首先,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朝核问题再次激化后,认真分析形势,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维护我国发展战略环境的大局出发,主动牵头,积极斡旋,努力和平解决危机。经中国的努力推动,朝核问题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先后于2003年4月下旬和8月末在北京举行。今年2月2,日一28日,在北京举行了第几次六方会谈并发表主席声明,各与一致认为此次会谈启动了实质问题的讨论,同意继续会谈进程,以致力于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核问题,实现朝鲜半
岛无核化。在中国的参与和推动下举行的多次朝核会谈,启动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也维护了我国的根本利益。从长远来看,则有利于东北亚安全稳定,并最终形成东北亚安全机制。
其次,中国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新发展提供了主要推动力。2003年,该组织的联合反恐机制的建立,2004年1月15日,其常设机构“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在北京的正式成立,说明这一区域合作组织在机制化、制度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已经成为具有实质意义和有吸引力的地区安全组织,这将有利于各成员国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斗争。
再次,2003年也是中国对周边军事外交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疆土海域和多个周李民基
边国家的军队联合举行不同内容的军事演习,从而使中国军事外交工作格外引人注目。8月6日至12日,中国陆军特种兵、航空兵、装甲兵等多兵种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军队举行了“联合一20030反恐演习,这是中国首次参加多边联合军事演习,也是上海合作组织首次举行多边跨境联合反恐军事演习。10月22日,中国和巴基斯坦海军在中国东海长江口水域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外国海军举行的首次联合演习。11月14日,中印海军官兵1500多人举行了没有假想敌的演习,以演练联合搜索和救援行动,引起外界高度关注。此外,2003年中国对周边国家军事交流与合作也呈现出发展态势,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出访俄罗斯为标志,中俄军事关系进一步巩固,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深入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军事关系继续加强,朝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等国军队高级将领相继来访,中国军方领导人也分别前往上述几国访问,进一步密切了相互关系,特别是印度国防部长、日本防卫厅长官访华,使中国同周边国家军队关系出现新的局面。中国的军事外交的新发展,也是实践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的新举措。
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内的成功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双方之间的互信,开始发挥“安邻”的良好作用。进一步推进中国与周边关系纵观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发展,我们可看出,保持中国与周边各国之间良好、稳定的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地区的和平和发展。
对我国而言,周边是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中国周边多为发展中国家,彼此间在重
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较多共识,其中许多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一直与我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周边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强,周边已经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地区,也是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战略的外部延伸地带。不言而喻,中国也可以从周边的繁荣中受益。周边还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由于历史、民族等多方面因素,周边环境历来对我国国内形势以及发展战略有直接牵动的作用。维护周边安全是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对周边各国来说,建立和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也完全符合其自身的利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长,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周边国家期望中国在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维护南亚地区、打击地区恐怖主义及解决各类非传统安全因素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正是这一现实的具体反映。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首先给周边带来机遇,有利于当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正因如此,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发展已经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效果。如长期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开始下降,而“中国机遇论”则有所」二升。马哈蒂尔认为,“中国的确是在逐渐繁荣富强,但这不是征服,而是竞争。中国是有竞争力的,根本不需要征服马来西亚。”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则指出:“我们应该把中国视作
机会而不是威胁。如果我们把中国当成威胁,我们就会被恐惧吓得动弹不得。但是如果我们把中国当成机会,我们就会激起无数创意,以便乘着中国成长的顺风车好好地发展。”就连曾经在1998年宣布印度是迫于应对“中国威胁”而进行核试验的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都改了口,认为中国的发展对印度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两国之间到了“重新安排相互关系”的时候。基于这一系列事实,美国《华盛顿邮报》也在2003年11月巧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正在四邻间建立起全新的声誉。”
但是,中国与周边关系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就此安然无忧。由于…`9·11”事件以后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使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关系中面临一系列新问题。随着美国影响力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亚的恢复、建立和扩大,美国成为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不得不予以考量的外部因素。日本则在国际反恐的形势下,以支持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展开战争为由,紧锣密鼓地在法律程序上实现了海外派兵的新突破,推进军事大国战略,并谋求修改和平宪法。这势必对中日关系产生影响。此外,尽管在中国的多方努力之下,“中国威胁论”有所收敛,但并未完全消除。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还有可能卷土重来,损害中国与周边关系。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中国将深人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坚持以“睦邻”、“富邻”和“安邻”为目标,不断加强增信释疑与互利合作,巩固与周边中小国家的关系,开拓与周边大国的关系。中国将与周边国家一道,共同巩固和发展己经取得的合作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中国周边各国大多以振兴经挤为主要政策方向,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意识在上升,由于我国在周边的影响力
稳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周边国家把自身的发展同中国联系在一起。中国完全有可能抓住这一时机,努力巩固和扩大周边地区和平与合作的因素,参与和推动周边地区对话与协调的潮流,使周边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牢固地缘战略依托;并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与周边国家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003年3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积极评价了与东南亚、南亚及俄罗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关系。他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有关“在中国和平崛起之后,中国和本区域国家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转变”的问题时指出:“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往来”,并宣布:“中
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可以说,这是中国睦邻友好周边政策的充分阐述和庄严承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双边关系必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