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基崔仁勳论文:崔仁勳 广场 韩国小说
【中文摘要】崔仁勳的成名作《广场》,发表于一九六零年四一九革命之后,被誉为韩国战后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作品,是韩国六十年代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小说打破了韩国五十年代战后小说反共基调的束缚,第一次客观直面南北分裂现实,通过主人公李明俊的南北生活体验,对当时南北韩的社会现实与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引发了当时文坛对政治虚无主义的大论争。《广场》的时代背景是从韩国解放到朝鲜战争结束这段时期,这也是南北韩社会意识对立最尖锐、人民思想最混乱的时期。主人公李明俊是一位精神主义哲学者,他希望到一个广场与密室相互共存的地方,既有享受真正民主自由氛围的广场,又有能够保障自身自由的密室。但当时南北韩的社会体制与意识形态却让李明俊无法实现这一美好的生活追求。在他看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南韩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与自由,不仅没有公众的广场,更因意识形态问题连本应受到保护的个人密室也消失了。为实现真正的理想,毅然选择逃亡北韩的李明俊赫然发现,北韩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也只是对革命的模仿和传播信仰的风闻,公众所拥有的广场只是一个虚伪的假象,人民更是无法拥有自己可以独自思索的密窒。他为寻求广场而来,但北韩只有风闻的广场和无法拥有密室的大众却又一次让他失望。小说中另一条不可缺少的主线便是主人公与两位女性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了暂时摆脱南北韩社会体制与意识理念带来的压抑,
李明俊把希望转向女性交流主体。但由于缺乏对女性的正确认识,南韩的允爱拒绝了他求爱的请求,而北韩的恩惠也因战争而死去,扭曲的爱情观并没有给他带来暂时的解脱,却最终导致了爱情的失败。经历体制压抑与爱情失败的主人公在战后企图前往中立国去寻超越意识形态的平凡生活,但最终,他还是意识到中立国的生活也将是没有意义的生命延续,于是他选择了跳海身亡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定位,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反映政治理念的作品,也有学者认为爱情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主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作品的内部结构和价值意义两方面入手,通过文本细读对作品主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阐释。一方面,运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分解作品内部叙述结构,将作品分为精神哲学者的自我确认、南北韩体制与意识形态批判、女性体验与绝望、第三国选择与死亡:四大部分,通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照应重新诠释作品主题: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历史批评方法分析作品的文学史地位,结合作品的几次修改的内容及其文学评论,从作品的文学史意义重新确认主题。笔者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并不是单纯的分裂、理念、爱情,而应该是理念与爱情。作品完美地将理念与爱情结合在一起,通过主人公在南北韩挫折经历的叙述,旨在揭露理念的对立给人们带来的肉体上与精神上的创伤,批判那些践踏尊严和破坏幸福的理念,从而歌颂给人以力量和希望的博大爱情,从而赋予了作品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广场》虽已发表四十多年了,但它所具有的现实性和历史
意义却不容置疑。南北韩分裂状态依旧存在,南北双方政治理念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对韩民族这段历史的证言,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意义。
【英文摘要】
【关键词】崔仁勳 广场 韩国小说
【英文关键词】
【目录】崔仁勳《广场》研究目录4-6中文摘要6-8外文摘要8-11正文11-53参考文献53-55谢词55-56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57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7
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作者如有异议请与总库或学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