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QQ昵称选取的心理意义的
调研报告
教育科学学院学生 姚梅芳
指导教师 李东斌
摘要:为了调查大学生对网络昵称的选取心理,现以QQ昵称的选取为切入点,通过口头言语报告法收集资料,将QQ昵称根据其选取意义分为“情感表达”“生活态度”“自我警醒”“自我评价”“追求潮流”“无意义六大类,并参考已有研究文献从“心理学”“传播学”“网络交友”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调查结果显示,83%的大学生在QQ昵称中寄予了各种期望,投射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自我意识等心理状态。
关键词:QQ昵称 网络 心理状况
一、 前言
QQ昵称是一种人们在虚拟网络上进行交往活动时给自己命名的身份说明物,是网络时代以电
脑为媒介的人际交往的产物,广泛存在于网络虚拟社区中。从日常生活及自身上网经历出发,QQ昵称的选取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彩,可能与个人心理变化、社会交往有关,也可能和方便使用有关,但这都体现了“一千个昵称背后会有一千种心理”。本文以赣南师范学院7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口头言语报告法的形式了解了大学生QQ昵称的选取及其选取的意义。结果表明被试中83%的大学生QQ昵称的选取都赋予了其意义,只有17%的被试认为QQ昵称只是一个网络交友的代号。现就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二、 QQ昵称的结构与形式
QQ昵称的结构可以分为词语、短语、短句等类型。词语类型的昵称以名词、形容词、动词为主;短语类的呢称包括了规范性的短语结构,也有不少是随意性的词语组合;短句类的呢称在结构上比较复杂,内容丰富,所表达的意义也比较丰富。
QQ昵称在形式上比较多样,从语言类型的特点来看,既有单独的中文、英文、数字或者标点符号等,也有多种文字或者符号形式之间的组合。
三、 QQ昵称的类型
QQ昵称属于网络昵称的一种,它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创新性等特点,因此人们在选择昵称时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己思想及个性特点,从一定层度上投射出自身的心理状态,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及个性特征等。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都在其中蕴含了自己的意义并且大学生QQ昵称的内容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 ,包括了动物、植物、人物,小说、漫画、影视广告、吃穿住用、自然景观、科学探索等等,可以说生活中的种种事物, 都是大学生创造昵称的信息源泉。其中,反映大学生学习生活、感情世界、思想状态的内容占了相当数量。根据其蕴含的意义对大学生QQ昵称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比较典型的类型主要有以下方面:
4.1情感表达类 
这一类昵称突显出大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它寄予了大学生对生活美景的无限喜爱,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或表达。调查显示,选取情感表达类昵称的大学生占了总调查人数的45%,其中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占情感表达类中的61%,表达爱情的占29%,表达对过去的怀念的仅占10%。大学生们通过昵称描绘出美好的生活,或者向爱人表达自己的心迹,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只有少部分大学生会较为怀念过去。如“梦之花蕾”象征着一种很美好的东西,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依然恋海”“シ 歇斯底里,我只陪着你”等昵称表达着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4.2 生活态度类
一些大学生通过QQ昵称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从内容的倾向性上看,积极的内容和消极的内容并存。调查结果表示选取该类型昵称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1%。如“白&黑@”表示喜欢简简单单的生活,简单就是快乐。“月牙泉”寓指人美丽的天性无可奈何的隐去。思维敏锐、多愁善感是青年阶段的心理特点,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多变的,QQ昵称也成为其内心世界的折射窗口。
4.3 自我警醒类
这一类昵称中包含有大量的自我警示和激励类的内容。通常引用一些名言或立志的词汇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奋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这些昵称被大学生用来作为自我警示的一种标示物,发挥自我监督和激励的作用,所涉及的方面包括了学习、体育锻炼、工作和生活等。调查显示,选取该类型昵称的大学生占了总调查人数的10%。如“凌云2011”的意义是希望以此激励自己每一年都有凌云壮志的雄心,“石头”来自于石头,希望自己讷讷个狗想石头那样坚强地面对生活的困难,“独行kun”,来源于名言:“成功的人一般都是孤独的”,以此来激励自己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奋发。从青年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年的意志行动具有多变
性和稳定性相交织的特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意志品质锻炼和培养的过程中,这类昵称则反映了大学生对自我控制的需求及其努力。
4.4 自我评价类
这类昵称反应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以及思考,调查显示,选取该类型昵称的大学生占了总调查人数的13%。如“平凡”“ L小子”是对自我认识,其意义分别是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和自己像个假小子,“我@&谁??”“是我”则是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是对自我的思考。这类QQ昵称充分显示了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投射出大学生成长的足迹。
45 追求潮流类
这类昵称反应的是大学生对网络潮流的追求,这类学生一般会根据网络的主打潮流不断更改自己的QQ昵称以适应潮流,让自己处于潮流的先列,在本次调查中有4%的大学生属于这一类,如“二的无怨无悔”“下一页”“刷钻等昵称,其选择意义均是为了跟随网络潮流的步伐,表示希望能够因此增加人气。
4.6 只是一个代号,无特殊意义的
当然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QQ昵称只是一个代号,没有赋予任何的意义,本次调查中,有17%的大学生选取的昵称只是自己身份的一个代号的。在其中又有两类:其一是用自己名字的繁体或减缩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人更好地识别,避免猜错;第二类是用一种无意义符号表示,大部分是申请后就未曾改过。
调查结果用图标来表示则如下图所示:
1  QQ昵称分类饼状图
注: 1 情感表达类      2 生活态度类      3 自我警醒类
4 自我评价类      5 随波逐流类      6 只是代号类
情感表达类昵称细分表
情感表达类昵称细分表
分类
选取人数
qq女生网名大全所占比例(%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
61
表达爱情
9
29
表达对美好过去的怀念
3
10
四、 对大学生QQ昵称分析与思考
4.1 从心理学视角
QQ昵称展示了大学生丰富多彩情感世界,凸显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对大学生活的态度及本阶段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后期青年期早期的发展阶段,因此他们
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均有强烈的体验,QQ昵称的选取便来源于大学生们强烈的体验。
调查显示,情感表达类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占总体的45%。大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体现在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爱情的表达,及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三个方面。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我们努力吸允着知识,探索着科学,我们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QQ昵称见证了大学生们美好的向往,在调查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大学生占了情感表达类中的60%。浪漫美好的爱情总是令人充满着欣喜与幸福,有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决心与期待;爱到心痛,伤到深处的爱情同样刻苦铭心,因此便有了“不再想你”的心酸。在调查中爱情的表达人数占了情感表达中的29%;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倾向怀念美好的过去,这部分大学生则选取纪念性的字词作为QQ昵称。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在解决自我意识发展矛盾中形成健康的自我结构,完成人格成熟和个人成长。调查表明大学生在选择QQ昵称时体现出强烈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在自我评价类、生活态度类和自我警醒类QQ昵称中,强烈地表现出大学生对自我意志的肯定和个性的自由,也是大学生解决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冲突的外在表现,大学生们通过QQ昵称展现自己的个性,警
醒自己充满斗志,将自己的心理状况清晰的表现出来!
4.2 从传播学视角
  网络作为新时期的一种传播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QQ作为人际传播的工具,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为了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大部分人为自己选取一个有特的QQ昵称,试图通过这个昵称,让别人去理解自己,进而满足自己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这里包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有自己的社交圈系,拥有娱乐伙伴等。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大部分人都在自己的QQ昵称中寄予了一定的期望,希望别人可以通过这个昵称,了解到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对未来充满着希望,或我很在乎某件事、某个人、某种感情,并且尝试把这么一个信息传递给社会。
4.3 从网络交往视角
网络社区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人际交往空间。在网络交往中,衣着、表情、手势、体态等面对面交往中用以标识个性特征的要素都无法实现,身份、角、地位与关系等社会因素在网络匿名环境中也无法得到体现和相互确认。因此,网络社区的人际交往需要重新建立
起一种有意义的符号标识系统,以展示交往者的个性特征和社会特征,从而实现有效的人际互动,建立和发展稳定的体关系。而QQ昵称正好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大学生利用这种虚拟的身份说明标志让他人识别自己,因此在QQ昵称之中同时也蕴含了许多特殊的意义,这些特殊的意义在交往中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看到一些与自己类似的昵称,可能会促进两这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交流会促进大学生网络体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对QQ昵称的关注有利于发现和积极引导大学生的网络交友行为。
4.3 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
大学生QQ昵称来源于学校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是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心理状况。其内容主要有学习状况,生活态度,美好愿望和情感世界四大方面,在个人层面上,可以折射出个体在学
习,生活方面的观点态度,初步了解其心理状况,有利于学校老师与其进行思想交流,有利于尽早发现一些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并依具体情况给予帮助;在体层面上,学校可以通过对大学生QQ昵称的调查了解大学生体在某一阶段的思想热点或思想倾向,有利于抓住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五、 参考文献
【1】 张渝,洪波. 多角度看大学生BBS昵称{J}. 思想教育研究. 2004(3)
【2】 浙江省某一中学课题组.学生QQ昵称背后的心理现象分析{DB/OL}.浙江:2008. wenku.baidu/view/b114c1d5c1c708a1284a4471.html
【3】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61-183
【4】 .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3-186
【5】 凌昊珍.中学生QQ昵称的心理和情感分析{DB/OL}.广东.
www.gdpnezsy/news_detail.asp?fox=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