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女性
本文拟用五种彩代表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红、粉、绿、白、灰,取其代表人物分别叙述张艺谋电影中女性的不同表现及命运。
·“红”女性
红,意味着大胆奔放。张艺谋电影《菊豆》中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颂莲,是在制度压抑下大胆奔放的典型,她们有着红如火一般的热情与欲望,极力挣脱制度的枷锁。
演员张雯《菊豆》的菊豆长期受染坊老板的折磨不堪忍受,当她发现杨金山的养子杨天青明明喜欢自己却不敢突破封建秩序的樊笼,她便如秩序下的“烈火”熊熊燃烧,大胆反抗,从而主动接近杨天青,为自己的欲望到了释放的突破口。影片最后菊豆万念俱灰,纵火烧掉杨家世代相传的祖业“杨家染坊",更是她蓬勃欲望与富有张力的生命力的示威性的表现。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当火红的灯笼一个个被挂起,便产生了一个个红的故事。颂莲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当她进了陈家大院,她无所畏惧,管家令她进祖宗祠堂,她依然站在那里,她敢于同姨太们勾心斗角,在老爷面前“争宠”,还整死了梦想当姨
太的雁儿。大胆地反抗着陈家封建制大家族的当权者,并道出了他们“杀人”的真相。
·“粉”女性
粉,意味着温暖柔和。《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招娣可谓是温顺贤良,有着粉一般的自然清新与温柔多情。
在影片中,很大一部分在讲述招娣向骆长宇传递爱情信物——青花瓷,她费劲心思的给骆长宇送饭,苦苦寻觅送学生回家的骆长宇,翘首期盼,又无限渴望,当终于拥有了先生的信物——红发卡,这是对她的回赠,对她来说也是承诺。她的爱更加强烈,她穿上红装,梳好头发,给先生包水饺,后来先生的突然离开使她的爱情陷入了底谷,长期以来的付出眼见就要成为徒然,红发卡丢了,青花瓷碎了,招娣在山间田野里寻、追逐,终于她对爱情的辛苦的追寻有了圆满的结局。招娣对爱情的忠贞让人感动,更重要的是她如母亲般亲切的关爱呵护着骆长宇,在她的身上体现着母性的温暖。
·“绿”女性
绿,意味着坚韧希望。《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有着绿一般的执着倔强、坚韧顽强。
《秋菊打官司》中秋菊腆着大肚子、走路八字步,却带着一股“牛”而又“拗”劲儿,是中国农妇执着执拗的
缩影。她要讨个说法,这个说法不仅仅是作为人的尊严,更重要的是她的丈夫被村长踢了“要害”,这对于处于落后偏远的农妇来说,更是一种“断子
绝孙”的恐惧。秋菊几乎是出于生存的本能去挽救自己的命运。
《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继《秋菊打官司》之后的又一部纪实影片,且更为彻底,而女主人公魏敏芝的执拗相比较秋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十岁的张慧科因家庭困难不得不辍学去城里打工,魏敏芝谨记高老师的叮嘱,决心回张慧科,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寻学生之路。正是这样的“一根筋”更突出了魏敏芝的善良与质朴。
·“白”女性
白,意味着清澈简单。“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山楂树之恋》中的静秋有着白一般的清澈透明。
《山楂树之恋》是记录了七十年代纯真的爱情,一个地主家庭出身,政治地位低下,个人文化和道德修养却很高的美丽女子,一个出身高干家庭,英俊潇洒的才子,两人之间产生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许因为处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静秋是格外的清纯与简单,甚至可以称作是精神残疾,静秋是在恐惧中完成自己的爱情过程的,且似乎没有经过什么性启蒙和性意识,单纯的以为拉拉手或是接吻拥抱就会怀孕,而且静秋有着强烈的贞洁观,也许与特定的时代不无关系。
·
“灰”女性
灰,意味着神秘感伤,溶于黑白之间。《金陵十三钗》塑造了一亦“玉”亦“墨”的女性,尤其是玉墨,玉,洁白,高洁,墨,墨黑,污秽。
13岁便被继父,玉墨成了黑墨,玉墨跟约翰说:那一年,他(继父)是我第一个客人,说的时候,泪水模糊,从此,风月卖笑,欢场做戏。她风尘十足,妩媚风情,身体污秽,风月场上的“大大”。然而她又是高洁的,学生跳楼,她第一个高呼:替你!学生们被逼给日本人唱歌,她第一个说出心声:既然小蚊子能骗过日本军官,我也可以替代学生,最后她带领着十三钗代替学生去奔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坚毅凛然,慷慨激昂。
综观张艺谋的电影,部部电影塑造出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激愤的将大染坊化为灰烬的菊豆,勇敢喊出杀人真相的颂莲,反复强调要个说法的秋菊,倔强的践行一个都不能少承诺的魏敏芝,只为一份情的招娣,还有清纯简单的静秋,亦玉亦墨的玉墨,这些女性都是张艺谋导演用心的塑造,也成为张艺谋电影的一大情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