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
  文
2023.04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大好春光中,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春游踏青——一桩有历史感的文化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听一听,恰逢春话春游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春游的历史文化,学校举办了专题讲座。不少同学对古人如何踏青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阅读下面的听讲记录,完成1-3题。
先秦·浪漫诗意
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春游,那个时期的郊游以浪漫闻名。《诗经》中的爱情诗篇里常常可见有关春游的内容。孔子推崇的“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也颇具浪漫形。你听,泗水河边,夫子拨弦,弟子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琴声歌声融进暖暖的春日里,泗水的春意更浓了。
魏晋·【甲】
魏晋时期的文人常借踏青之机交游,这是他们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流连于山水之间,他们一起品茶,饮酒,诗。东晋书法大家王義之可称得上“旅游大咖”。他和友人共聚会稽山,在水边交游,还玩起了漂流杯的游戏——曲水流觞。此次聚会收获了37首诗篇。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还提笔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因此,永和九年春时节的这场文人
雅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春游。
唐朝·【乙】
到了唐代,春游已成了一项全民活动,主要在上巳、寒食、清明时节展开。这些节日可是唐代官吏的公休假日!每到这时,唐玄宗还会给百官发“旅游基金”呢!说起资深的“旅游博主”,_______(人名)绝对算一个。他徜徉于“绿杨阴里白沙堤”上,乐而忘fǎn。那生机勃勃的早春西湖,在他的笔下灵动而缤纷。那时,不仅官家喜爱乘兴出游,百姓也喜爱郊游宴饮。“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的诗句,让人仿佛看到这样的景象:盛开着雪白花朵的山间,郊游的人们正举杯畅饮;城外远郊的阡陌上,踏青赏春的人们络绎不jué,好不热闹!
宋朝·健身休闲
宋朝的游,内容更加多元化。除了赏花、品茶、写诗,人们还会开展些体育活动:蹴鞠,射柳,荡秋千风筝……宋朝人,无论文人武士还是大家闺秀,几乎都会玩蹴鞠。人们趁着春融日暧筋骨,抖擞精神。宋人的春游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有没有给你的春游带来一些启发呢?
1.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和歌”在此处的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所以“和”字应读作“hé”。
B. “河畔”中的“畔”是形声字,因其声旁是“半”,所以应读作“bàn”。
C. “乐而忘fǎn”在此处的意思是“快乐得忘记返回”,因此应写成“乐而忘返”。
D. “络绎不jué”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应写为“络绎不决”。
2. 上面记录中提到的唐代“旅游博主”是谁呢?请你根据文段的相关内容,写出他的名字。(1分)
答:_____________
3. 根据语境,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恰当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交游赋诗        挥毫泼墨        假日公休        全民狂欢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活动二:品一品,曲水流觞知雅韵
“曲水流觞”是我国古代的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农历三月,大家列坐于河渠两旁,在上流放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赋诗一首。
4.读了上面这段文字,同学们也列坐在小河旁,效仿古人“曲水流觞”的做法,以水代酒,以“春天”为主题开展对诗活动。你觉得哪位同学对得不正确呢?(2分)
5. 小溪同学想拟一副对联,记录同学们对诗的情景,有几处还待推敲。请你帮助他做出选择。(2分)
曲水流杯,诗______清溪漾___②___泛觞,泉自远山______
A.书        激湍        入            B.随        吟咏       
C.随        激湍        来            D.书        吟咏       
6.“曲水流觞”活动结束后,冇同学想选一幅书法作品作为纪念,但对选用哪幅作品犹豫不定。请你结合【甲】【乙】两幅作品的书体特点和活动的相关内容给他一些建议。(2分)
答:我建议选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活动三:学一学,忙趁东风扎纸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从古至今,放风筝都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项活动。这次活动,还专门请了老师教同学们做风筝。阅读下面关于风筝制作的文字,完成7、8题。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风筝,其制作工艺有三大环节【甲】即扎、糊、绘。扎骨架最为关键,骨架扎不好,风筝便无法飞起。糊风筝多用坚韧受风的绵纸,也有用绫、绢的。“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而“扎”和“糊”是古人探索机械原理和技术应用。神话故事瑞兽是传统风筝最常见的绘画题材。两千年来,高超的风筝工艺逐渐与悠久的传统文化融合,风筝就不再是单纯的纸鸢了。小小的风筝,承载的不仅仅是飞翔的梦想,还有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盼【乙】对亲朋好友平安泰、前程似锦的真诚祝福。
7.小筝同学在整理以上文字时,对【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A. 逗号        逗号        B.逗号        分号        C.冒号        分号        D.冒号        逗号
8.文中画线句有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默写。(共4分)
9.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1分)
10. 兔从狗窦入, 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1分)
11.《过零丁洋》中,诗人将地名与心情双关,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自己兵败被俘后的经历,流露出国家覆灭、光复难成的苦痛。(2分)
(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13题。(共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冯唐?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 这首词上片描写出猎场面,写得狂放豪迈;下片宙实而虚,“__________”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__的渴望。(2分)
13. “鬓微霜”以一“微”字,写出词人对年老的不在意,更表明自己壮心犹在。下面这首《定风波》中“微冷”的“微”字有何妙处?请你简要分析。(2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________________
注:沙湖:在黄州(苏轼被贬谪之地)东南。
答: 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16题。(共7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一立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那敢加也 以顺为正 往送W门 死而后?1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既冠            万钟于我何焉            弗敢
B. 不苟得            宫室之美                以顺
C. 行道人            女子嫁也                往送
D. 是亦不可以乎    惧其不也                死而后
1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此之谓失其本心。
理解:孟子列举了一些人不合礼义的行为,痛惜其丧失了人人皆有的羞恶之心,以此劝诫人们勿失“本心”。
【乙】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理解:儒家倡导礼法秩序,孟子以妾妇类比臣子,认为人臣应当顺应君主,以推行王道,使天下长治久安。
16. 革命烈士恽代英的诗作体现了甲、乙两文所倡导的哪些精神? 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3分)
狱中诗
恽代英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注:旧游:过去的老朋友,这里指革命同志。摈:抛弃,排除。忧患:这里指个人的生死得失。风筝的做法楚囚:春秋时,楚人钟仪做了晋国俘虏,仍戴着南方样式的帽子,以示对故国的忠诚。
答: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5分)
17. “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道义”“正义”“忠义”“恩义”“侠义”都属于“义”的范畴。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说说其身上体现了哪种“义”,并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种“义”是如何体现的。(10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共7分)
【材料一】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漫长的海岸线。沿海地区人民世代与海打交道,创造出灿烂的海洋文明。中国海洋文化萌芽甚早。距今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洞穴中发现的海壳装饰,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船桨,殷墟出土的海洋龟甲、贝壳,殷商甲骨文中出现的晦(海)、涛等与海有关的文字,都显出海洋文化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