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点
摘要:模式大陆模式本质上同属于东亚模式,本文在东亚模式的视角下,对台湾与大陆发展模式的异同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地区模式与大陆模式异同的原因,对促进台湾与大陆经济合作及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东亚模式;台湾模式;大陆模式;MMED模型
Abstract:Both Taiwanese model and the Mainland mod-el belong to the East Asian model essentially.From the point-view of the East Asian model,this paper has done certain research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aiwanese model and the Mainland model.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s that cause suc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it thus serves underscoring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boosting the economic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Keywords:East Asian model;Taiwanese model;the Mainland model;MMED model
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之后,引起了世界关注,1993年世界银行出版了一本著名报告《东亚的奇迹: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The East Asian Miracle: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World BankPolicy Research
Reports,1993),分析总结了东亚4个新兴工业化经济体(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经济增长的经验,并首次提出东亚模式这一概念。自此,东亚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中国学术界对东亚模式的研究也颇多。近年来,中国大陆以一种类似于东亚模式的新模式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被世界经济学界称为中国模式(本文称为大陆模式)。本文在东亚模式的视角下,对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出这两种模式的异同并分析原因,对促进与中国大陆经济合作及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东亚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东亚模式(英文East Asian Model缩写EAM),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路径。小野进在其论文《日本多层次发展模型(MMED):东亚模型的原型》中对东亚模式作出了总结:东亚模式是一种经济发展范式,这一范式要求通过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继起交替,促使一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发展持续化,从而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目标。这一范式(MMED模型)对外表现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和部分资本品、中间品的出口替代;第二阶段、最终消费品开始出口导向发展阶段,资本品和中间品的进口替代的开始或前一阶段的继续;第三阶段、资本品、中间品的出口导向;第四阶段、在全球市场上成功地实现了资本品、中间品的出口导向战略。
东亚模式作为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在内经过战后逾半世纪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不同于西
方现代化的范式,它是一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笔者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东亚模式的如下特征:第一,从发展模式上看,东亚模式是外生发展模式,而且属于外生发展模式中的赶超型发展模式;第二,成功实施东亚模式的经济体都有如下特点:①拥有权威型政府;②崇尚儒家文化;③属于经济小国;④采用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⑤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同时,笔者在表一中对东亚模式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东亚模式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比较优势理论,雁型形态发展论,其发展路径是通过国家的远期目标来规划的,与内生发展模式的产业结构升级完全不同。可以说,东亚模式是政府主导下,依靠国际比较优势来实现赶超型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东亚模式理论基础
东亚模式视角下台湾与大陆发展模式异同研究
□刘哲明1焦张义2
(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00)
模式东亚模式(外生发展模式—赶超型
发展模式)
内生发展模式
张晓龙台湾
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李斯特)比较优势理论
H-O理论雁型形态发展论
价值理论
(古典学派)
核心概念生产力比较优势产业转移自由交换与分工
经济发展方式发挥比较优势接收发达国家产业
转移
为获得各种社会发展的资源,要牺
牲短期物质利益
为发展只需追求
眼前利益
保护关税为发展工业提供保障牺牲民族利益的垄断
经济理性计划理性市场理性
要素投入注重要素投入注重效率提高
109
2009年2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二、东亚模式视角下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异同研究分析
鉴于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及东亚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东亚模式的视角下对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研究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的异同。
1.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相同点的主要表现
①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同属于外生发展模式。外生发展模式是指产业结构发展不是靠自生的研发而逐步升级发展的,而是靠他国产业转移的机遇来实现自生产业的高级化。与中国大陆在二战之后开
始发展,基本没有工业基础,产业发展完全依赖外国,大陆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了基础工业,直到现在还处于资本品进口替代阶段。地区在战后以来有美国支持,产业发展也是通过不断引入日本和美国的技术而实现的。
②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同属于赶超型发展模式。赶超型发展模式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现在是指经济落后的国家要利用自身经济资源,学习发达国家积累的科技、组织经验,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从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也可以说是利用了后发优势。
③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都是在相同的软环境中实施的。即都是在权威政府、儒家文化的软环境中实施的,这种软环境在东亚模式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是在国民党政府的领导下,虽然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作用很大。当然,在大陆这一特点更加明显。同时,研究认为,儒家文化的特点在东亚模式中也至关重要。
④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要素的投入,不注重效率。台湾模式和大陆模式从总体上看都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中科技和创新的贡献率不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初期,这一特征更加明显。
2.台湾与大陆MMED模型的经验实证分析
第一阶段,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和部分资本品、中间品的出口替代。从方面看,在1953~1960年实施了进口替代战略,主要特点是积极发展以非耐用消费品为中心的进口替代工业,实行进口管制和高保护关税制,列入限制进口的商品种类由1953年的185种,增加到1956年的241种,财政政策配合进口替代工业。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出口退税政策,并实施一整套的宜于进口替代发展的金融政策。从中国大陆方面看,大陆在1949~1978年最初实行的是全面的进口替代(包括消费品进口替代和资本密集度较高的工业品进口替代),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主要特点是进口替代不局限于消费品,在资本及技术程度要求较高的重工业上也实行了进口替代政策,也有一些辅助的财政和关税政策。同时,大陆这一阶段的进口替代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彩。对比而言,符合MMED模型中第一阶段的特征,中国大陆则由于实行的是全面的进口替代,所以不完全符合MMED模型第一阶段的特征。
第二阶段,最终消费品开始出口导向发展阶段,资本品和中间品的进口替代的开始或前一阶段的继续。从方面看,在1961~1981年实施了消费品出口导向型工业发展战略和资本品进口替代战略。其中1961~1972年偏重于发展最终消费品的出口导向,1973~1981年实行了重工业化,也就是偏重资本品的进口替代。这一阶段政府除了用关税和财政政策给予支持鼓励外,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建立了出口加工区。从大陆方面看,1978~1991年,全方位的进口替代逐步向出口导向过渡,贸易发展战略在总体上已经不再是进口替代,而是开始向出口导向战略转变。因此,这一阶段的贸易发展战略表现出“进口替代逐渐淡化”和“出口导向逐渐凸现”的两者相互交错的特征。但是不可否认,出口导向总的来说
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对比而言,台湾模式基本符合MMED模型第二阶段的特征,而大陆模式仍然有自身的特征,但是与MMED模型第二阶段的特征差别不大。
第三阶段,资本品、中间品的出口导向。从方面看,从1982~1986年开始进行产业体制改造,淘汰了一些污染大,竞争能力弱的产业,发展了机械、资讯、电子、运输工具等附加值高、耗能少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并且其电子产业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资本品、中间品出口导向的战略基本形成。但是,由于台湾自身资源、人才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做到全面的资本品出口导向。从大陆方面看,大陆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的末期,资本品、中间品出口虽然开始,但是与中国庞大的出口额相比,仍然不居于主导地位。
第四阶段,在全球市场上成功地实现了资本品、中间品的出口导向战略。从方面看,台湾地区的产业升级速度仍然需要加快,很多产业处于世界产业链的底端,所以台湾还没有进入第四阶段。当然,从大陆方面看,离这一阶段还有一定差距。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基本处于东亚模式的框架之下,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发展的理论依据也基本上可以从东亚模式的理论基础中到。比如,属于赶超型发展模式,就应该实行关税保护政策,保护本国弱小产业。比如,可以用雁型形态发展论、比较优势学说解释台湾和大陆承接的一些产业。当然,在MMED模型的经验实证检验中,发现了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的一些区别,以及大陆模式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点,这属于东亚模式框架不能解释的部分。
3.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不同点的主要表现
①从东亚模式的框架上分析,大陆模式与台湾模式及东亚模式有两个方面是不同的。第一,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并且直到1992年中国才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中国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对大陆在MMED模型第一阶段的影响非常巨大。在这一阶段中大陆模式包含了计划经济的很多特征。比如,从产业发展政策上看,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了资本密集度高的一些工业的进口替代。从市场主体上看,国有企业基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生产、分配、消费都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市场主体没有竞争意识。第二,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且市场规模巨大的国家,具有不同于东亚模式中小国的经济特征。中国大陆的经济规模决定了大陆在MMED模型的各个阶段都会与东
110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9年2月
亚模式有所不同,包括每个阶段的时间和每个阶段取得成功的难度,当然政府要采取的政策也会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②从东亚模式的框架外分析,大陆模式与台湾模式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中国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大陆模式更加复杂。改革开放对大陆经济模式的形成及
发展影响很大。第一,开启了中国比较优势之门;第二,直接推动了大陆经济制度的改变,对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起了很大促进作用;第三,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区。珠三角不仅成为大陆的经济增长极,而且,其示范作用对大陆经济的发展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③从理论基础上看,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以从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等传统的贸易理论上得到解释,而大陆模式相对比较复杂,笔者认为大陆经济的发展更需要从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革的角度来解释。也就是说,必须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考虑制度变革对大陆模式的影响,大陆比较优势的发挥与制度变革是密不可分的,并且由制度变革所决定。第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来,制度的变革直接促使大陆的生产要素市场得以形成。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对大陆经济的增长和大陆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第二,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国有企业改制使得国有企业产权逐渐清晰,中国大陆的产权市场也得到了建立,同时,鼓励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三、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异同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面台湾模式与大陆模式异同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台湾模式基本可以直接归属于东亚模式,大陆模式与东亚模式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这三种发展模式不是偶然的吻合,而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中国大陆与地区的经济发展路径来看,这两种模式都基本遵循东亚模式的发展阶段,将充分调动劳
动力比较优势作为经济腾飞的支撑点。这种发展路径体现了大陆与台湾起初资源禀赋相同,而对于相同资源禀赋的经济体,其经济发展路径必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符合大陆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导致大陆模式与台湾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陆存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制度变革幅度很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这样的阶段,制度变迁也不是台湾经济增长的动力。大陆经济规模巨大,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大,所以大陆必须保持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而台湾本身市场狭小,市场规模有限,其生产规模扩大,意味着产品必须对外出口,所以台湾对世界经济依赖性更强,也更加充分地融入了世界市场,参与整个世界市场的产业分工。此外,大陆属于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庞大的劳动力供给,延缓了大陆在MMED模型中各个阶段的时间,而地区由于人口有限,经济规模小,所以其各个阶段占用时间就较短。
综上所述,在东亚模式的视角下,大陆模式与台湾模式存在理论上以及形式上的诸多异同点,不可否认大陆模式更加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模式和大陆模式都会继续发展,对这两种发展模式进行发展预测研究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有关争论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08).
[2]小野进.日本的多层次经济发展模型(MMED):东亚经济模式的原型[J].日本研究,2007,(01).
[3]马颖,李建波.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大陆与台湾贸易发展战略的路径比较[J].亚太经济,2007,(03).
[4]莫里斯·斯科特:“台湾的贸易发展”,薛琦主编.台湾对外贸易发展论文集[M].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4.
[5]韩毅.西方制度经济学史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刘哲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财务与金融。
焦张义,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域金融。
111
2009年2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