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开发与保护的探讨
◎陈其应 黄琦 苏炳欢
摘要:山口红树林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开发与保护对构建和谐、绿的生态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该湿地的基本情况及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山口红树林湿地;自然资源;生态建设
一、山口红树林湿地状况
红树林一般是指分布在亚热带、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落。红树林所具有的发达根系,使得其能够在海水中生长。它的种子一般情况下,会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为小苗,脱离母体后坠入淤泥中生长。红树林主要是由红树科植物及其他科树种组成。其中,红树科植物又可以细分为真红树、半红树、伴生植物等三种。
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海洋类型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沙田半岛东西两侧,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200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湿地总面积8000 hm2 ,海岸线长50km,红树林有林面积818 hm2。湿地内气候湿润,降雨量充沛,资源丰富,有红树植物16种,
真红树林有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半红树植物有黄槿(Hibiscus tiliaceus)和海芒果(Cerbera manghas)。枝繁叶茂的红树林为鸟类及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和充足的食物资源。此外,保护区英罗港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海榄林,是全球重要的红树林基因库[1]。
二、山口红树林湿地价值
红树林湿地作为独特的海岸生态组合,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一)山口红树林湿地为生物提供了理想栖息地
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物种多样化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湿地内,形成了以红树林有机质为起点的生物链。红树林攫取土壤养分生长,残枝落叶为鱼虾蟹贝等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鹭、雁等鸟类以鱼虾等为食。而动物的残骸又被微生物降解,为红树林提供养分。据统计,山口红树林湿地有浮游植物20种、浮游动物36种、底栖硅藻128种、大型底栖动物251种、鱼类92种、昆虫301种、鸟类118种。此外,拥有超过1%的黑脸琵鹭种个体和超过2万只各种水禽,以山口红树林湿地作为飞行线路和重要的补给基地。
(二)山口红树林湿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区域价值
山口红树林湿地分布着我国大陆海岸保存完整的大面积红海榄纯林和木榄纯林[1],它是我国红树林落经过漫长演替进程,达到系统顶级的重要标识和代表。发育成熟而健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孕育着多样性的红树植物种质资源,承担着为中国大陆海岸孕育和提供红树林种质多样性的任务,是我国重要的红树林种源基地和基因库。
(三)山口红树林湿地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
红树林植物根系高度发达,盘根错节,对海浪和潮汐的冲击具有极强的抵抗能力。在防风消浪,巩固海岸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内沿岸防护林体系中,红树林作为消浪林带最理想的选择,构建起了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同时红树林发达的根系也加快了淤泥的沉积,促淤造陆。红树林对污染物的吸收,也有效的降低了海水富营养化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赤潮的发生。每年,每公顷的红树林,至少能吸收150~250kg的氮和15~20kg的磷[2]。
(四)山口红树林湿地的药用价值
红树林植物的树皮中,大部分均含有单宁类物质,能够成为优良的染料。除此之外红树林也为人们的日常保健,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产品。海莲类和木榄等植物的果皮,通常被用于制作调味品和止血。而它的根则用于榨汁,作为亚洲女性使用的贵重香料。在印度地区,它的叶子还经常被用于控制血压的升高。
三、山口湿地面临的生态破坏
(一)资源过度利用
经调查,山口红树林湿地内共有777户居民,人口总数4330人,建筑总面积18.31公顷,建筑用地面积9.91公顷,养殖塘面积约1200公顷,耕地面积约 2324公顷,海上养殖336公顷。湿地周边众大多数是都靠赶海、养殖、农耕等为生,人均经济收入偏低,对红树林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成立保护区之后,把丹兜海和英罗港全部海域划到保护区管理,为了生计当地众进入湿地滩涂中采捕与挖掘海产品现象一直存在。虽然红树在防风消浪,净化海洋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以及渔业生产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但长久以来,由于人们对红树林所具有的价值缺乏科学认知,长期大量的捕鱼、捞虾、赶海、养殖等水产活动,破坏了红树林内的生态链。
(二)水质污染突出
流入山口红树林湿地的河流有武流江、洗米河、那郊河、大坝河等,这些河流在流入海域之前均流经人口比较稠密的村镇或工农业生产区域污染尤其突出。周边的居民、养殖场等排放的污水,也对该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起了严峻的挑战。此外,东面紧邻的铁山港港口,正在建设的临海重化工业未来可能会对红树林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入侵严重
山口红树林湿地现存互花米草分布面积约为460 hm2,占湿地滩涂植被面积约48%。部分互花米草已沿着潮沟深入到红树林内部,甚至包围了红树林。互花米草入侵造成滩涂底栖动物落组成变化,种数量减少,物种丰富度降低,经济贝类被排挤,鸟类适宜生境消失等后果,红树林生态系受到威胁[4]。
四、山口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的几点措施
(一)构建“保卫红树林,人人都有责”的文化氛围
湿地的利用和保护主体是民众,而长期以来山口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山口保护区自身和当地政府,这种情况难免造成民众对政府部门的过度依赖,从而导致忽略其本身作为红树林管理者的主体责任,对政府的政策没有过多的参与感[3]。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山口红树林湿地,使其生态环境能够持续良性循环,必须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引导大众树立保护山口红树林湿地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与保护意识,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员,在关键问题和领域内,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全民参与度。
(二)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监管制度
红树林湿地的保护,离不开大众的监督。因此,健全一个透明、公众参与度高的监管制度,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以及自媒体等新兴行业,才能更好的实现对红树林湿地的保护。长久以来,社会公众对红树林
湿地的管理抱有一种看客心里。过去只有自身利益受损才想到要参与红树林保护的被动情况,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于红树林湿地生态建设的发展需要。因此,
(下转第156页)
154
形成了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在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同时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粉尘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且高架桥从楼穿行,满目钢筋水泥森林,缺乏景观,易造成视觉疲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始实施郑州市高架路桥桥柱立体绿化项目,对三环、陇海高架、京沙高架及环岛立交的桥柱进行立体绿化,主要采用自循环浇灌式模块绿墙系统和网架辅助爬藤植物两种模式,其中自循环浇灌式模块绿墙系统第一次大规模在郑州地区室外立交桥区使用,主要在郑州市陇海路、京广快速路、三环快速路及立交桥区桥柱上应用。本次共实施立体绿化桥柱2356个,立体绿化面积8.53万平方米。其中自循环浇灌式模块绿墙765个,立体绿化面积2.97万平方米;网架辅助爬藤1589个桥柱,立体绿化面积5.56万平方米。模块绿墙内配置智能浇灌系统,可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栽培基质采用透水透气性好、持水能力强、不易掉颗粒粉尘污染的3D打印土,在保障模块绿墙植物成活率和正常健康生长中起到重要作用。
五、新优植物的应用
新品种乔木应用:为了配合郑州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提高林荫路建设,在道路分车带花坛增加落叶大乔木。在2018年至2019年道路绿化提升中,先后在在郑上西路分车带花坛增加新品种行道树榉树,中州大道增加银杏,秦岭北路和化工路增加楸树,通站路增加紫花槐,形成双排行道树林荫路,这些树树形优美,成活率高,同时增加了道路彩叶树种的应用。市花月季应用:月季又名“月月红”,因期花期长,适应性好在中国栽培应用广泛,1983年被确定为郑州市花,近些年月季在道路中的应用以丰花系列、大花月季系列及树状月季为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去年在道路提升中,我们创新应用,在年在化工路、通站路、中州大道花坛增加网架护栏,在南三环、北三环、中州大道高架路桥桥柱敷设网架,栽植藤本月季坤腾、光谱、火焰等新品种,形成立体花柱、花墙、花篱效果,推广和提高市花月季的应用途径和景观效果。模块绿墙植物品种选用:本次提升项目中,模块绿墙第一次大规模在郑州地区室外应用,第一次在道路绿地中应用。经与设计多方考察、专家咨询和探讨,最后确定了雪中红、卫矛、爬行卫矛、络实、花叶络石、矾根、小叶栀子、金森女贞、大叶黄杨、八角金盘、海桐、细叶麦冬等品种,经过一年的观察,均可以成活,其中雪中红、爬行卫矛、小叶栀子、海桐在桥下光线较差地段生长相对较好,矾根基本可以室外越冬,长势稍差,但生长季彩叶景观效果好。
红树林属于什么生态系统六、结论及建议
树池连通,可综合解决行道树树根凸起引起的路面不平、树池侧石起翘,树池篦子不平整等多项道路病害问题,同时实现道路有效增绿,景观效果良好。商业地段、人流量多的地段慎用。实心块料石材岛头
稳定性好,抗压抗倒伏力强,美观又实用,缺点是使用量小,每个花坛端头需要单独定制加工,成本相对较高。自循环浇灌式模块绿墙作为立体绿化的一种模式,绿化见效快,后期管理要求高,建设和维护成本比较高。综合杆是智惠化城市综合管理的方向,因一杆多用,多部门共同使用,应明晰后期管护权责。
(作者单位:郑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处)作者简介:张新玲(1972-),女,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道路绿化,公园与城市,立体绿化,文学与园林。
参考文献
[1]翟翠花,庄雪影,黄川腾,狄强,赵富.深圳市立交桥绿化现状及植物应用调查[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02):60-65.
[2]李岚彬.福州市行道树根系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25):46-49.
[3]施亮.城市道路照明中的多杆合一及智能化设计[J].上海建设科技,2018(02):49-51.
如何使得社会大众变被动管理到主动监督,实现自主参与红树林湿地监督与保护,是当下红树林湿地保护的重中之重。
(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替代生计方式
山口红树林湿地周边涉及众7万多人,大部分以赶海、海水养殖、捕捞、种养为生计。湿地内共有777户居民,人口总数4330人,建筑总面积18.31公顷,建筑用地面积9.91公顷,养殖塘面积约1200公顷,耕地面积约 2324公顷,海上养殖336公顷,这些居民的生产生活设施对山口红树林湿地影响较大。因此,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制订合理补偿标准,分期分批有计划退渔还湿、退塘还湿。探索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扶持社区发展乡村产业的替代生计方式,通过生态补偿、租用、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等方式逐步将保护区内居民、农耕地、养殖塘等历史遗留的生产生活设施退出保护区,是保护山口红树林湿地刻不容缓的议题。
(四)科学有效治理外来物种
互花米草不断侵占红树林滩涂资源,与本地红树林相互竞争生存空间,甚至部分入侵到红树林落中,包围红树林并抑制本土红树林生长,影响部分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严重破坏原有湿地生态,成为了山口红树林湿地的心腹之患。为保护好山口红树林湿地生态必须尽早对互花米草实施科学有效治理,加强监测和防控,加大投入治理力度。
五、结语
红树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与意义和经济学价值,更是站在社会自然生态良性发展层面一个不可规避的话题。在国家经济发展、生态发展、安全防护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保
护山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离不开创新与科技的结合,更离不开政府监管与社会大众的参与。只有调动全民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山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管理中心)参考文献
[1]范航清,陈光华,何斌原,等.山口红树林滨海湿地与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2]陈卉.中国两种亚热带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固定、掉落物分解及其同化过程[D].厦门大学,2013.
[3]李林颖.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9.
[4]李武峥.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互花米草分布调查与评价[J].南方国土资源,2008(07):39-41.
(上接第154页)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