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修回忆录里的“宝华姑娘”
韩宝华听孙敬修讲故事是在1956年,那年她7岁。韩宝华小时候家住沈阳市铁西区,父亲韩锡俊在铁西3301厂工作,是八级工,月收入七八十元,在当年是相当不错的收入,所以家里买得起“电匣子”(收音机)。每天下午四点钟,韩宝华与附近一趟房12家的孩子,准时收听孙敬修的《小喇叭》节目,稍大些,又开始听他的《星星火炬》节目,每次20分钟。孙敬修所讲的生动故事,阐述的朴素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那沁人心田的柔和声音,深深打动了韩宝华的幼小心灵。从1962年开始,韩宝华便给孙敬修去信,她想不到的是,自己和“孙老师”的通讯联系居然保持了整整28年,他们居
然成了友情加亲情的“忘年交”。
关于自己和韩宝华是如何成为“忘
年交”的岁月往事,孙敬修在其回忆录
《我的故事》中有专章介绍,题为《宝华姑
娘》。他说:“提起‘宝华姑娘’,我们家的
人没一个不熟悉的,她好像就是我们家
的一员,我把她当成自己的闺女。可读者
不会想到,她竟是我的一个小听众啊!”
此事的梗概是这样的:20世纪60
年代初,孙敬修正在《小喇叭》里讲故事,
他收到一封来自沈阳的叫韩宝华的小听
众的来信,信中还夹了一张她的小照片,
袖臂上别着一个两道杠的中队长符号。
韩宝华当时正在小学读书,是班里的小
干部,可她也有苦恼。她来信对孙敬修说
了些班里的情况,诸如同学不听指挥、小
干部之间不团结等等。还说这些话不愿
对老师讲、也不愿对父母讲,她信任孙敬
修,所以把这些话讲给孙敬修听,希望能
得到孙敬修的帮助。
孙敬修立即给韩宝华复信,希望她
在工作中注意方法、团结同学、团结干
部、依靠老师的帮助等等。不久,韩宝华
回信了,表示一定照孙敬修说的去做,信
中还夹着一些她自己创作的谜语、小诗,
每页纸上都很工整地画了花边……孙敬
修又回信鼓励了她一番。
就这样,孙敬修和韩宝华通过邮局
成了“忘年交”。开始,孙敬修称她为“韩
宝华小朋友”,后来称她为“韩宝华同
学”,再后来直接称呼她“宝华”了。不知
从什么时候开始,孙敬修给韩宝华写信
改称为“宝华姑娘”,韩宝华回信也总以
“宝华姑娘”落款。
“忘年交”、沈阳退休医生韩宝华(张松摄)
后来,上中学的韩宝华来北京,特意来电台看望孙敬修,那时,韩宝华已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可惜,时间紧迫,她和孙敬修只在广播大楼的传达室里匆匆见了一面。孙敬修叮嘱她,要用自己的独立思维客观判断社会形势,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韩宝华回沈后给孙敬修写信,说十分想念他,十分想念北京,想念天安门,她想要一张孙敬修的照片,
请孙敬修给她寄一枝天安门前的松枝,但随便攀折花木是不许可的呀,何况在天安门呢!那天,孙敬修从广播电台下班,乘公共汽车来到天安门广场,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守卫天安门广场的警卫战士听,那位战士曾是孙敬修的小听众,就给他开了个“绿灯”,从松树上折下一小枝松枝,送给孙敬修,代为转交韩宝华。
据孙敬修的儿子孙全来追忆,父亲曾给学药剂的韩宝华寄过医学书籍,写信鼓励她向白求恩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本领。
二十几年时间过去了,孙敬修始终和“宝华姑娘”保持着通信联系。后来,韩宝华上了卫校,毕业分配到沈阳医学院药剂室工作,成家立业,有了两个孩子,她的子女和妈妈一起,继续听孙敬修讲故事。
而今,韩宝华回忆已过世30年的孙敬修,思念之情不仅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减,反而愈发浓烈了,“孙老师讲《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但要勇敢,还要有智慧;他讲《小马过河》,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亲身体验,才知道‘行或不行’;他讲《小山羊过独木桥》,告诉我们:要互相谦让,才不会两败俱伤;小时候,他还给我寄过一本《雾都报童》,让我学习在重庆下的报童,怎样在周总理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作贡献……他的故事告诉了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懦弱。他给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有益我人生观的形成,
影响了我的后半生!”
韩宝华说,1982年她带女儿张蓉去
北京看孙敬修时,他家里条件不太好,没
有暖气,冬天要搬蜂窝煤生炉子,孙敬修
和小儿子孙全来住一起。韩宝华和女儿
来京时,和孙全来的媳妇、孙敬修的小孙
女孙梅四人住大床。韩宝华母女在孙敬
修家里住了一周,孙全来陪同。孙敬修一
点不把韩宝华当外人,管她叫“宝华”,称
她的小女儿张蓉为“蓉蓉”。后来,韩宝华
的爱人张美生出差去北京看望过孙敬修,
孙敬修和韩宝华一家人处得像亲戚一样。
韩宝华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和孙敬
修的合影,“那时相机是个稀罕物,我
1982年带女儿去北京看孙老师时,个人
家里很少见相机。”
关爱儿童孙敬修自称“孩子王”
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孙敬修说,他有
很多像“宝华姑娘”这样的小朋友,他
(她)们而今已为人父母,有的人都成了
爷爷、奶奶了,仍和儿孙们听自己讲故
事。著名电影艺术家田华曾给孙敬修写
了这样一段话:“我一进北京就听您讲故
事,后来,我做了母亲,我又让孩子们听
您讲故事;现在我已经做了奶奶,我的两
岁的小孙子,又在听孙爷爷讲故事,我们
全家都是您的崇拜者!”
韩宝华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前,孙敬
修在电台讲故事有自己的原则:不准电
super junior骂韩庚台插播广告,影响小朋友的收听效果,一
家私营电台违背他的意愿,他就离开那
家电台。他绝不为了多挣钱、为了个人利
益,而损害自己的声誉,影响爱听他故事
的小朋友们对他的信任!但助人救急的
“公益广告”,孙敬修却积极参与,如“九
一八事变”后,一个从东北逃亡来京的穷
学生马喜援生活困难,需要帮助,孙敬修
就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吃饭,还在电台里
呼吁大家向马喜援伸出援助之手,听众
纷纷响应;又如,有人为失学儿童设立不
收费、免费提供学习用具的学校,他就在
电台里为其义务宣传……凡是对儿童、
对别人有益的事,孙敬修都愿意做。
孙敬修不仅关爱那些健康儿童,那
些被劳教的失足青少年,他也不放弃。
1979年3月,孙敬修主动和北京龙潭派
出所联系,毛遂自荐,为一些被劳教的失
足青少年讲故事。他讲了一个故事叫《盲
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警示这些失足
青少年要走正路,回头是岸。据龙潭办事
处的同志反馈,当天下午,就有个少年交
待了偷自行车藏赃的地方,那孩子说,再
不交待,就对不起孙爷爷了!
孙敬修80多岁的时候,去过北京第
一监狱给犯人讲故事。他还去过团河农
场,去过北京市少年管教所,
慰问干警,▲孙敬修赠给韩宝华的回忆录《我的故
事》(张松摄)
▲孙敬修的“忘年交”、沈阳退休医生韩宝
华年轻时照片(韩宝华供图)
看望那些得了“失足病”的孩子们,和少管所的孩子们一道吃“团圆饺子”。
孙敬修称自己是“孩子王”,他抱定一个信念:有儿童就有希望!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学生、小听众,让他(她)们长大后,把中国变一变,变得谁也不敢欺负!
孙敬修这样真诚地对待小朋友,也获得了他(她)们的真心热爱,不少小朋友给他寄信、寄照片,希望他给回信,并送一张照片,希望跟他交个朋友,孙敬修全部照办。
新中国成立前,有个小朋友叫富春荣,听孙敬修讲故事入迷,但他家一到6点30分就停电,他写信给孙敬修说,自己都快急死了!有个叫焦文秀的13岁商店小徒工,每天听孙敬修讲故事、唱歌,他生活艰苦、孤独,只有每晚听孙敬修的故事,才能感到心灵的安慰……
新中国成立前,有小报记者给孙敬修造谣,说他到多家电台讲故事,不过是为了多挣俩钱儿,是个财迷……孙敬修的小听众们闻讯,义愤填膺,纷纷来信力挺孙敬修,要做他的坚强后盾,有的小朋友怕孙敬修遭坏蛋的暗算,还要来保护他。
“”结束后,全国的“小听众”在收音机里又听到消失多年的孙敬修亲切的声音,“孙老师回来了!”无论天南海
北,孙敬修的“小朋友们”奔走相告,一时泪眼婆娑。
孙敬修的“兴趣教学法”与“口语化讲播”
韩宝华回忆说,听孙老师讲故事特生动、特亲切,仿佛跟一位了解自己的老朋友在聊天,一点儿距离感都没有。用侯宝林、马季等相声大师的玩笑话讲:“我们就喜欢孙先生讲故事的那种‘哄孩子’语调!”
新中国成立前,孙敬修当小学教员时,就采用“兴趣教学法”,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不知不觉间把知识记住、记牢。他教算数,为了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
念,就用硬纸壳做了一个钟,上边有能用
手指头拨动的时针和分针,一边讲,一边
用这个道具,学生们看得兴趣十足;他讲
语文,为了让孩子们记住笔画繁复的繁
体字,就编顺口溜,将复杂汉字拆解得浅
显易懂。如“爨(cuàn)”字,有36划,既
难认,又难记,孙敬修琢磨来琢磨去,想出
这样一个顺口溜:“興(兴的繁体字)字头,
林字腰,屁股底下大火烧。”这个顺口溜朗
朗上口,学生们一下子就把这个字学会了。
孙敬修在电台讲故事,不是照稿念,
而是力求自然与口语化,如他讲故事的
时候,有时用“好家伙”这个惊叹句,小朋
友听起来备觉亲切。他讲故事的形式多种
多样,一会儿猜谜语、一会儿唱歌、一会儿
带大家做“手指操”……小听众们表示非
常喜欢。
一次在电台做节目,孙敬修把一位
年轻编辑的稿子做了大幅修改,引起编
辑的不满,编辑认为自己是大学中文系
毕业的,稿子经过领导审查,毫无问题,
这么一改,是不尊重他的劳动!孙敬修耐
心解释说:“给小朋友讲故事,不是念稿
子,要让孩子们听懂与接受,就要注意口
语化原则。如果照稿一字不落地念,直接
播音员好了!”
电台领导贾玉芝对孙敬修的“改稿”
非常赞赏,号召部门编辑同志都向孙敬
修学习。一次,当时的广播事业局副局长
温济泽突然来到中央广播电台少儿部办
公室,到了部、组领导和孙敬修,说在
广播里听到孙敬修讲的《西游记》故事,
觉得非常生动、非常自然、非常口语化,
他指示孙敬修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不
要受稿件文字的限制,这对孙敬修是一
个极大的鼓励。
在中央广播电台少儿部郑佳主任的
鼎立支持下,孙敬修开办了专为学龄前
儿童和一二年级同学听的《小喇叭》节目
和专为高年级同学听的《星星火炬》节
目,后来还开办了一个为中年级同学听
的《向日葵》节目,《小喇叭》节目被中央
孙敬修
晚年送给“忘年
交”韩宝华的个
人照(张松翻
拍)
▲孙敬修追悼会现场(韩宝华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