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浅析刘恒笔下张大民的市井生活
张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作者是刘恒,他是一位关注底层市民生活的作家,刘恒的笔总能深入到底层的北京市民的心里。作者善于写生活中的小冲突和一些细节,来洞悉人物生活内涵。刘恒创作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和电影《没事偷着乐》,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一下让张大民这一形象家喻户晓。
张恒是谁关键词:刘恒;张大民;市井生活一、刘恒与“张大民”
(一)刘恒的生活背景
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刘恒,老家住在北京门头沟。刘恒的父亲是新中国刚成立才进的北京城,与其说刘恒是北京市民,倒不如说是进北京打工,后来留下的北京底层市民。因为这样的生活背景,让刘恒对北京多了许多多于常人的感受与理解。从小就生活在北京大杂院里的刘恒,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富裕,让刘恒多多少少感受到了自卑,刘恒选择写作,就是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书写自己内心中的自卑。
刘恒擅长写普通人,刘恒的父亲是个铁道警察,他与刘恒讲述工作中的事情,不少成了刘恒的写作素材。笔下的垃圾搬运工、农民、医生、警察、车间工人。都是刘恒用平民意识在写作。刘恒到部队当过兵,在车间当过装钳工,所以刘恒更懂普通人的生活,他更懂底层人的不容易。刘恒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有时候刘恒写的是自己,写的是眼下的生活状态。所以刘恒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刘恒的创作风格,刘恒给了他笔下的小人物说话的机会。
(二)“张大民”形象溯源
刘恒描写张大民的时候用了特有的北京方言,将门头沟特有的语言注入到张大民的身上。
刘恒家住北京西单的灵镜胡同。在胡同里的小房子是父亲和他一起盖得,房子只有六平方米大,做家具,收拾厨房,糊顶棚样样都需要自己来。刘恒的床底下就是一棵被砍掉的葡萄树,这样打蜗居,刘恒住了10年。这让我们不经想到了张大民,在院子里包着一颗树,树直直的通上房顶的生活。
刘恒在南方周刊里曾提到,张大民的形象比较具有典型,他甚至代表着普通大众,在上有年迈的老人,在下有
孩子和兄弟妹。各式各样的生活困难,与各式各样的压力,工作上的,生活中的,处于底层的生活地位,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生活状态,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与乐观。这不仅仅是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状态,更是全天下百姓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状态。所以,张大民的形象来源于生活中真真实实的市民,真真实实的百姓。
张大民在刘恒心中是一个理想的人物。刘恒赋予了张大民超乎一般人的忍耐力,强于一般人的精神韧性。刘恒赋予了张大民一些理想主义在其中,战胜生活战胜自己是张大民的信条,也是刘恒笔下小人物的高强度的忍耐。刘恒视张大民为自己的手足,自己的弟兄,生活中需要这样的人传递一些坚韧的力量,抗压能力强的正面人物。这也是刘恒想告诉广大读者的。
二、张大民的生活环境
(一)“一家八口”的底层市民
张大民生活在一个八口之家。刘恒在原文中这样写道:“张大民兄妹五个。弟弟是单数,三民五民。妹妹是
双数,二民四民。”①
再加上张大民的妻子李云芳以及后来出生的孩子张小树构成了这个艰难的八口之家。几个民,都不甚言谈,话都让张大民说了。
这个八口之家的住宅结构就像一个掉在灰堆里的汉堡。墙院,是第一层面包片。院子里有一些牵牛花,算得上是汉堡中的菜叶,第二层是院子里的厨房,为了节省地方,盖得非常不规矩,乍一看又像个酱肘子。厨房门厨房的地上总是有很多的油渍污渍,踩在地方又觉得非常的粘。过了厨房就是第三层,十几平米的客厅兼卧室,一张双人床,几个单人床,几把凳子。这样一个汉堡结构就是这个八口之家,汉堡本来是可以享用的美食,在这个八口之家里,似乎有些刺眼。母亲因为父亲的去世,神智有些不清,总觉得烧心,需要吃冰和喝凉水。大民是车间的工人,为了让家里生活的好一些,后来改去车间的喷漆工作间,当油漆工。二民是肉联厂的猪大肠清洗工,身上总是有一股说不清的味道。三民是个邮差,每天
奔波在大街小巷送信送报。四民是护校的走读生,五民正在复习准备考大学。张大民的妻子是毛巾厂的一名工人。都是工人阶层组成的家,自然是社会底层的典型代表,注定生活中多了一些贫寒,许多困难。这
作者简介:张敏(1993—)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
研究生。
现当代文学
个八口之家,在一个不足八十平米的空间里,起居生活,怎么看怎么都像在火车卧铺里。母亲甚至睡得还不是床,是几个箱子拼在一起的简易“床”。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一家八口就是这样蜗居着。
(二)张大民幸福生活的几件大事
张大民看上了自己小时候的玩伴,他俩是青梅竹马。张大民一直喜欢李云芳,然而李云芳一直有自己心仪的对象。但是非常不幸的是,李云芳的初恋夭折的很早,她心仪的对象,出国深造,俩人的爱情不得不告一段落。张大民趁虚而入,但也确实获得了李云芳的芳心,两人组合成了一个家庭。结婚就需要有一个住的地方,当时张大民的经济情况,买房子就是天方夜谭,所以,张大民不得不带李云芳挤进这个
蜗居这的“火车卧铺”里。
张大民为了结婚能放下一张双人床,他自己拿图纸画了摆了一百零八遍。他需要顾及很多人的感受。只为了结婚时候放下一张属于他和妻子的双人床。地方很小,人很多,结婚原本一件其乐融融幸福温馨的事情,但是,在张大民这里也的的确确是个难题。住,确实是生活的基本。张大民也曾经自嘲过,没有地方睡他就把双人床摆公共厕所去。自嘲中带着一些无奈。这就是属于张大民的生活,张大民接受了,乐观的接受了。
张大民的孩子张小树的降生也算得上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孩子出生了,李云芳却没有奶,张大民不得不买各式各样的进口奶粉供着张小树,让原本已经非常拮据的家,更加破败不堪。也就是因为这样,张大民选择了油漆工,带回家满身的油漆味,却只是拿洗衣粉洗洗头发,还调侃着说,现在我不闻油漆味,还有一些不习惯。张大民拼命地工作就是希望家里能好一点,张大民对钱是珍惜的,在北京想多挣些钱,只能这样。
张二民虽然远嫁山西,但是生活条件优越,山西丈夫来到张大民家也带来了人性中最淳朴最真实的一面。那种纯朴,简单善良。就是人性真善美的体现。特别是当张大民协助解决了张二民生不了孩子的这件事之后。山西女婿虽然话粗,但是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从,那句一共五个手指头,大哥,我一个手指头送你一个金戒指好不好,还怕不是金的,上来就拿牙咬用来检验材质。虽然过程简单,但是从字
里行间都能读出山西女婿发自内心的感谢与质朴。张大民并没有接受那些金子,只是拿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戴在了李云芳的手上。
张四民的去世无疑是家里的另一件大事,张四民得了白血病,不久就去世了。张四民和张大民的关系最好,张四民对张小树也很好,张大民马上就能乔迁新房,甚至都给张四民规划了房间。然而,张四民白血病恶化,并没有赶上。张四民因为白血病去世之前,还和张大民的孩子畅想着自己的未来,她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怎样的房间,用绿来装饰自己的房间,因为绿象征着生命。张四民的去世,更让张大民坚定了好好活下去,认真生活的信心。
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张大民下岗了,本来因为工作积极的他被提升为副段长,可因为厂子里开不出工资,张大民只能下岗。为了生计,张大民挨家挨户的买暖壶受尽了冷眼,然而这些没能击垮张大民,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老人的尊重,只增不减。小说末尾讲述了张大民一家去爬香山,张大民为了省钱,让妻子和孩子去坐缆车。他选择背着他老年痴呆的母亲,爬上山顶,他说他背着母亲的时候,心里是安稳的。
(三)“贫”在张大民生活中的意义
贫嘴,从字面看就是说明话多,爱接话茬。但是在贫嘴张大民的贫中,贫是张大民的象征,不仅仅是贫嘴,还有多方面的象征。在文章刚开始张大民是个不善言谈的人,然而,飞来横祸,张大民的父亲在锅
炉房被开水烫死了,可能是由于这样的刺激,让不善言谈的张大民不得不接受至亲离去的现实,可能贫嘴是他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的一种途径,也就是从他父亲去世的那一天起,不善言谈的张大民变成了贫嘴的张大民。由于父亲的去世,让原本不富裕的家雪上填霜,张大民的生活是贫困的是拮据的。他与妻子李云芳结婚,家里没有多余的地方供他们住,他们没办法围着石榴树搭了一间房子,所以日子是清贫的。张大民为了让清贫的生活有所改善,愿意去油漆车间工作,不怕油漆中毒也不怕苦和累。为的是三四块的补助。在原本就很清贫基础上,张大民面临失业,只能挨家挨户的推销暖瓶,贫中有一些苦涩,有一些无奈。张大民的父亲去世了,日子过了不久张大民的妹妹张四民也因白血病离世了。接二连三失去至亲的张大民在精神上缺少了依靠,失去亲人的心里的打击与贫乏。看似只贫嘴的张大民,其实蕴含着这样那样的贫乏,精神上,物质上……
三、结语
刘恒的种种经历造就了张大民,刘恒的平民意识给了小人物一次说话的机会。通过对张大民家庭的描写,张大民生活环境的概述,从一个侧面读懂属于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属于草根的喜怒哀乐,张大民的生活是平凡的生活,是亿万中国草根中的其中之一,看似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给了张大民无限的幸福,尽管幸福有时候是苦涩的。属于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仔细品读又读出了不平凡。
注释:
①《刘恒作品集》王干选编2003年1月第一版,2003年2月第二次印刷江苏文艺出版社
参考文献:
[1]《20世纪作家文库第一辑》.王干选编.
[2]《三X与一个作家》作者王干.王干选编2003年1月第一版,2003年2月第二次印刷.
[3]《刘恒作品集》王干选编2003年1月第一版,2003年2月第二次印刷江苏文艺出版社.
1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