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列颠帝国到英语帝国——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
3O卷第4
2007O8
长江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01.30NO.4
Aug.2007
从不列颠帝国到英语帝国
——
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
郑厚尧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英语帝国主义就是英语的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的形成与保持建立在英语对其他语
言所不断产生的结构和文化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就是统治和不平等.
关键词:英语帝国主义;特征;影响
分类号:H3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07)04--0100--03
从公元5世纪英语被传人不列颠岛世界语种,一直到16
世纪至17世纪之交,英语仅为英格兰人,部分威尔士
,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所用.[1]"但在经历了两个
重要的历史阶段之后,英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国际
通用语.
第一阶段,英帝国主义的殖民把英语带到了每一
个大陆和三大洋中的一些岛;第二阶段,二战后以
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进一步
巩固了英语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地位.这两个历史阶
段致使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如美国语言学家
BrajKachru所划分的"三圈"格局:1)内圈,包括美,
,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以英语为一
语的国家;2)外圈或延展圈,包括新加坡,印度,马拉
维等以英语为二语的国家;3)扩张圈,包括中国,
,希腊,波兰等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2]("按照
"三圈"格局理论,我们可以了然地看到一个以英语国
家为核心的英语帝国.
就目前英语的使用状况看,它已经成为事实上的
世界通用语.这个问题引来了各国学者的讨论,其中
影响最大的当属丹麦语言学家R.Phillipson提出的
英语帝国主义理论.
英语帝国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
当时,西方社会科学界关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帝国主义等问题的讨论正自热化.受这股文化思潮
的影响,R.Phillipson与他的合作伙伴Skutnab-Kan-
gas撰写了一系列论文,讨论文化帝国主义,语言权
,非洲国家的语言政策等问题.英语帝国主义的定
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酝酿形成的.
所谓英语帝国主义(Englishlinguisticimperial-
ism),Phillipson是这样下的定义:"英语帝国主义就
是英语的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的形成与保持建
立在英语对其他语言所不断产生的结构上和文化上
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所谓'结构上的'是指广义上
的物质属性,如机构,资金分配等;'文化上的'是指非
物质的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属性,如态度,教学原则
."[3]('Phillipson的定义主要强调了两点:统治和
不平等.所以我们认为,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就是统
治和不平等.
英语帝国主义对其他语言的统治地位,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
第一,地域及人口优势.Crystal,英语现在
已遍及每一个大陆和三大洋中一些岛[2](.英语
在这些地区大致以3种身份存在:第一语言(母语),
第二语言(官方语言)和第一外语.以英语为第一语
言的国家和地区有十多个,它们是英国,美国,加拿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岛
.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有加纳,尼日尼亚,新加坡,
收稿日期:2007O6—2O
作者简介:郑厚尧(1957),,湖北仙桃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
30卷第4期郑厚尧:从不列颠帝国到英语帝国——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101
印度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现在有一百多个
国家的外语教学首选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其中有相当
部分国家是放弃了其他语种而选择英语的,如中国
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俄语为第一外语,上世纪
8O年代以后则改英语为第一外语.这种趋势还在不
断扩展之中,例如,阿尔及利亚本是法国的殖民地,
1996年放弃法语,改英语为其主要外语教学语言.
讲英语的人口不断增长,据说到上世纪9O年代后期
,大约在12亿至15之间,超过了讲汉语普通话的
人口(11亿)[2](".
第二,超强媒体语言.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它的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是名副其实的超
强媒体语言.首先,公开出版物,包括图书,报纸,
,广告,电影,电视连续剧等,8O左右的是以英
语为传播媒体发行的.其中对非英语国家受众影响
最大的是面向科技人员的专业书籍和文章,以及面向
大众的影视作品.其次,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又给了英
语一片新天地.据估计,85的网页为英语网页,
8O的软件()是用英语写的.再次,国际社会组织
和会议大多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此外,众多的非英语
国家为了与国际接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一般都有
自办的广播电视英语节目和英文报纸.
英语帝国主义的存在进一步拉大了南北之间的
差距,加剧了南北之间的不平等.这主要表现在三个
方面.
第一,原殖民地国家对英语的依附性.二战以后
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许多殖民地国家纷纷宣告
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但终究没有摆脱对原宗主国的
依赖,尤其是语言的依赖.许多所谓的英语外圈国
,基本上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英语具有官方语言
的地位,是这些国家政府机关,司法场所,大众媒体和
教育机构的交际语言[2](.英语之所以仍然能够在
这些国家占据官方语言的地位,恐怕跟殖民时期的教
育政策不无关系.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语言依赖现
象看做是殖民主义政策的遗留.
第二,对非英语民族文化的毁灭.Phillipson
介绍,英语核心圈国家的单语主义思想13趋严重.
语主义就是排斥和抑制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国有人提出,不管母语背景如何,所有学龄儿童都应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学校只提供单语(英语)教学课
.在美国,单语制语言政策对非英语民族文化和语
言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他援引Pfeiffer的话
:"纳瓦约(Navajo)JL童受到的是外语教育:他们所
受到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1ifestyles)方面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