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孙中山先生三次到天津,做了什么?
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生涯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于1894年、1912年和1924年三次来津活动。天津的中山公园、广东会馆等地曾经激荡着他宣传民主革命的声音。今天,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9周年纪念日,让我们重温历史,回顾孙中山先生三临天津的过往。1894年,初临津门改良梦碎年轻时的孙中山
1894年6月,孙中山怀着爱国救民的一腔热血,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时年28岁的孙中山带着洋洋数千字的《上李鸿章书》到天津,提出自己的改良主义思想。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是经过充分准备并寄以极大希望的。由于李鸿章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出将入相声名日盛,担任直隶总督这一要职长达20余年之久。同时,他兼理外交、兴办洋务,又与外国人接触颇繁,位尊权大驰名中外。李鸿章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地位确实很高。孙中山当时也认为李的“勋名功业”一时无双,“任寄股脓”位高望重。此外,李鸿章还是孙中山肄业的香港西医书院赞助人,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又是孙中山同乡友好郑藻如、郑观应的顶头上司。
为了写好这篇长达七、八千字的鸿文,孙中山回到翠亨村闭门谢客,历时十余天完成初稿。然后
请陈少白进行初次“修订”,到上海后复由王韬润定稿。临去天津前,郑观应及王韬分别为孙中山写信给李鸿章所信赖的盛宣怀和慕友罗丰禄等人,竭力加以推荐。可是,孙巾山虽然不惮关山修阻前往天津,并对此次上书作了充分准备并寄予极大的期望,然而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书上后,鸿章虽甚赞许”,但因中日甲午战争即将爆发、李鸿章“军书旁午”,无暇考虑这些和平时期的改革建议,仅答复说:“打仗完了以后再见吧。”孙中山深感失望,“闷闷不乐”回到上海。
转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丧师失地的耻辱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民,而李鸿章也因战败而被革,成为朝野皆曰“可杀”的民族罪人。于是,孙中山乃“益知和平改革万不可能”,他在1897年3月出版的《双周论坛》上发表的《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一文中写道:“正在中日战争开始以前,我在天津,看到他发财致富的方法之一,就是各级文武官员来请求任命,就在他们的呈文到达李鸿章以前,他们必须支付大量的贿赂给李的随员。”
孙中山孙女在向李鸿章上书未果后,孙中山离津转道上海赴檀香山。在1894年11月24日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孙中山决心:“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纲领。从而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同时,孙中山也完成了由改良主义者向民主主义者的伟大转变。而这个思想转变,与他在天津上书李鸿章的事件有着直接关系。
可以说,天津之行标志着孙中山革命生涯的开始。此后,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旧时的皇宫飘起了共和的旗帜。
1912年 再临津门演说救国
1912年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遭到帝国主义在外交上拒绝承认,经济上封锁扼杀,军事上威胁恫吓。袁世凯则采取军事进攻与政治和谈的两面手法,逼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当大总统。
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的邀请北上赴京,此次赴京的目的是与袁世凯一起共商国家大计和参加同年八月下旬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四个政团合并组成的国民党成立大会,路经天津,小作逗留。九月间,赴直隶、山西、山东各地考察时,又曾多次来津,这是他的第二次天津之行。
8月23日下午5时,孙中山抵达天津。当时各界代表、军乐队齐集招商局码头(今营口道东头)
恭迎。北京代表梁士诒、直隶都督张锡銮、同盟会代表张继等上船渴见孙中山。军乐队奏欢迎歌,警察行举礼。孙中山登岸后即乘车赴利顺德饭店。说起利顺德,与孙中山先生可谓有不解之缘,不仅此次孙中山来津下榻于此,在1924年那次来津后也曾在这里小住。如今利顺德的288号孙中山套房,还依稀保留着旧日的氛围,除去四柱英式木床和仿古电话,客厅陈列的一张八人会议桌是孙中山当年用过的旧物。
8月24日,孙中山赴中山公园发表演说,阐述了自己的爱国救国纲领,这一天,他还来到天津城厢的广东会馆,在这里寄语同盟会会员为中华的崛起而奋争。
1912年10月10日,孙中山在《中国铁路计划与民生主义》中曾记述这次北上活动:“游踪所至,西北及张家口,西达太原,并历山海关与济南,无处不发现人民有同样之态度,即对于新事业之同情的感觉,与对于强大统一之中国的希望。”从而使他感到“自此次游历北地,与北方人士接触,余益信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之一等强国”。
第二次天津之行也使孙中山完成了又一次思想转变,清醒地认识到了袁世凯“伪共和”的面目。此后,孙中山领导了讨袁战争,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完成了国共合作。他提出的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政治纲领。
1924年,三莅天津日夜操劳 鞠躬尽瘁孙中山与宋庆龄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军事,一举推翻了曹锟的北京贿选政府。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等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商谈建国大计。孙中山按照既定的对内召开国民会议,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用以消除军阀割据,争取民族独立,达到国内和平的政治目的之方针,毅然决定北上。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与宋庆龄乘永丰舰抵达天津美昌码头(今营口道靠海河处),他第三次踏上了天津的土地。
孙中山决定北上后,许世英对孙中山在天津的下榻之处几经挑选,最后选定张园,并亲去洽谈借居之事。张园是张彪的住宅。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作为湖北提督、第八镇统制的张彪,无力也无法阻挡迅猛的革命浪潮,在退隐津门期间,张彪投资实业,用赚来的钱在日租界购置土地,于1915年至1916年间在宫岛街(今鞍山道59号)建了一栋三层豪华楼房,为西洋古典风格,命名为“平远楼”。因为园主人姓张,人们称之为“张园”。
4日下午,孙中山偕汪精卫、孙科、黄昌谷、李烈钧等十余位随员赴曹家花园访晤张作霖。当晚,孙中山入住张园。孙中山回到张园后,觉肝气发痛,即请德国医生施密特诊视。据诊断是因旅途劳顿,食物不消,以致胃痛,肝部因之而肿,须静养。其实孙中山此时已患肝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