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有位“慈善女皇”,也被媒体称为“富贵化缘人”。她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耐心,用善良和微笑,为世界各地需要帮助的家庭送去阳光、带来希望。
香港“慈善皇后”的魅力
访问赵曾学韫教授
文/香港资深记者  黄奖
赵曾学韫教授(下称“赵太”),乃世界著名慈善家,30多年来,她把所有精力倾注在慈善公益事业之上,不论寒暑,都在贫困山区及不同的慈善团体间奔走。这些年来,赵太为各类慈善筹集的善款高达十多亿人民币,有“慈善女皇”的美誉;她所关心的范畴亦很多样化,亲自创办了“香港艾滋病基金会”、“微笑行动中国基金”、“善学慈善基金”、“大中华文化全球协会”等等。
跟赵太详聊她在各项慈善项目的参与,发觉公益事业并非捐捐钱,出席一些活动便了事,原来也真的要费尽心思,方有成效。看赵太在公益事业上的亲力亲为,首要条件是要去了解受助者的真正需要,才可以善用资源。然后,又要有一种创新求变的思维,方可唤醒大众的注意,在这方面,赵太早就起用各类宣传方法,避免因循旧有的去运作。另外,又要明白行善要有持续性,要坚持信念,方可得到成果。当遇到困难阻障,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不能轻言退缩。最后,更要有一腔“急人之所需”的热诚,方可帮助真正有需要的贫苦大众。
看赵太的言行,发现以上五种特质,缺一不可。赵太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热心公益,一方面开展了各方面的慈善事业,另一方面,又启发了无数善心人,加入公益活动的行列。被善感动
开启漫长慈善路
赵曾学韫教授从1978年开始迈入慈善
事业,至今已有35年。当年,她的两个儿
子上了全日制小学,她有更多时间发展自己
的兴趣。于是,她加入了基督教女青年会,
女青年会举办很多各类型的活动,例如探访
老人院,当时赵太已觉得这些活动很有意思。
有一年,她们去探望退休的牧师与传教士,
看见老人们生活清苦,甚至要到街市拾取剩
菜维持生计。但是他们却收养了一些无家可
归的小孩,其中一个孩子更是失去了四肢。
看到这种情况,令她十分感动。
赵太忆述当日参加女青年会时的所见所
闻,她说见到人人出力工作,从不论资排辈,
一点也不歧视当时资历尚浅的赵太,令她愈
发有投入感。
80年代,女青年会计划表演话剧《浮
光掠影》筹款,在城市大会堂、荃湾大会堂
等公演了九场。麦秋担任导演,所有演员均
是女的,赵太则反串一个叛逆的男角。赵太
没有演出经验,演技难免生疏,第一次彩
排后,有一位好心的演员委婉地提点赵太,
不如到她家中为她排练。赵太意识到,不可
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影响整个团队。她重新审
视自己的表现,认为演戏重函接,不论演什
上图
赵曾学韫教授
. All Rights Reserved.
么角,只有读熟整个剧本才能演得好。赵太回家熟读剧本,掌握了角之间的互动,对白与情节间的节奏,到了第二次彩排时,已经脱胎换骨。总彩排后,麦秋导演大赞赵太演技出,必然是个有经验的演员。那时,赵太还未知道自己摸到了演出的窍门,只懂回答:“没有啊,在读书时比较喜欢运动项目,
也没有参加校内的话剧活动。”谁知道,赵太在第二年更被导演推荐做主角,但由于她加入了狮子会,进行慈善工作,没有时间彩排,只能推掉了。
福缘早种
两个人影响了她
问及赵曾学韫教授为何会投放全副精神
在慈善事业,她说:“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深,
一位是我的母亲,一位是我小时候的班主任,
他们一早就为我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赵太的母亲教育程度较低,也没有工作,
专心在家相夫教子,是上一代典型的贤妻良
母。那时在广州,赵太家中经营粮油杂货生
意,也称得上小富之家,母亲一知道邻里家
庭经济困难,便会送十斤米给他们。有些时
候,甚至会亲自烹饪一些鱼肉,送给经济状
况较差的邻里。赵太称,那时候,她发现只
是普普通通的煎鱼,送到邻家,那些小孩都
会双眼放光,可见物资相当不足。有一次,
邻里中有一个丈夫卧病在床,无力工作,妻
子则要照顾11个小孩,最小的孩子还要用
手抱,家庭失去了经济收入,生活艰苦。赵
. All Rights Reserved.
太的母亲主动帮他们照顾两个最小的孩子,让妻子可以外出工作,赚钱养家。妻子放工后,急匆匆地来到赵太的家,对赵太的母亲千恩万谢,也打算尽快接走两个孩子,免得给她添麻烦。赵太的母亲却叮咛她,可以回家煮好饭再来接回小孩。
那时赵太才几岁,觉得母亲的行为不可思议,自己家中已有那么多小孩,还要帮别人照顾孩子。赵太问母亲为何要这样做,母亲回答说:“别人遭遇了命运的不幸,我们帮助他们照顾孩子,他们的妈妈才能外出工作,这样他们才可走出困境!”因为赵太曾亲眼见过他们的惨况,她明白了母亲的说话,也确切地感受到:看见别人快乐,是一件很满足的事。
赵太回忆中的母亲,是一个温和有耐性的人,从不打小孩。家中兄弟妹顽皮打架,母亲也不惩罚他们,只会站在一旁伤心地哭泣,孩子看见了,便会自觉停止打架。这些善心的种子,也许早就种植了在血脉之中,成就了日后赵太在慈善活动方面,不甘后人的投入贡献。
第二位影响赵太最深的,是她小学时期的班主任许老师。赵太在广州小学三年级上学时,父母与大哥来了香港,工人也走光了,只有赵太和一个哥哥留在广州,无人照料,又不懂做饭,只好吃花生米维生。她的班主任许老师知道她的惨况,帮她申请来港,但申请了三次也不获审批。许老师带着赵太来到派出所,追问职员为何不让他们一家团聚,连番折腾,终于让她成功来港。
赵太说:“那时,局势没现在开明,许老师根本没有责任要帮助我,但他依然全力协助。如果不是他的帮忙,我的命运可能会改写。”这令赵太明白,帮人能改变别人的命运。来港后,赵太一直与许老师保持联络,但70年代国内动荡,从此便失去联络,说到这里,赵太的遗憾之情,溢于言表:“我也真想去跟他说一声,
他当年帮助的小女生,
今日正努力不懈地帮助其它人。”
寻求创新
让善行锦上添花
80年代初,赵太加入了仁济医院当总
理。那时,她并不了解仁济医院,更不知仁
济前主席及总理是谁,甚至把仁济医院与博
爱医院混为一谈。加入仁济后,赵太认为要
筹款,必先要人认识,大家连仁济在哪里也
不知晓,也不知道善款用到哪里去,当然不
会支持。于是她改善了原来低调的风气,拍
摄了改建老人院的短片,在电视投放广告,左上图
2009大中华文化全球协会诵读
大赛
左下图
2009年, 在英国莎士比亚出生
地举办用普通话演出的“王子复
仇记”
右上、下图
微笑行动
. All Rights Reserved.
以作宣传。没多久,有人致电说打算捐钱,但要先见见赵太。赵太马上回答:“我明早马上去。”那个七
十多岁的伯伯对赵太赞口不绝,说他捐款时,很多人都叫他直接寄支票,而赵太却十分热心,马上来见他。结果,那个老人家捐了50万(在当时是两层楼的价钱),他说看见赵太能令老人家笑逐颜开,觉得她必是个好人。
仁济扩建时,需要款项以购买新仪器。有个富有的老伯伯来捐款,但他不论去哪都是独身前往。赵太问他为什么不人贴身照料。他笑说,香港那么多好人,即使他晕倒在街上,他深信亦会有人把他送到医院。那个伯伯六十岁时才带着二十块钱来港,白手兴家,八十岁时已能捐出近二千万的善款,这证明人的成就不受其年龄局限。
1984年,赵太及仁济医院与商业电台合作,在红馆举办演唱会“叱咤乐坛流行榜”筹款,预算五十万制作费。有总理提出反对,认为做慈善不应支出那么大量的金额,会被人诟病。赵太回答说,制作费是总理们自己支付的,收入盈余则捐出,谁可指责?
那时,商台亦考虑退出,因为从未举办
过如此大型的演唱会,七、八千个座位,如果没有人入场,台下空荡荡的,会影响商台的声誉。赵太打工时,曾做过丽的呼声打字员,那时,商台的台长潘朝彦是她的上司。赵太去见潘台长后,潘台长吩咐,
一定要支持赵太的所为。演唱会的门票很贵,但最后观众均说很值。结果,那年筹到了800万。红馆本来乌灯黑火,说起来,这种大型制作是由赵太始创。现在说起宣传,几乎人人都懂,但在80年代,则是较稀有的概念。
了解需要
不止捐钱还要用心
赵曾学韫教授指出,老人年轻时对社会有一定贡献,但命运多变,有些老人晚景凄凉。希望能透过慈善工作,给予老人最后的温暖,例如出钱租旅游巴士,带老人家们去旅行,简简单单的去玩一天,逗老人家开心,往往得到很大的效果。
1984年加入仁济医院后,赵太发现有些老人院厨房油腻,抽气系统不好,于是致电青少年警察学校,邀请义工帮忙改造老人院。赵太把自己作为家庭主妇的经验告诉他们,要求他们据此打理老人院。她认为,女士只要事事用家庭主妇的心态服务,自然会做得好。例如把老人院当成家般整理,自然不希望家中如此脏乱。老人们看见赵太时,高兴得像当她是女儿般,握着她的手倾诉心事。
1987年,牙科专家邓教授来港开会,会毕,他对赵太的印象十分好,赞她愿意听取他人意见。邓教授说,他有张牙科手术床可捐赠给仁济,不知道医院是否需要。赵太心想,虽然仁济医院未有牙科,但这
的确是老人家需要的,可用现有资源为仁济创办。于是,她写了计划书给当时卫生署的唐嘉良署长,提出兴建牙科,自负盈亏。这时却遇上一个困难,仁济每天均接收大量的病人,已没有多余的空间开设牙科。于是赵太提出把裁衣间搬到空置的护士宿舍,空出的裁衣
. All Rights Reserved.
间便可用作牙科。当时,大家都很惊讶,赵太怎会那么清楚仁济的实际运作,更能精确地调配资源?赵太轻轻的说:“做善事不止捐钱,还要用心。”
那时很多政府医院都没有牙科服务,很多人忽略了牙科的重要性,殊不知,老人家出现牙科的问题后,会影响健康。87年,新界政务署长许雄主礼,开放第一间仁济牙科诊所。仁济牙科诊所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矫正牙齿,洗牙、补牙等服务的价格则较为低廉,希望能令牙科普及。现时,仁济已有七间牙科诊所。
赵太认为,任职时有多大的政绩并不代表什么,今年有盈余,也许明年就出现问题,只有建立一个合适的制度,可以持续有效的,才是真正的贡献。
赵太认为做慈善是一种责任,不能挂名了事,要对慈善有真正的贡献。很多人答应帮忙筹款,到头来却只发个电邮了事。
1972年夏天,赵太到医院探病,那时医院环境较差,并未有冷气,病人都躺在帆布床上。赵太探病后,看见一个年约80岁的婆婆,样子十分痛苦。她觉得人即使穷,也能有体力工作赚钱,但又穷又病的人实在太可怜了。于是赵太立志,日后有能力时,必定要帮助医院。
伊利沙伯医院30周年纪念,想筹款成立病人资源中心,邱太曾做过仁济医院干事,知道赵太的才干,推荐了赵太。于是,副总监赵丽丽来赵太,希望她能帮忙筹款。赵太提出,伊利沙伯医院30年来培育名医无数,可医生或他们的太太来买枱捐款。在活动开始前六星期,还未到足够的人买枱,干事们都很灰心,甚至提出放弃活动。赵太却认为病人资源中心的服务,是用作培训义工照顾病人,不能就此放弃。赵太觉得人要有责任心,答应了的事情便要做到底。
现时,伊利沙伯医院病人资源中心已培训了三、四百个义工,病人日间护理中心亦
是由赵太捐款创办。现时香港已有很多这类
服务,如果当日放弃了,没有第一间,自然
没有接续,赵太的行为可谓影响深远。
微笑行动
急人所需,快乐一家
1991年,赵太偶然参与了鲍志伟的记
者招待会。鲍志伟患有兔唇,后来冯永祥先
生牵线搭桥,到马基医生 (Dr. Magee) 帮
他做矫正型外科手术,令他可回复正常人的
生活。赵太十分感动,离开记招时,捐赠了
五万元,表达她的支持。
赵太回到公司后,开始策划,打算为他
们筹款。初时,他们以为赵太只是借他们的
名义筹钱,不会真的筹到款项。结果,赵太
筹了五百五十万,要求冯先生们开出收据时,
才发现原来他们只以团队形式助人,并未成
立非牟利慈善机构。于是,赵太与他们一同
成立了“微笑行动中国基金”。微笑行动的
概念由冯永祥先生始创,赵太则垫资成立。
“微笑行动中国基金”在国内不同省市
安排手术,帮助有需要的人士,期间,亦遇
过不少困难险阻,有一次,赵太安排了病人
到哈尔滨做手术,在零下二十五度的天气,
赵太亲自去医院视察,才发现医院只有两张
手术床,幸好发现得早,差点安排了十多个
病人去做手术。
又有一次,赵太和医院谈妥,以60万
的价钱为病人做手术,并打算把仪器运到医
院。但院长说要收到款项后,才会盖章让仪
器运到医院。根据过往的经历,一向是手术
完成后才付款的,因此,赵太并未准备好款
项,汇款亦需要几天,若等款项汇到才开始
运输仪器,根本来不及动手术。赵太到了
南京政协常委陈女士,希望她帮忙说项。谁
知院长坚持己见,不愿盖章。赵太心急如焚,
因为她早已约好了病人、义工与医生。若届
时无法如期做手术,会对三方面造成很大的
伤害。但不巧的是,赵太有急事回港,但她
对心里牵挂此事,留在机场不肯离开。最后,
陈女士到了海关关长,才让仪器顺利通诏。
有一次,约了医护为病人做手术,岂知
有个护士长错过了航班。赵太急忙为她四处
打点,半夜三更时,赵太怕吵醒家人,只好
站在电话旁,等候最新消息以便安排。结果
成功安排护士长在广州转机,但出乎意料的
是,护士长明明上了飞机,接机的人却不
到她。原来护士长从南美飞来,连续几十小
时不眠不休,在机场又不到接机的人,身
心俱疲下,在机场附近了一间小酒店小睡。
赵太到内蒙古妇产科医院视察,问任职
了9年的妇产科主任,9年来接生的婴儿中,
有多少个是兔唇。主任回答说,只有约12
人是兔唇,反而有很多弱视的婴儿。患有弱
视的孩子,若在15岁前不治愈便会盲。赵
太认为这种病有迫切性,于是成立基金帮助
弱视的孩子。现时已建成了12间医院,也
为赵太重点推动的项目之一。
另外有一次,汕头有两个小女孩严重烧
伤,家长向微笑行动中国基金申请进行矫型
手术。但由于当时微笑行动的服务范围集中
王祖贤私生女
于兔唇,并不包括烧伤,于是家长的申请被
拒。赵太偶尔遇到两个女孩,关怀地问了一
句是否烧伤,母亲点头,说本来还有个哥哥,
已经烧死了,并把女孩的裤脚翻起,让赵太
看她的烧伤程度。女孩马上嚎啕大哭,赵太
明白这样的行为伤害了她的自尊心,马上把
她的裤脚翻下来,安慰她说自己没有看到她
的伤势。
赵太对此事耿耿于怀,她说:“我觉得
那个女孩子,是因为我而受到无必要的伤害,
我怎样也要想个办法,去帮一帮她。”于是
她到了骨科与整型专家梁教授,梁教授虽
愿意免费为两个女孩动手术,医院费亦要
30-50
万元。赵太把两个小女孩及其父母接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