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斜塔的资料简介
比萨斜塔简介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pendentediPisa或TorrediPisa,英语:LeaningTowerof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
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
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大
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
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
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
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
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比萨斜塔历史沿革
建造历史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它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
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
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
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他仍强调指出,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
从事观测该塔的专家盖里教授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推测出,斜塔将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但是公共事务部比萨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针对盖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驳,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
另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尔后又转向南倾斜,他们同样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
当然,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
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正竖直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
比萨大教堂钟楼的建造开始于1173年8月,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
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它的设计者是那诺·皮萨诺。
在钟楼入口右侧墙上发现的碑铭记录了钟楼开始建造的年代:“A.D.MCLXXIV.CAMPANILEHOCFUITFUNDATUMMENSEAUGUSTI”,译为“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3年8月”。
倾斜原因
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钟楼是故意被设计成倾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
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它独特的白闪光的中世
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
楼之一。
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专家们曾为此争论不休。尤其是在14
世纪,人们在两种论调中徘徊,比萨斜塔究竟是建造过程中无法预
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积效应的结果,还是建筑师有意而为之。
进入20世纪,随着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使用各种先
进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入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
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应是垂直的建筑,
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
在1178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
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
期间的1198年,记载了钟楼内撞钟的存在,这标志着钟楼虽然
倾斜,但至少悬挂了一个撞钟,实现了它作为钟楼的初衷。
1231年,工程继续,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
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
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
1278年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
工程再次暂停。
1292年,GiovanniPisano用铅垂线测量了钟楼的倾斜度。
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萨顶顶资料在建造的第一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
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
约0.6°。
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
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Cresy和Taylor用铅垂线测量倾斜,那
时的结果是5°。
1550年GiorgioVasari的勘测与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
测之间相隔267年,倾斜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
进行特意的维修。
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钟楼向完工开始最后一个
冲刺,并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
1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米高的8层钟楼共有7口钟,但
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而且一直不断地向
下倾斜。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
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
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
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
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dellaGherardesca
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
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
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
斜总和不过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
然后又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约0.1厘米,塔身偏离“自然姿势”已有5米多。
比萨斜塔建筑风格
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
虽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钟楼中,采用圆形地基的设计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到,但是,比萨
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鉴前人建
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
的比萨风格。
比如,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更重要
的是,钟楼与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伟的、同样是圆形的洗礼堂奠基以后,整个广场更像是有意设计成耶
路撒冷复活教堂(Anastasis)的现代版本。这种的设计正来源于经典
的古代建筑。
钟楼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
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
面和遮荫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
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之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