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立春节气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立春节气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立春节气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与立春有关的风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学习"民间圣果"做法从中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立春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重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历史渊、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
1.老师准备:理解各地有关立春风俗。有关立春风俗的图片,各种与立春节庆贺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家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立春有关的谚语、风俗。
教学设计:
一、前置学习初步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立春的风俗活动和寓意
立春简介:(课件、春天的图片)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场”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场,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老师介绍立春节的由来
立春的“立”表示开场,“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场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场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此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场。
立春作为季节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季节,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着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屡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场。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___年,当时的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三、介绍立春的风俗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季节与众多季节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风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季节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季节的众多食俗。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
四、立春诗句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赏析:
立春三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和鱼陟负冰。立春之日“东风解冻”;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再五日“鱼陟负冰”。
五、总结提升:
在春季精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理论活动:
1.回家给家人介绍立春的风俗,参与一项立春的活动,比方踏春、吃春卷等。
2.绘制思维导图
幼儿园大班立春节气教案2  1.活动目的
〔1〕让幼儿从活动中感知立春节气特征。
〔2〕通过立春的活动培养幼儿各方面才能。
〔3〕增进线上家园共育和线下亲子沟通。
〔4〕丰富词汇:立春、节气。
2.活动内容
活动一:和孩子说说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立”是“开场”的意思,“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场之意,也就是春季的起始。
活动二:和孩子讲一讲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到了立春意味着寒冬已经过去东风送暖,大地开场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渐渐在洞中清醒。
三候鱼陟负冰:立春十日后河里的冰开场溶化,鱼开场到水面上游动。
活动三:让孩子理解立春的风俗
中国古代是个务实又温顺浪漫的年代,按节气起居劳作,把生命与自然严密地联络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