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春的节日意义说法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现在,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立春的节日意义!
    典籍记载
    立春立春,正月节。公,咸宁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Chinian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
    东风鞭叶。查封于冬,突遇春风而退出;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于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鞭叶。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鱼陟正数冰。陟,再升也。鱼当盛寒条叶水底而遂冷,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将近冰,故曰正数。
    节日意义
    立春
    第一点我们需要首先明确农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节气是农历的太阳历
    成分,就是农历用以标度太阳视运动的,就是一个回归年。农历中称为:岁虚。立春总在公历2月4号左右。因为公历属阳历之一。但是因为公历就是平均值太阳历,所以就可以就是基本上和节气日对应,前后有时可以波动一两日的。
    立春节气是按照农历的定气法则计算的,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计算,立春交节时刻时就是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所以农历节气是完全吻合天象的天体运行位置。农历二十四节气过完一次,就是一个回归年了。
    但是农历就是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月必须合乎朔望月月相圆缺一次平均值历年也必须合
乎回归年。所以农历采用朔望月的定历月,平年十二个月,三百五十四天左右,为了使历月相符月相。这就是农历中的朔望月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则表示四季寒暑,就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这两者就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
    立春
    农历采用必要时设置闰月的方式去协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去并使农历的日期也可以和四季挂勾,存有闰月的年份就是农历的闰年,存有十三个农历月。三百八十四天左右。这两个数字,农历平年存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农历闰年存有三百八十四天左右。但是一个岁虚就是365.24219日。
    那么一个农历平年勉强能容下二十四个节气,有时一个平年只有二十三个节气。农历闰年三百八十多天的时间,比一个岁实多了大约二十天,能容下的节气数量肯定大于二十四个。按照农历计算的法则冬至日必须在十一月,从甲年冬至所在月含到乙年冬至所在月不含看有多少个农历月,如果有十二个农历月则是平年不置闰,如果有十三个农历月则是闰年,需要设置闰月,安排在没有中气之月。
    因为农历闰年存有二十五个节气,所以次年就有可能只有二十三个节气了,不过也存有次年就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情况。这些都就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绝对和贼吉毫无关系。因为节气就是阳历成分,农历就是阴阳合历须要协同朔望月和回归年,所以才可以产生这种现象了。
    至于说为什么是立春节气,这其实与农历正月的中气有关,农历正月的中气是雨水,农历腊月的中气是大寒。所以立春在大寒之后,雨水之前,在农历平年只有一个立春的时候,会在正月或者腊月,在有双立春的农历闰年,就会在正月和腊月各有一个立春节气。因为农历的历年是协调朔望月和回归年的。朔望月和回归年在农历中是一个整体。
    立春
    公历是一种平均太阳历,只有回归年,不管朔望月;
    秋后就是一种阴历,只管朔望月,不管回归年。所以和一年四季全然毫无关系;
    农历是阴阳合历。计算回归年是用的从冬至到冬至,是一个绝对准确天文算法计算的回归年。计算朔望月是用的从一个日月合朔之日到另外一个日月合朔之日,朔日是日月黄经差为0度的日子。这是一个绝对准确的天文计算的朔望月。农历闰月就是用来协调这两者关系的,
农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用来表示一年四季,指示寒暑,标度太阳视运动。
    公春节气一至,就是孟春已经开始了,所以年年存有春天。农历同时合乎朔望月和回归年,就是一部科学的阴阳合历。农历一年中存有一个立春,双立春,或者没立春都就是正常的历法现象,这就是全然和贼吉毫无关系的。
    旧时人们认为“无立春之年是寡妇年”,不宜嫁娶。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说法。
立春的风俗活动和寓意    并无春年
    2021年农历猴年是“无春年”,即,全年没有立春之日。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可以理事林愿说道,这就是农历年长度有的年份长于回归年、有的年份长于回归年的缘故。
    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2天,这就是相邻两个立春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公历年平均长度是365.2425天,与回归年相差无几,所以立春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绝大多数年份为2月4日,个别年份为2月3日或2月5日。而农历年情况就不一样了,农历无闰月的年份为353
至355天,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有闰月的年份为383天至385天,比回归年多19天左右。于是立春在农历年中的位置呈现出4种情况:在年初;在年末;年初年末两头春;全年无立春日。
    农历存有闰月的年份每19年中存有7年,因年长长于回归年,故年初年末都而立春日即为“两头春”;并无闰月的年份每19年中存有12年,因年长短于回归年,“并无春年”最多,剩的立春日在年初和在年末的大约各占到一半。这种规律以19年为周期,循环往复,个别年份稍存有进出。
    在本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的年份有37次,无春的年份有37次,年初立春的年份有12次,年末立春的年份有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