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美汇率之战到中美汇率之争
2011年2月14日,应该是一个被中国人载入史册的一天。不是应为这天是情人节,而是应为,GDP数据显示,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在这一天公布了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日媒报道说,尽管美元贬值有利于日本GDP换算美元时数值提高,但抵不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2010年日本GDP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日本已经正式交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
“汇率”这个词,在教科书里的解释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但这只是教科书里的解释,在许多政客,尤其是许多美国政客的眼里,所谓的汇率,就是他们实现他们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可以这么说,汇率,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贴上了政治化的标签。从1985年的日美汇率大战,到当今的中美汇率之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美国人就要通过汇率,转嫁他们的国内危机,打击发展中强国,维护他们的世界霸权地位。
日美汇率大战破产清算
30年前的美国
让我们回到30年前的美国。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3.6%。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
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这与当前的美国如出一辙,失业率居高不下,对外负债严重,国内赤字剧增。
徐若宣30年前,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这也就有了1985年的日本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战后日本的崛起与衰落
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状态,大多数国民在饥饿失业的困境中几乎失去了恢复和重建经济的信心。但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经济迅速恢复。
美国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并将已拆除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给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在1950~1952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国从日本订购军需物资达23.9亿美元,1964~1968年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又从日本订购军需物资达18.8亿美元。除这些有形的直接订购物资外,美国还相应地为日本产品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打开了通道。
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日本还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这些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似乎与当前的中国非常相似。
当然,美国人不可能永远看着日本的经济这么迅猛的发展下去。中国经济学家曾大江认为,如果美国是一只老虎,那么美国需要的是一条看门狗,而不是一匹狼。1970年日本经济占世界经济的6.2%,作为看门狗这是极限。美国绝对不允许日本发展到狼的级别。因此,美国必须遏制日本的发展。
衰落——日美汇率大战
为了限制日本的发展,转嫁国内危机,美国对日本发动了汇率大战。
1971年美国迫使日本签订“史密森协议”,日元强行升值16.88%,达到1美元兑308日元,并以此为基准汇率,上下浮动2.25%。“史密森协议”签订当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由上一年的10.2%猛降到4.3%。但是日本经济在1972年又恢复高速增长。
1973年美国再次打击日本。1973年2月美国宣布美元兑黄金贬值10%,迫使日元向浮动汇率制过渡。从1973年到1985年,日元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50日元。这期间,由于日本汽车产业和制造业发展迅猛,日本经济仍然增长较快。1978年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了美国的42.48%,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0.5%。但1978年之后,日本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就开始下降。
1985年美国对日本痛下毒手,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日元升值20%,达到1美元兑200日元。1987年日元汇率为1美元兑120日元。1995年4月,日元汇率达到1美元兑79日元。中国官员经常声称,广场协议给日本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广场协议促使日本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来抵消日元升值的影响。日本和中国都有不少人士认为,这种做法助长了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的房地产和金融泡沫。
mystic妹妹
1987年,美国又一次的打击日本,逼迫日本降低利率,日本的利率降到了历史的低点,2.5%。由于1985年之后,各大商社出口不顺,严重亏损;1987年之后,突然发现,利息非常低,于是大量向银行
2018广东高考借钱,炒楼炒股,大量过剩资金追逐相对稀缺的投资机会而造成的资产价格膨胀,产生了日本的资产泡沫。1990年1月,美国炸破日本的资产泡沫,使日本陷
入了20年的萧条。
从日美汇率大战中认识到的
为什么美国在二战后扶植日本,而在日本经济崛起后又打击日本呢?两个字——权利。美国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持他的世界霸主地位不动摇。就像曾大江说的那样,美国人需要的是一只看门狗,而不是一匹狼,他不允许别的国家对他说NO!30年前,美国能够为了权力去打击日本,那30年后,美国为什么不能为了同样的权力来打击中国呢?
历史虽然不会重复,但历史却又惊人的相似。当年的日本与美国,现在的美国与中国,就是这样的惊人的相似
中美汇率之争
中国经济的复苏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979年-2007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确定在2009年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此外,中国在2010年GDP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些种种迹象,都令美国人坐如针毡,芒刺在背。他们明显改到,中国已逐渐影响到了他们的世界霸权地位。
美国国内的现状
2011年,美国经济显著减速了,最新数据显示,陷入新一轮经济收缩的可能性在增加。从去年年底以来,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回到了2009年夏复苏伊始时的疲软状态。
2010年前三季度,美国不但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下降,而且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存货积累,而不是消费或其他形式的最终销售。2010年第四季度,经济形势曾出现过可喜的变化,消费支出的增长达到了4%(年率),从而将该季度GDP环比增长率拉升到3.1%。美国经济
包贝尔老婆
似乎摆脱了对存货积累的依赖。
这一喜人表现使个人预测家和政府官员纷纷预言2011年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产量会更高,就业会更好,收入增长将进一步增加消费支出,使经济走向自我维持之路。美国还将工资税下调了2个百分点,以保证喜人势头能够持续。
很不幸,预料中的消费支出复苏并未发生。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速度超过了名义工资,这使得1月份实际周薪出现了下降,同时,住房价格的持续下跌则削减了大部分家庭的财富。结果,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增长(年率)从去年4季度的4%下降到1月份的1%。
价格上涨和实际收入下降在2月份和3月份继续发生,物价指数的猛涨使得实际周薪下降了5%以上(年率)。毫不奇怪,消费者情绪调查分数大降,消费支出增长陷入了停滞。
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大全住房价格下跌使得新房和二手房销量均出现下降。而这又大大压低了住房开工和建造数量。这一跌势可能会持续,因为将近30%的按揭住房的市值低于按揭贷款数字。这就造成了很强的违约激励,因为美国按揭贷款实际上是无追索权贷款:债权人可以在债务人不偿付债务的情况下收房,但不能没收债务人的其他资产或工资收入。结果,10%的按揭贷款目前处于违约或丧失房屋赎回权的状态,这意味着大量物业将不得不削价出售。
需求疲软对商业造成了消极影响,供应管理协会(InstituteofSupplyManagement)发布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指数均在下降。虽然大企业手里仍然握有大把现金,但其经营性现金流在1季度出现了下降。最新的非防务资本品订单数字表明,商业投资已经出现了下降之势。
此外,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失业率了,美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10%,但实际失业人口加上半就业人口还有打零工人口,已经达到19%,也就是说,5个美国人里面,就有一个美国人失业,形势严峻,可见一斑,这也激起了老百姓的怨恨。
中美汇率之争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陷于衰退,失业率骤增,逼迫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扩大美国出口,从而增加就业。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罗伯特·斯考特为代表的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只要人民币升值28.5%,就可以为美国创造225万个工作岗位。
2009年9月20日20国峰会时,奥巴马做出强硬姿态,呼吁人民币汇率升值,中国减少出口。10月2日七大工业国在土耳其发表联合宣言,要求人民币升值。第二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度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11月13日,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国当着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面要求人民币升值。20101月20日,七大工业国通过媒体表示要求人民币升值。2月5日的加拿大峰会,七大工业国将再次对人民币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2010年3月,美国130名议员联合致信财政部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要求在下个月(4月15日)由奥巴马政府发布的有关汇率操纵的定期报告时,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
美国会参议院2011年11日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要求美国政府对所谓“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这项名为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的议案,允许美国政府可对被认定通过低估本币汇率来补贴出口业的国家产品徵收反补贴关税。
反思
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在美国政客的眼里,所谓的汇率,只是他们实现他们政治目
的的一种手段。为了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转嫁国内危机,美国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旦升值,一定会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只有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作为出口国,如果出口受阻,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今年早些时候表示,货币急剧升值“对中国的影响会比日本更大,因为中国处于更为初级的发展阶段”。他说,当年日本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拥有许多先进成熟的企业,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率微薄,无法承受货币大幅升值的压力”。
在人民币升格为与美元并驾齐驱的国际货币之前,美国对人民币的敲打都不会减弱。只是时间可能对美国越来越不利了,而历史也给了中国镜鉴日本教训的机会。虽然中国经济规模要赶上美国,可能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肯定在一天天缩小。这在特别在乎趋势的美国人看来,怎能不如芒刺在背?因为这意味着美国独享世界经济霸权的日子越来越少了。某种程度上说,假如美国不能领导下一场产业和技术革命,假如美国的国际领导力持续下降的趋势无法抑制,假如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体系以稳健之势发展,假如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行为空间不断扩大,则美国要想复制当年广场协议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小。
日本的泡沫经济虽然已经过去15年了,但在日本国内其作为一段沉痛的历史教训,还在不断地受到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以避免类似的错误重演。可是在世界范围内,类似的悲剧恐怕正在上演。反过来说,假如时间能够倒流,在日本80年代那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国际环境下,以现在对泡沫经济的认识水平,人们能否明智地采取种种打压泡沫的政策措施,避免泡沫经济的发生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的日本专家持悲观的态度。这是因为,促使并放任泡沫经济产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并不像人们事后评论的那样愚不可及,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氛围下,政策措施被认为是恰当的,并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与支持。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愿,采取事后看来是正确的政策措施,那么你也许只有承担失败的风险,却不会享有成功的荣光。因为在历史上,不曾发生过的事情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决策者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概来推行自己坚信正确的政策措施。而正确的知识只能来源于对历史的科学总结。
历史虽然不会重复,可是历史又往往惊人地相似。有日本学者回顾泡沫经济时期自己的想法时说道:“对于消费价格及批发价格都很平稳而只有资产价格急剧上升这一现象,我以为这只是股票、房地产等特定市场的问题,未必是整体经济的问题。可是翻开历史,同样的泡沫已重复了无数次,而当它在自己眼前发生时却没有想到,真让人羞愧不已。”他人的失败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应以此为鉴,避免再去验证一次。
再看看现在中国的房价,不断地向上蹿升,一天一个价。电视剧《蜗居》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切:房地产商地是怎么拿到的,拆迁是怎么实施的,房地产的利润是怎么实现的,房价飞涨的缘由。可以这么说,每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剧中到自己的影子。这不由让我们想起了当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中国现在的房价,早就远远超出了房屋实际的价值,出现了价格泡沫,如果不能出台相应的对策,中国迟早会像日本那样,等着美国将这个价格泡沫击破。如果真的那样,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中国的经济体系结构多年来,我国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吸引外资、形成了“两头在外”的经济结构,这里的“一进一出”必然产生国际收支顺差。实际上,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与汇率关系不大。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畏惧人民币汇率逐渐增加弹性和渐进式缓慢升值。围绕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争论,本质上反映的是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缺乏弹性和价格信号扭曲的问题。这里隐含着一个恶性循环,就是我国劳动者工资低,因此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又反过来制约了工资水平提高;导致内需难以启动、出
现产能过剩,企业被迫低价出口,形成了中国特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高增长、低工资、低消费”的经济结构。这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