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书所见原文及翻译
古诗夜书所见原文及翻译1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安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夜书所见》原文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翻译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愿睡眠。
  赏析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或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终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伤了。
古诗夜书所见原文及翻译2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解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夜书所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灯火。
  鉴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或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终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悲伤了。
古诗夜书所见原文及翻译3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解释
  ①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②萤∶萤火虫。这里比方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③风簇浪∶风吹起啦波浪。簇,聚集、簇拥。
  译文
  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
  夜黑啦,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犹如微弱的萤火虫的光线,微风吹起啦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犹如化成啦许多闪烁的星星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悄悄地映在河面上。(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啦觉得那么清楚,那么光明。)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啦,变成啦很多颗星星,在河面闪动。(因为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所以河面在微风中起啦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啦诗人对自然景微小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啦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啦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觉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散”字写出啦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把所见到的景象逼
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啦也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