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手难撑汉江山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智勇足备,事母至孝。二十七岁弃魏投蜀,已让诸葛亮的北伐两遭败绩;其法与众不同,赵云战之不下。时人赞曰:“蜀之才俊,无出其右。”然而,他又总被众人严重忽略。《品三国》两册近五十万字终没有关于姜维的只语片言,而与班上玩“真三国无双”的同学讲到他时,也鲜有人对他留有印象。或许太多人读《三国演义》到诸葛亮病逝就不忍往下看了。姜维,这位处于后英雄时代,独撑汉室江山的人物,只能默默承受伤心落寞。
田余庆先生说:“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舞台。”类推之,可想到历史也没给姜维用武之地。我说的不是作战之地,而是大的时代背景。姜维之上,顶着个无能的刘禅,他的身边也没有杰出人才的帮助,由“蜀军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便可见一斑。更要紧的是“益州疲弊”、“民穷兵疲”。可怜的姜维,虽为辅汉大将,却实则生不逢时,守着一个烂摊子。
尽管“内忧”存在,姜维却总顶着压力,坚定不渝地九伐中原。诸葛亮匡复汉室的梦想恰如姜维的梦想一般,诸葛亮走过的“以攻为守”的到路姜维也继续走了下去。他忘不了五丈原上,独立于秋风中的瘦弱身躯;忘不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切切之言。当卧病在塌的诸葛亮将平
生所学著成的兵书二十四篇,独独传与自己的时候,姜维哭拜着接过,同时也接手了一个无法完成的政治、军事重担。
他的面前,站着魏国的“绝世奇才”邓艾与钟会。而环顾左右,似乎又产生单匹马之感。纵然一虎不敌狼,姜维也要先发制人,主动寻求机会。只可惜时事没有给他。
邓艾偷渡无人把守的阴平小路,径取成都,刘禅领十万甲兵出降。姜维断然没有料到成都会有不战而降的局面,也没有料到自己在剑阁苦苦堵住钟会大军终究会是无用。罢了,蜀主即便投降,自己再为他夺回江山便是。姜维寄后主书曰“望陛下忍数日之辱,维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必不使汉室终灭也”。
为此,姜维引全军假投钟会,并策动了邓艾被诛,钟会叛魏的事件。只是,也许是天意真的要决刘汉,恰在姜维、钟会举兵之际,魏兵包围了两人;又或是天意,姜维正敌魏兵,却“不幸心痛转加”。自知大势已去,姜维发出了项羽曾经发出过的感叹:吾计不成,乃天命也。“言毕,引剑自刎。维死后,魏兵”共剖维腹,其胆大如鸡卵“。
不过,项羽之败多因其刚愎自用,咎由自取,但,姜维呢?
恐怕还只能归结于天命时势。徐庶说“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说句惨痛也不客气的话,蜀汉王朝被诸葛亮交到姜维等手中时,已有残喘之态,刘禅、谯周又常怀苟且之心,因此,任姜维是一株怎样的参天巨木,也实难撑起千疮百孔的汉室青天!
可怜汉将,“斗胆尽储亡国恨,九泉应诉武乡侯”。倘若姜维真能再见诸葛,必定长跪于地,泣不成声。而诸葛必然将他扶起,微笑着轻呼伯约。
能看到姜维矢志不渝地继承自己的遗志,诸葛亮便已满足。
能看到姜维驰骋纵横的英雄气概,我们便已知足。姜文姜武照片
小子卒章叹曰:
天水出麒麟,举世共一知。
胸怀三千策,尝驱十万师。
赤胆高风在,白驹岁月迟。
惟叹时不济,日没复何之。
呜呼,引骑破魏忽如飞,未报君恩誓不归!
    长安未见将军面,空向秋波哭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