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口老龄化甚至高龄化的社会情况,有关老年人的起居饮食、健康养生、便捷就医、社区互助、数字化新时代智慧养老等素材,都成为电视栏目中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银龄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一定是“真老人”,可以是中年、壮年主持人,但主持人的思想品质、生活经验和情感能力是做好这类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素质。她或他虽是节目主持人,但应该是老年观众的好朋友、助力者、聆听者,是“远亲不如近邻”般的“近邻”。
一、银龄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有更强的职业素质
如今,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全球正在进入老龄化时代。据世界经济论坛报道: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全球老龄化人口将从7%上涨到20%。到2050年,全球65岁以上的成年人数量将翻一番,达到16亿,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增幅最大。以我国为例,2022年我国正式迎来老年人口高峰,人口老龄化进入新周期。要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需要更好的营养结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体系的保障等,还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来满足老龄化人口高质量生活的要求。这些需求都是电视节目和传统媒体挑选节目选题中备受欢迎与关注的内容。因而一个新类型的节目——
—“银龄类节目”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这种节目需求也要求有越来越多的能被老年观众
认可、信赖、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出现。
袁立年龄为什么银龄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有更强的职业素质呢?
首先,银龄类电视节目是专为老年人打造的电视专栏节目。收视人一般为60岁以上,进入退休生活后的老年人。这部分收视人包括“小老人”和“老老人”。他们经过时光的洗礼,岁月的磨砺,一般都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社会经验,所以很容易想到这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应该就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真老人”。如: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沈力老师,她在60岁时返聘主持央视《夕阳红》节目,深受欢迎,被广大观众誉为“良师益友”,效果很好。但是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银龄类电视节目的需求量增多。越来越多的以老年人为收视主体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由中年、壮年这些在职的节目主持人来担当,他(她)们虽然没有和银龄节目的关键属性——
—“年龄”上的等同,但是他们应该有更强的职业素质来胜任银龄类电视节目的主持工作。这样的职业素质来自于哪里?一定来自于主持人的职业素质的发展过程和丰富的节目主持经验。银龄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应该学习沈力老师,最好也是涉猎过多种节目的主持与播音,比如新闻类节目的播音员,标准的吐字归音,可以让因年龄增大、听力下降的老年人清晰地听清主持人传递的信息。主持人在主持银龄类电视节目时,声音要更加亲切动听,温和婉转,放慢节奏,这样的音、语调、节奏才更能为老年人所接受,让他们听清楚、弄明白,在温和、亲切并放慢节奏的声音表达上,传递对老年人充满关爱的暖心态度,做到真心、耐心为老年人的服务。
目前,银龄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多数还是经验丰富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访谈技巧,并善于做耐心认真的倾听者,这些主持人的技能积累能让一些性格转向孤僻和压抑的老年人敞开心扉,主动在节目中提出自己焦虑的问题,敢于和关系陌生的主持人说出自己家庭的不幸与烦恼等等。这使银龄类节目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好帮手,贴心人。主持人与观众形成的有效互动,使节目内容有用、实用、适用,让观众喜欢看并形成良好的收视习惯。
在老龄化社会环境下,电视和各新媒体平台呼吁要为老年观众提供有温度,有帮助,有幸福感的电视节目。节目中不可或缺的角——
—主持人,如果是一个能给他人带来光和热的人,那么他或者她,也一定是一个无论在什么年龄段都能发光发热的人。所以,这样的主持人有更强的职业素质。这种职业素质是有爱心与热情,还应该有标准的吐字归音,优美动听的音,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与积累都
银龄类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素质与情感能力
◎余薇
【摘要】基于对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人们对拥有健康高质量晚年生活的强烈需求,以及国家倡导活到老、学到老、
做智慧长者的社会氛围,银龄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工作正逢“夕阳无限好”的事业发展期。要成为一名被老年观众喜闻乐见
的节目主持人,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和贴心人,银龄类节目主持人需要有更强的职业素质与更多的情感能力。
【关键词】银龄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素质情感能力亲和力共情力
29
新闻前哨·2023年9月下
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主持人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坚持吐字、气息、发声的训练。合格的银龄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不是在台上说话轻飘、让人没有信服力的人,否则就不能得到有社会经验和岁月积累的老年观众体的认同。所以,这类节目主持人平时还要注重政治思想的学习与提高。特别是要严格规范个人政治思想,传递正能量的生活信息和情感信息,增强人文关怀,急老年人之所急,忧老年人之所忧。
二、银龄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情感能力(一)亲和力
亲和力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主持人有很强的亲和力,就能打破与陌生人谈话之间
的自然回避与交流壁垒,亲和力可以让观众与主持人建立情感信赖,从而顺利完成帮与助之类的节目。通过节目解决生活实际难题,从而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对节目的肯定。银龄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更需要具有亲和力,这是由节目的收视人以老年体为主体决定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中提出的理论认为: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关注情感上有回报,老年人由于自身年龄增大而导致身体活动能力下降,部分人或者因退休而导致社会角的丧失,因社会接触的频率降低而造成自闭忧郁、孤独沉默等性格上的变化。针对这样一些老年人存在的性格特点,银龄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当然不能是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不能有丝毫的趾高气扬、夸夸其谈的表现。银龄节目的主持人需要比别人更能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亲和气质,打破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壁垒,多方安抚老年人因体力上的力不从心而产生的忧虑与焦躁情绪,让观众乐于打开电视机或接触新媒体收听收看该节目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内容。同时,收视体又被节目渗透和呈现的人文关怀情感、健康与学习生活话题所吸引,从而养成固定的收视习惯。老年体把收看收听银龄类节目变成日常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既填补了退休后生活的空闲时间,又充实了头脑,缓解了情绪,还能获得安全,科学的医疗资讯和保健指导,银龄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收视效果就会很好,然而这些都要求主持人要有很强的亲和力。
(二)共情力
汉语词典关于共情力的解释为:共情力指的是一个人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一个共情力高的人能自然地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并与之共情。缺少共情力的主持人不能算符合主持条件的主持人。不能体恤他人
的情感同时也不会分享自己的感情,这样怎么做好节目主持人?银龄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特别要有共情能力,要与老年观众互动,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产生更多的共同话题。“欲要知音多拨琴”,主持人与老年观众彼此深入地交流,产生思想火花与共同感情,这会使节目内容更加生动饱满。主持人的共情能力甚至可以让看似暮气沉沉的老年类电视节目焕发出青春活泼的生机。例如,主持人采访老年朋友因为失眠造成的精神不振,有共情能力的主持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与被采访的老人共情,多角度查造成老人失眠的原因,也许是焦虑下一代的成长,也许是自身慢性基础性疾病的困扰,也许是白天的事过度的激动或者思虑而没有了睡意,等等,彼此交流共情,并有针对性地帮观众提出调整情绪的意见,效果很好。这说明只有能帮助观众解决实际问题的电视节目才是有收看价值的好节目。
主持人提升共情素养,要克服过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要时时关心、爱护、尊重他人。这符合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社交需求中,追求爱和归属感(被关心,被呵护的需求),追求尊重(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千万不要小看主持人在节目中体现的共情能力。形象端庄漂亮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很多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关爱、常被忽视的老年人搭建起情感互动的桥梁,在不同的心湖里涌起有情感的热浪,让银屏内外的人物形成生命的共同体,这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追求! (三)耐心聆听的能力
目前,银龄类电视节目的主题多是以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丰富晚年生活内容为主。内容涉及老年朋友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科学营养的膳食结构调整,良好心情心态的调整,准确的医疗卫生信息的发布,防病治病的医学科普的宣讲等。所以,银龄类电视节目也多以访谈类的节目形式呈现。这样的访谈类电视
节目形式,要求主持人要克服突出自我的意识,学会放下架子,善于倾听。
结语
如今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但同时,国家正在全面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聚焦经济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三者相互促进,互相赋能,更智慧、更惬意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触手可及。银龄类电视节目为老年朋友提供健康养老、科学养老、智慧养老、快乐养老的节目内容。银龄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有更强的职业素质与更多的情感能力,才能服务好节目的收视主体。
参考文献:
[1]陈欢:《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疾病与预防》2022年第2期
(作者单位:上海教育电视台)
责任编辑:肖国莲
30
新闻前哨·2023年9月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