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红领巾》指导老师吴慕清:“电影不要去讲主题,只是讲好一个故事
作者:
来源:《赢未来》2011年第09
        吴慕清
        电影工作者和影视教育者。自1978年在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从事电影幕后制作,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90年代获澳大利亚国家电影电视广播学校硕士文凭,并一直在创作第一线,负责剪辑的影片《漂亮妈妈》在200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参展;执导纪录片《马夫》曾入选2008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电影节的竞赛单元。2004年开始涉足影视教育至今,曾任教于白云高级职业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影视系系主任。
       
        赢未来您认为《红领巾》受到这么大关注的原因有哪些?
        吴慕清《红领巾》表达的情感情真意切,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手法新颖,比如运用了多媒
体的手段,形式上吸引人;再就是通过现场拍摄和后期剪辑对演员表演分寸控制地比较准确。另外就是关系到社会热点问题,而这种与观众的解读有非常大的关系。
       
        赢未来有评论称《红领巾》是真实而讽刺地反映出了中国现实胡歌林依晨”,您怎么看待这些评论?
        吴慕清我觉得没必要把它上纲上线,其实它就是一部好玩的单纯的带有怀旧彩的片子。当然,对于任何影像作品,观众都会有千百种解读,就如《红领巾》,其中不乏有解读认为它是对社会某些问题的讽刺。
       
        赢未来您觉得《红领巾》的主题是什么?
        吴慕清拍片子不要去讲主题,只是讲好一个故事,最后让观众自己去挖掘,这是最高明的一个技巧。UIC学生在创作作品时视角比较宽,不少作品中的故事都反映到了普通人,关
注到了人性的弱点问题。比如《红领巾》中变龙老师的表现虽然夸张了点,但她媚权又欺善怕恶的形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少见的。这其实是人性的弱点在我们这个利益社会中的一种体现——人总是要保护自己,趋利避害。而以一名影视教育工作者眼光看,我觉得,如何去教育小明这样的孩子而不是去抹杀他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更不是以看待异类的眼光孤立他,是值得社会教育学家关注的。
       
        赢未来《红领巾》是影视系毕业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吗?
        吴慕清我们有一批优秀的毕业作品,向歌的只是其中一部。它们不像其他一些大学生片子只关注爱情啊这些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而更多的是关注社会上的人或者事,不管拍摄手法是正统的还是黑幽默的,他们都尽可能地去拓宽自己的社会视野。这些好作品是当今青年学生的一个进步,作为老师我感到很欣慰。当然,我们学校影视系还很年轻,而且比起国外学生作品还有很大差距,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
       
        赢未来大学生拍电影最应该看重什么?
        吴慕清眼光不要太短,不要只关注大学生生活。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