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打女司机事件中的舆论特点探讨
作者:孙怡君 王颖吉
来源:《新闻世界》2015年第12
        【摘要】暴打女司机事件是2015年一起比较典型的舆论事件。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舆论发生了两次转向,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网易新闻和新闻回帖清晰展现了舆论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抽样分析显示,在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舆论的转向并非断裂式的,而是展现了其内在逻辑性和相承性。其次,该事件的舆论中虽然存在着大量非理性因素,但理性和公共性因素一直占有相当比例,并主导着事件的发展。随着事件的进展,舆论更是经历了一个越来越理性化的过程,并最终走向了冷静化和多元化。
        【关键词】暴打女司机舆论转向理性
        一、研究缘起
        “暴打女司机事件是20155月发生在成都的一起交通事件,事件首先由社交网站上流传的一段打人视频引起人们关注。53日晚,新浪资讯台发布该信息后迅速被转载,当
晚就有上万的网民评论和转发。54日凌晨,打人司机被警方刑事拘留,悔过道歉的视频公布。同一天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记录了从两车不文明驾驶行为和斗车过程,引发关注度激增和舆论态度明显转变。在舆论压力下,511日,女司机道歉信发布,舆情再度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互联网发展,舆论转向成为受到关注的社会现象,暴打女司机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不少媒体报道认为,在男司机行车记录仪视频公布后,舆论发生了大逆转,民众从一边倒地谴责打人者,转而众口一词地认为女司机该打,舆论呈现出令人惊讶的断裂状态。这种断裂是否真实存在,两个阶段的舆论有没有内在连贯性?这是本文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在事件最引人关注的第二阶段,也是延续时间最长、受关注度最高的阶段,舆论压倒性地支持施暴方。媒体认为这是民众的非理性、私利性的表现,让人匪夷所思”①,有媒体批评舆论跑偏”②甚至于走向失控,体现了对私力救济的迷恋”“对暴力的崇拜法律意识的淡薄③“让人不寒而栗”④。网络舆论的理性程度涉及网络舆论的意义和价值,在暴打女司机事件舆论的第二个阶段中,这种看似不理智和私利性的舆论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是本文予以关注的第二个问题。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根据事件发展历程,分析各个阶段的舆论情况和不同阶段的舆论变化。
        二、研究方法
        1、抽样与样本
        暴打女司机事件中,网易新闻较早转载了事件第一阶段中《华西都市报》的新闻报道,在同类网站中成为舆论集中讨论的场所。事件发展的各阶段,网易新闻论坛都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数量和持续性的讨论,构成了质量较高的网络舆论样本。
        53日到511日,网易新闻中受到网民集中讨论的事件新闻贴共有6篇,对应着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2篇对舆论扭转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关键报道的参与度最高。
        经过统计的三个阶段舆论关注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可以明显看出,暴打女司机事件的第二阶段是舆论讨论的一个高峰期,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舆论关注量猛增,随后的第三阶段,舆论关注度有所下降,事件逐渐走向冷却。
        本文选取三个阶段中4篇参与度指数高的新闻贴(《成都一名男司机把女司机拉下车后痛殴(图)》《行车记录仪拍下成都女司机被暴打前情:连续变车道》《成都女司机被殴事件细节:两次斗车互相喊话》《成都被打女司机致歉:驾驶陋习一定改》),将网民讨论作为样本。为了获得特定阶段中的舆论态度,研究为4篇新闻回帖的样本范围设定了时间限制。在三组新闻贴下,我们从网民评论中各抽取800条进行整理,为了保证搜集的回帖的质量,排除了那些没有实际内容或者重复的回帖。
        2、类目建构
        本研究由二位编码员进行编码。在正式编码前,两位编码员首先抽取200条帖子,对网民态度类型、态度原因和网民关注角度类目进行预编码,然后根据结果修改编码表。当编码表确定后,编码员对评论进行正式编码,然后核对编码结果,讨论编码中出现的问题。在取得编码经验后,分别对全部的2400条回帖进行编码,通过数据库软件筛选出二人的不同编码后,由研究者对不同编码的帖子进行最终确认。本研究内容编码类目如下:
        1)网民的态度类型
        事件中舆论态度强烈而鲜明,网民的态度类型大致分为三类:支持、反对和中立。
        2)网民持某种态度的原因
        网络评论中态度选择的背后存在某种原因,对态度原因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舆论发生变化的原因。针对实际情况,事件的三个阶段中有着具体的原因类目。
        3)网民关注的角度
        网民关注的角度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方面:法律、道德、公共安全、舆论力量、固有成见、情绪宣泄。可以分为理性/非理性,公共利益/私人利益两个维度。车震门事件
        三、研究发现
        1、第一阶段舆论分析:支持女司机的舆论超过反对女司机的舆论
        按照以上类目建构,通过抽样样本分析,第一阶段网络舆论态度的统计情况如下:
        支持女司机的观点占58.5%,反对女司机的占38.75%,持中立态度的占2.75%。在事件开端,舆论的立场就非常鲜明。支持女司机、反对男司机打人行为的态度占大多数,但仍有38.75%的人反对,蕴含着舆论转向的因素。
        对女司机抱支持态度的人中,17.125%是从法律角度作出的判断,41.375%是从道德角度作出的判断。道德性因素在该阶段支持女司机的舆论中占优势,而道德因素具有不稳定性,极易从理性判断变为非理性的集体情绪宣泄。
        38.75%反对女司机的原因中,肇事逃逸14%)和危险驾驶3.875%)是从公共安全角度出发作出的理性判断,而猜测细节11.875%)和标签化8%)是网民一种预存立场的表现。
        可见第一阶段舆论已经暗藏扭转性因素,为第二阶段舆论的转向埋下了伏笔。
        2、第二阶段舆论分析:反对女司机的舆论成为压倒性的多数意见
        事件发展第二阶段,网络舆论的编码和统计结果如下:
        从第一篇文章发布时的5320 2330,到第二篇文章发布后的5419 3933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支持打人者从原来的38.75%一跃为90%,而反对打人者的声音从原本的58.5%迅速降至与中立立场相同的5%。这证实了舆论转向的存在。这时,舆论态度变得高度统一,任何非主流的态度观点都会遭到网民的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