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营,男,汉族,196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陕西省三原县农广校副校长。吴金营同志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20多年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由于扎实工作,业绩突出,2002年被提拔为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担任领导职务后,他带领学校一班人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技能素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当地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良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用脚板丈量全县每一寸山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直接与农民众相联系,与经济生产相结合。因此,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好调查研究等基础性工作。
为了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他带领全体教职工,深入全县14个乡镇,205个行政村,1302个村民小组,对各村的的产业结构状况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分析研究,编制出了实用可行的培训方案。从而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了翔实的农民素质基础数据,进而指导
全县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机构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说起来大家似乎觉得不可思议,上任之初,三原县农广校经费捉肘见襟,没有车辆等交通工具,下乡搞调研全凭搭坐城乡小班车。有些偏远乡镇的山村没有通上班车,他就凭着一双大脚板跋山涉水,走村入户。为此,磨烂了好几双皮鞋,穿破了好几双袜子,脚上起了好几个水泡。后来他下乡时干脆就不穿皮鞋,改穿农村妇女手工纳制的“千层底”,这样不仅耐磨,而县脚板能舒适一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吴金营同志充分掌握了全县农村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住了农民的技术需求,从而为以后有的放矢的开展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培训课堂办到田间地头去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问题。国情决定了不可能把农民众都召集到有围墙的校园里组织长线学历教育;中国农民教育更多的理性选择就是短期的实用的技术培训。
在准确把握农民技术需求的基础上,为了迅速把农业技术和其他生产技术推广普及到农村一线去,吴金营同志和三原县农广校因地制宜,根据生产需要进村办班,把培训课堂办到了田间地头。记得创业初期,一穷二白的三原县农广校,为了尽快打开培训局面,吴金营他们经常是背着干粮下乡进村,深入村组,喊东家,叫西家,召集大家来参加培训。那时候,众
对生产技术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深刻,许多人要经过生产队长或村小组长反复动员才慢腾腾的来听讲,像听“社戏”一般参加培训。有一年的秋天雨比较多,他们在一个村子里举办针对雨季实施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班。技术员正在讲解时,突然下起了细雨,露天会场里人开始骚动,许多人打算离场回家。吴金营他们看到雨不是很大,为了让大家能及时把技术掌握到手,并且对于经费紧张的农广校来说,组织这么一场培训是不太容易的,吴金营他们没有去拦阻离场的众,而是自觉坚持坐在前排专心听讲。雨水顺着农广校工作人员的脸庞、衣襟,滴滴嗒嗒的往下流淌。在场的众慢慢安静下来,一些已经走开的众又回来了,继续坚持听课。去年,三原县许多地方的桃园流行一种疫病,许多果农面对大片桃树死亡的灾害束手无策。吴金营他们及时组织购回有关技术手册,并邀请了高级讲师李建国老师下乡开展不间断的流动培训,为当地果农挽回了不少损失。实践的信誉是最大的信誉。从此,三原县农广校的技术就成了热线,县农广校彻底告别了以前“农民培训”的尴尬困境,终于实现了“农民培训”的可喜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吴金营所在的三原县农广校,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农村一线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解决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特别是吴金营同志一年到头几乎很少休假,常常是一打电话就在乡下某个村子里正组织培训。今年“五一”假日,就在许多人携妻带子外出旅
游的时候,吴金营同志和三原县农广校职工却主动放弃休假机会,积极在马额镇、新兴镇、嵯峨乡等乡下组织技术培训。原因是今年三原县一些地方的苹果树因遭受冻害,果树发芽率和坐果率严重受到影响,为了尽快使众掌握防治方法,尽可能降低生产损失,他们邀请曾获陕西省“2007年感动我的人”荣誉称号的果树专家仵继岗老师,在五一期间连续五天组织了技术培训,每天2场,一共办了10场讲座。每场培训众都是自觉的早早来到教室,仔细聆听专家讲解,认真观看专家示范。培训期间每次进行专家与农民互动时,农民众纷纷踊跃举手,主动提问。看着那一张张渴望知识与技术的或是布满皱纹,或是充满朝气的脸庞,给了吴金营他们莫大的欣慰。即使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他们也无怨无悔。
近年来,吴金营同志和三原县农广校依托县政府确立的“粮、菜、果、蔬”四大支柱产业,在全县确定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35个,遴选专业农民1400名,每年开展培训200余场次,进村指导400余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3万多张,培训农民3万余人,通过“进村办班,以班促户,以户带组,以组带村,以村带乡”的示范带动模式,实现了全县农民科技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如今,三原县农广校这个在县上来说不起眼不红火的小单位,在三原县四十万农民众心里却有着沉甸甸的份量。
带好一支能战斗的培训队伍
----打铁先得自身硬。没有一支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的培训队伍,培训过程以及由培训过程所累积的培训效果就无从谈起。三原县队伍建设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曹云金是谁为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培训队伍,更好的服务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吴金营同志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不少工作。
首先是解决培训师资问题。除了加强本校现有教职工继续教育提高外,他还积极协调从农技中心、畜牧站、农经站、园艺站、农机总站等单位抽调具有中、高级职称,热心为农服务,业务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58人,并聘请周边大专院校和省市专家、教授数十人,组成技术培训专家库,依据各人专业特点编排不同课程安排,根据培训计划进村入户进行培训指导。同时组织农民土专家、乡土人才和乡村科技能人等,发挥他们长期扎根农村的生活特点,通过他们现身说法,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并就近对农民进行常期技术指导。
其次是编撰实用培训教材。每年他都要从农广校有限的资金中挤出一部分,为科技推广示范村订阅《陕西农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杂志30余份,购买科技光碟4000余张,从网上下载复印各种资料3万余份。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在总结多年科技培训推广经验的基础
上,主持编写了《苹果高效栽培技术》、《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户用沼气安全生产与三沼综合利用》等科技书籍,共印刷2.4万余册,全部免费发放给众,供众查阅学习。
再次是严明培训纪律要求。他和农广校全体职工约法三章:规定培训教师进村办班,每场次都要有众听课签字,确保培训落到实处;规定按标准发放给教师补助,一律不允许工作人员接受培训村组招待用餐;规定培训过程中只能授技术,不允许带有倾向性的向众推销某种农药、饲料或者其他涉农商品,以免众把培训办班误解成推销活动。
最后是建立后效评估机制。每场培训结束以后,他都要随机一定比例的参训农户,让农民评价教师授课水平,对多数农民不满意的教师予以解聘,以确保培训能够与农民需求对接。每次培训时都详细记录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每个村子整体培训结束以后,他们都要及时安排人员,回访众了解技术掌握程度。
探索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
----其实对于大多数地方来说,做好一场培训并不难,难能可贵的是长期坚持,更为可贵的是
出农民培训的长效路子来。吴金营和三原县农广校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迪。
作为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老农广人,吴金营同志在如何建立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问题上,结合上级安排和三原县实际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从三原县农广人今年引以为自豪的“三件大事”中,可以给我们许多思考。
一是在全省首开15个致富早班车村级广播站。2008年3月份,县农广校为了扩大培训覆盖面,使更多的山区农民众及时接受现代技术和信息,三原县农广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经过广泛摸底调查,在大程镇荆中村等15个示范村建立致富早班车广播站。每个广播站配发扩大机1个、喇叭2个、麦克风1个、实用技术磁带等。定期播放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国家政策、法律知识等,通过耳濡目染,使培训层面延伸到每户农民。现在,这15个村子的广播站每天都在定时播出,沉寂的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二是在全省首开“村官大学生”培训班。在省委组织部、咸阳市委和三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4月份三原县农广校首届“村官大学生”培训班正式开班。培训班通过农广校办学体系,从全县村组选拔了45名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集中进行中央农广校中专后继续教育
(相当于大专学力)半脱产学习。教学计划由中央校原定的12门课程调整为19门课程,每学期集中脱产学习15天以上,以确保村官培训实现“双提高”目标----一方面提高技术水平,更好的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示范带头人作用,另一方面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中坚力量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阳光工程转移培训。农村要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改变农民众的认识、能力、素质、水平。吴金营和三原县农广校一班人不仅重视务农培训,抓好农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同时也不遗余力的抓好非农培训,积极推动一大批农民转移从事非农行业。今年5月份,三原县农广校举行简单仪式欢送阳光工程学员外出就业,省市阳光办和三原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前来参加活动。吴金营他们现场向所有外出学员每人免费发放了行李包、矿泉水和面包等,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给5名品学兼优的家庭贫困学员发放了自强补助金。其中一个叫孙盼的学员是个孤儿,但她意志坚强,好学上进,并且积极帮助其他学员,县农广校给她发放了500元的补助金,还有其他4名学员分别领到了300元补助金,以勉励他们积极上进,自强不息。也许在我们其他人看来,这点钱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户来说,这已缓解了他们相当一部分压力;对于经济上并不十分富裕的县级农广校来说,已属难能可贵。用吴金营同志在送行仪式上的简短发言来讲,“今天送你们出去,不单是为了让你们打工挣钱,
更是希望你们能学到更好更多的本领,回到家乡来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走上富裕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经过吴金营同志和三原校农广校一班人的辛勤工作,近年来为三原县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骨干和技能型人才,使各项农业新技术都能迅速的向全县推广普及,每年为农民众增加收入300余万元,受到了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仅在果区长期开展的果树“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关键技术培训一项,就使果区农民的收入由原来的人均收入800元增加到5000元。2007年世界粮农组织到三原农广校考察农民培训工作,对该校的农民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三原县农广校被农业部和团中央授予“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集体”,多次被市农业局评为农技推广先进单位。吴金营同志个人也连续几年被评为咸阳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先进工作者,三原县农业局先进个人,同时被评为陕西省阳光工程培训先进工作者,咸阳市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