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两忘  逍遥太虚
女孩子学什么有前途
――庄子
导语:他是扶遥而上九万里的大鹏,他是栩栩然飘飞的蝴蝶,他是濠梁下从容的游鱼,他是濮水滨曳尾于涂的龟,他是一个会飞翔的人,无羁无绊,自由飞翔,他是后世文人无路可走时,那棵可以守望月亮的树,是永恒的精神家园
【知人论世】
1.人物简介
林俊杰恋情庄子(约前369年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东北,
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县)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宫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东莞市中考成绩查询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浪漫主义彩,并采用离言故事形式,富有.幽狱讽喇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危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2.个人履历
  (1)幼年好学
  公元前369年,宋辟公(前380一前340在位)十二年,庄周生子宋国蒙城。相传,庄子自幼璐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
  (2》漆园之吏
    宋辟公在位时,曾任漆园吏。对漆园吏,社会上有两种解释,一说以漆园为古地名,庄子曾在此作官;另一说为庄子曾在蒙邑中为吏,主督漆事,所以可以看出漆园吏即漆园的主管官员;也有人认为是漆园的小吏或小工,但确是一个地位不高的职位。
  (3)辞官著书
    前340年,宋辟公卒,其子剔成继位。前338年,宋君剔成之弟逐兄篡位,在位52年,谥号康王,是中华历史屈指可数的暴。庄子在宋康王篡位后辞去漆园吏,安贫乐道,滑稽放言;寓言讽世,痛诋专制。从庄门弟子后学在“外杂篇”中记录的庄子言论来看,庄子撰“内七篇’时尽管极其慎言,但生活中却极其敢言。《杂篇·列御寇》记录了庄子对宋康王的评论,
(4)终身不仕
  楚威王听说了庄子大名,派两位大夫去聘他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5)晚年会友
  宋人惠施担任魏相长达十八年,在漫长的宦海生涯中获得了罕有其比的丰富庙堂见闻,在其晚年与庄子日夕盘桓、频频斗嘴的过程中,也成为庄子了解天下专制制度不可或缺的间接经验。惠施死后,在这十四年,庄子完成了千锤百炼、打磨一生的最终思想,就是不朽的“内七篇”
3. 奇闻轶事
⑴曳尾于涂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先去表达他的心意:“我希望将国内的政事委托先
生!”庄子持着鱼竿头也不回,遂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国王把它盛在竹盒里,用布巾包着,藏在庙堂之上。请问:这只龟,宁可死了留下一把骨头受人尊贵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两位大夫回答说:“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庄子说:“那么,请便吧!我还是希望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
(2)鼓盆而歌
庄子妻子死的时候,惠子去吊丧,看到庄子正蹲着"鼓盆而歌",惠子便责难他说:“相住一起这么久了,她为你生儿育女,现在老而身死,不哭也罢了,还要敲着盆子唱歌。这岂不太过分了吗?” 庄子却有他的道理:当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没有感慨呢!可是我经过仔细省察以后,便明白她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还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还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而成气,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现在又变而为死。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全是顺着自然之理。人家静静地安息于天地之间,而我还在哭哭啼啼,我以为这样对于性命的道理是太不通达了,所以不去哭她。(《至乐》)
4.思想主张
⑴庄子思想的哲学高度——泯灭一切是非标准的相对主义
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存在:代表作《齐物论》、《秋水》
不分是非:“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不分大小寿夭:“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计算机应用软件不分美丑:“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绝骤。”
人也是相对的存在:“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秋水》篇集中阐述了相对主义,河伯“望洋兴叹”,借北海若之口说出:“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⑵、庄子思想的人生体验——逍遥无为,一切顺应自然
尊重人的本性,崇尚自然。代表作:《秋水》、《应帝王》
对人的现实生命的认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对人的精神状态的认识——逍遥无为,物我合一
 《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李荣浩蔡依林合影 《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
 庄子的养生哲学——安时处顺。由《养生主》到《逍遥游》)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就象一棵难看的树大家认为它无用,有一个木匠他要一棵树作房梁 ,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树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但从庄子
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使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5. 创作及艺术特
今本《庄子》为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
,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的伟大哲学家,又富于诗人的气质。他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6. 后人评价
鲁迅:  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闻一多: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李泽厚:  “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胡文英:  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
于丹:      如果一定要用一种彩形容《庄子》的话,我看《庄子》是白的,如果用一种温度形容庄子的话,《庄子》的温度比论语要低。说得有点玄妙,却没有跳出儒道相争的泥潭。
7. 成语沙龙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黄雅静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
稊米大仓:比喻非常渺小。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有专长的人。
8. 庄子名言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无涯追有涯,岂不殆哉!)《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2)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3)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 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