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浪漫主义的源泉是上古神话,神话以它奇妙的幻想启发着后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力.并以它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得题材,先秦时代,受神话影响最深,走上浪漫主义道路的于散文方面是庄子,于诗歌方面是屈原.他们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基本上处于相同的时代(屈原约前340——前278,庄子约前369——前286)。同样接受过中原文化的影响,所以二人身上具有很多的相同点,但同样对当时的政治现实很不满,同样崇尚人格美。但最多的还是不同点。
  一 相同之处
  1、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剧本格式
  庄子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朐箧〉〉)“圣人不知,大盗不止。”“绝圣弃之,大盗乃止。”“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以论议〉”对于现实社会他既如此憎恶,在其心目中自有一个理想社会存在。〈〈至乐〉〉篇的寓言:庄子到楚国去,在路上见到一个髑髅。庄子想让髑髅复活,髑髅却托梦给庄子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亦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利,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可见他所向往的,先是一种没有君臣之别,不受束缚的生活。《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也就意味着泽雉宁可自由自在地过艰苦的生活,却不愿在樊笼中养尊处优。这种向往跟他的崇尚自然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并且他视相位如腐鼠,视忠君为可笑,决不应千金之聘,决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为着他心中的理想,他还要达到“吾丧我”的境界,并在《人世间》里提出了“心斋”的论点。
灵蛇髻中国军事院校  屈原更是理想主义者,他对当时战乱分裂的社会很不满,他心中也有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楚国要富强壮大,要重新恢复统一,并出现唐虞三代那样的盛世。从〈〈惜往日〉〉可看出他的法治主张:实行法治和举贤授能,统一全国的理想。〈〈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是我衷心喜爱的事啊,纵然为它死上多次也不后悔半点,可见他的理想与愿望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及对腐朽势力的贪婪、嫉妒、荏弱的揭露和批判并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叹。〈〈离骚〉〉及〈〈九章〉〉就是他追求理想、反抗邪恶的战斗历程的形象反映。
2、崇尚人格美的倾向
崇尚人格美是屈原和庄子的浪漫主义创作所力倾的,他们都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保持性行高洁的人格。
庄子在精神生活上,追求自由而高昂的境界,鄙视凡俗。《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中,他一就描绘了大鹏鸟的伟大而高傲的形象。鹏鸟硕大无比,在其鼓翼起飞时海水激荡,狂飙起涌,及其展翅天际,由下方的一切在其眼中都不过是春日泽中游气和尘埃一样的渺小,整个下界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这就是庄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的形象写照: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并且庄子认为天下沉浊,社会太黑暗,所以不为金钱所惑,不为高官显位而动心,不愿与统治者合作,在《庄子》一书中有记及楚王用重礼聘请他为相,被他所拒绝的事,此外,庄子最藐视那 些溜须拍马、厚颜无耻、不择手段、逢迎主子、骗取高官厚禄的小人。如《列御寇》篇中他与宋人曹商,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庄子道直秆宁肯穷困终生,也不与小人混迹。
屈原同样具有这种高尚的人格,他不愿与旧贵族同流合污,为使楚国富强状大,最终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进行不懈努力,他所强烈坚持的两项主要原则:实行法治和举贤授能大大触犯旧贵族集团的利益。所以“制宾夺稿”实际上并非屈原与上官居大夫个人之间的斗争,
而是楚国新旧两派政治势力进行搏斗的表现。正因为这样屈原才遭到整个旧贵族势力的排挤与打击,虽进行了坚韧顽强的斗争,但遭受的却是越来越严重的迫害,被谪居汉北,被放江南,流放到湘西地区的深山穷谷,为了不当俘虏,又再下沅江,穿过洞庭湖而至湘水流域,最后就在长江东北的汨罗江没水自杀,从身殉国。虽然遭遇如此坎坷,他仍然保持了坚强的斗志,无论处境多么严酷,他都坚信他所斗争了一生进步理想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在这期间《哀郢》、《涉江》、《惜往日》都证明了这一思想,《衷郢》对腐朽的旧贵族势力作了极其尖锐有力的揭露,对国家人民以至楚国的山川风物倾注其深刻的眷恋,在这之后又写了《涉江》从诗中可看出,无论处境多么严酷,仍然保持坚强斗争的性格,同时也坚信他所为之一生的进步理想,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在死之前的《惜往日》对他自己一生的斗争作了最终的概括,使人清楚地看到他最根本的思想主张,就是出于爱国主义而强烈要求在楚国实行法治,使国家富强起来。然而由于楚国的旧贵族势力极其强大,他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私利,必须支持“背法而心治”,所以屈原的理想与主张尽管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还是被反动的旧贵族势力所催残,以至于扼杀了,所以他的诗篇充满了壮美充满了高洁。
二、不同之处
1、因出身经历不同而导致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是战国时代宋国蒙人,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也就是都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学者,都有闪光的文章著世。但由于出身经历不同导导致迥异的态度,使他们作品的风格不同。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的老子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善于自我安慰,他是哲学家、思想家兼文学家,但庄子这样知识分子,只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社会地位相当低,不得不承受种种束缚和压迫,如果他胆敢反抗,就必然会带来更大的不自由,他出于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对政治始终抱着一种疏远和冷峻的态度,对统治者始终抱着一种反抗的不合作的态度“终身不化,经快吾志焉”。所以他的作品也带有疏远和冷峻的风格,同时还带有超然。
而屈原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并且本身就是贵族,曾任三闾大夫和左徒之职,并且楚民族独特历史发展进程形式的热爱祖国,顽强不屈、勇于进取的精神流淌在他的血液里,滋养了他的爱国激情和持正不阿、奋斗不止的抗争精神。所以他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国
势的兴衰。
520表白由于二人不同的政治态度,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庄子做文章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批判社会 ,而在于崇尚自然,在于为困境中的人类寻精神的家园,他为人只是内心炽烈、激世之情无法掩饰的自然流露。洒脱超然,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他致力于对世俗价值的超越,对人生困境的超脱,故创作风格冷峻超然。
丁海寅
而屈原的终极目标是中国最终要重新恢复统一,并出现唐虞三代那样的盛世,故他致力于法治,而时刻担心祖国的现实、民族的前途,对朝野上下的贪婪愚忘之风的迫害贤良,祸国殃民的小切齿痛恨,对自身的价值和也所坚持的理想充满自信,所以他愤概难平,种种忧怨,郁结心头,故浑融为一股悲慨愤激之气,形成了屈原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郁愤缠绵的风格。
2、因思想不同而形成了迥异的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和屈原政治态度迥异,故形成了创作上不同的浪漫主义精神即消极与积极。
庄子的作品始终葆有平民分子的强烈愤世精神,由于他为人正直不阿,不媚权贵,不屈于
权势利益,所以他对社会上的许多丑恶现象都能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抨击(用辛辣和冷峭的文字〉。如《养生主》中对当时骄奢淫逸的统治者的批判精神,《肢箧》中“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不治矣”。对国君、诸侯表示了极大的憎恶,所以他对黑暗社会是大胆的揭露和批判;对邪恶势力是冷嘲热讽,嬉笑怒骂,但对美好事物是热情赞美歌颂。他歌颂残疾怪人的高尚情操,对所有有德之人,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赞美“德人”说:“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庄子的浪漫主义,更多地歌颂自然,要求个性解放,探索人生自由的理想境界,这是庄子浪漫主义的突出精神。
屈原的作品始终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他孜孜不倦的追求进步理想,他的崇尚的品格充满了他文章的自始至终。如《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他以强烈的爱国感情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写下了这篇中国古代文学中罕见的抒情长诗,屈原虽然身处逆境,在思想上产生去留抉择的激烈冲突中,仍坚持着进步的理想和崇高的品格,所以屈原的诗篇是壮丽的,他的浪漫主义是用奔放的语言和瑰丽的想象来塑造,从而表达了他的节操,志向,忧患,理想,从而抒发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这是屈原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3、消极浪漫主义与积极浪漫主义
芦叶船
虽然屈庄二人都 对当时的社会充满着强烈的不满,但庄子不到出路,所以他的作品常主张采取避世的态度,而偏重于内心的快安宁、舒畅,不是积极地会创造一个合乎自然的环境,并将死当作了人生的最终解脱和真正的快乐,从这一点上说,庄子的哲学是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所以庄子的浪漫主义是为他的无主义,悲观厌世的人生服务的,所以我们说庄子的浪漫主义是消极,庄子的消极浪漫主义常引起没落阶段的共呜。
而屈原作品却无论处境多么严酷,但仍保持坚强的斗争性格,同时也坚信他所为之斗争了一生的进步理想,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以及他追求理想和光明的进取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都显示其积极的一面,并且他积极参与现实政治,提出了“举贤授能”,实行法治,他反对当时的贵族制度,主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主张整顿朝纲,明政治,由于他这些富国强民的理想和措施以及一生的不懈努力,我们说他是积极的浪漫主义。
  4、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的不同
  庄子主张:“得意而忘言”。主张不拘泥于语言文字,借助比喻、夸张、想象、象征、暗示等方法,发挥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去联想、想象、领悟无限的“言外之意”,以获得比语言
文字已经表达出来的更为广阔的内容。他的夸张新奇怪诞如《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其广数千里,不知究竟有多长。又说有鸟名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样的恢弘气度古今独此一人。他的夸张令人惊叹,令人倾倒。他的比喻千姿百态、变化莫测。有明喻,有暗喻,宣颖曾评论说:“庄子之文,长于譬喻,其玄映空明,解脱变化,有水月镜洗之妙。且喻后出喻,不啻峡云层起,海市幻生,从来无人及得。
    屈原则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奇特的情节、境界,这是屈原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他的《离骚》从“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以后,尽情刻画了诗人上天下地,神游天国的活动,字里行间出现了一系列众多的神话人物和神域.如《离骚》中神游天国的一段描写,日神羲和为他驭辔,月神望舒为他导路,雷师为他具备行装,以至风鸟、飞龙、云霓都供他自由驱使,扶桑,咸池,不周,都是他所至的地方,其想像三大胆,构思之奇特,幻想之丰富,古今罕有。还出现了众多灵异事物,所以这些又都一齐围绕着诗人的行止旋律,以诗人为中心组织出了一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壮阔画面。其中最能体现这一手法的是四次求女,即一求“高丘”之神女,二求洛水之宓妃,三求有娀之侠女,四求有虞之二姚。诗中的浩荡仪仗队伍的呼拥下突然
驻足楚国上空不忍离去则,把诗人对理想的孜孜以求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现出来。
善于利用,发展民歌的比兴手法,求象征他与楚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如《离骚》长诗中所创造的合人感到奇异而绚丽多彩的“香草美人”世界。即以披香戴芳、饮露餐英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之高洁。
总之屈原吸取人类童年时代的神话思维,描绘了神游太空的宏大场面,展现了一个极富于幻想的诡异神奇的世界;复通过的空隧道,召集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往圣先贤上场,展现了足为人们明鉴的往古世界;又继承古老民歌的比兴传统,比香花美草、男女情思为象征,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情致缠绵悱恻的香草美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