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
1、林君,男,1966 年11 月13 日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任,Scientific Reports、 中国稀土学报 (中英文版)和发光学报编委。1989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95 年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无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6-2000 年分别在香港、德国和美国做访问学者及博士后。1997 年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王宽诚奖学金;1999 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2000 年4 月回国工作;2001 年获得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2002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中科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中获得优秀;2004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7年入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自2000 年回国以来一直从事纳-微米结构发光材料的控制合成、形态结构和性能调控及其在显示照明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在各种稀土发光材料的形貌控制技术(包括核壳结构球形发光材料合成技术)、发光薄膜及其图案化技术、特FED发光材料、多功能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在生物成像和药物控制传递与释放等方面做出了具有原始创新和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曾经/正在承担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一项、重点项目两项以及若干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2009年2014年分别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均排名第一);201
4、2015、2016连续三次入选“汤森路透全球材料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录。 至今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如Chem. Rev.、Chem. Soc. Rev.Mater. TodayJ. Am. Chem. Soc.、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Chem. Mater.等上面发表学术论文500 余篇,截止目前这些论文共被他人引用27000余次 (H指数= 87);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应邀参加和参与组织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80余次。
2、史林启,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所长,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开始在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工作,2003年11月-2004年5月先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作访问教授。主要从事纳米药物和自组装生物活性材料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及“973”项目等多项,相关研究在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  Accounts Chemical  Research,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他引3000余次,授权专利3项,参与编写专著(含译著)3部。2004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7年任中国 《高分子学报》编委,2008年任《离子交换》副主编,2012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有关安全玻璃膜片和专用
树脂的两项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3、侯仰龙,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功能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纳米生物医学与能源领域的应用探索研究。发展了单分散磁性纳米材料的通用制备方法,提出了自下而上的纳米耦合磁体化学制备新策略、探索了磁性纳米颗粒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与的应用。迄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在国际和各类双边会议上作大会或分会邀请报告40余次。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200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北京市优秀人才(2009)、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2009)、青年科学之星新人奖(2010)、北京茅以升青年科技奖(2011)、绿叶生物医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2)、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3)、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10余项课题。现任Advanced Science (Wiley)、Scientific Reports (NPG)、Science China MaterialsRare Metals等期刊编委,中国材料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4、王树男,1972年4月生。1990-1994河北大学化学系, 学士; 1994-1999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1999-200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博士后;2001-2004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后。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光功能有机共轭分子体系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应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Rev.Acc. Chem. Res.Chem. Soc. Rev.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rotocol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目前担任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杂志执行主编(Executive editor),Langmuir (2011-2013)、《化学学报》、《中国科学-化学》、Scientific Reports、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科技导报》以及Materials Horizons等杂志编委或顾问编委。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1)、第三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1)、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1)、入选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2013)、Tarrant Visiting Professorship of Organic Chemistry of University of Florida(2013)、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第一完成人)、The 2nd Ewha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in Chemistry and Nano Science (2014),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5)以及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6)。
5、梁兴杰,男,中科院纳米科学卓越中心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生物材料和纳米医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膜分子生物学室获得博士学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国家肿瘤研究所 (NCI)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 (NINDS), 帕特神经科学研究中心(Porter Neuroscience Research Center), 外科和分子肿瘤神经实验室工作。回国前做为助理教授在Howard University医学院放射医疗系从事纳米药物分子在动物体内的分子和细胞成像研究。   200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现为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Biophysics Reports》 和 《Biomaterials》 副主编, 《ACS Nano》 顾问委员会编委, 《Current Nanoscience》, 《Advanced in Nano Research》,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Theranostics》, 《Biomaterials Research》等杂志编委及《Biotechnology Advances》杂志客座编委。现为纳米生物医药专业委员会专家组 副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制剂专委会委员;中国材料学会纳米生物材料分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兼职研究员;天津大学 兼职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兼职教授。2004,2005,2006 连续三年获得NIH优秀科研奖("Fellows Award for Researc
h Excellence")。2010获得国务院政府有突出贡献专家(自然科学类),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生物材料和纳米医学),2012年获得中国药学会青年药物学家奖, 201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奖,2014年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奖”,2015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2015年中国科学院-BHHB(必和必拓)导师科研奖,2016 年度中科院-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CAS)导师科研奖。研究方向为纳米药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优化和功能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中的生物机制。研究领域:Nanobiotechnology,Drug delivery system,Gene therapy, Drug resistance, In vivo imaging.
6孔德领,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至1997年先后在南开大学进行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习。1998至2003先后在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训练,2003年回国。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2004年至今担任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心血管组织工程”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6年入选国际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会Fellow(FBSE)。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研究方向:心血管生物材料组织工程主要开
展小口径人工血管、干细胞和药物递送相关研究
7王琛,1964年7月出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2年5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3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95年7月至2004年4月在中科院化学所任研究员;2004年4月至今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扫描隧道显微术的原理和纳米尺度上物质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现象研究。近年来,在疾病相关多肽的组装结构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发展多肽纳米结构的疾病检测与技术。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等,现为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系北京大学化学系、吉林大学化学系、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兼职教授。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在Chem. Soc. Rev., Proc. Natl. Acad. Sci.,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中英文论著4部。
>史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