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
投稿邮箱:jyxdhbjb@vip.163
肝癌症前期的18种预兆课程与教学
吴迪文静庄子生于战国中期, 名周,宋国人。庄子继承和2023年春节放假
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对秦汉的黄老之学和魏晋玄学, 以至于宋明理学都产生深远影响。《庄子》共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也是庄子思想中最有魅力和最具特的部分。在《逍遥游》这部浪漫主义杰作当中表明的庄子的观点是认为客观现实中的万事万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由于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导致人的精神自由缺失,如果想恢复人的精神自由,就必须要无所依,无所待。
销售培训一 无待
《庄子》中没有“无待”这个词,郭象的注当中提出了“有待”和“无待”两个概念,“无待”的思想也成为《逍遥游》的思想核心之一,《逍遥游》用的是寓言和论对的方式,也就是寄寓于言的方式,将这种自由理念境界表达出来。“有待”是事物间的相对关系,这也包括一些思想的束缚。“无待”是事物间的绝对关系,当然也指思想无拘无束。《逍遥游》所指的“无待”并非我们所认为的物质方面的无所存在,不是客观环
谷歌街景境对我们的束缚,而是一种理念的拘束、认识的局限,打破思域的樊笼所得到的无待就是庄子的“无待”。
从庄子的寓言可以看出,“小大之辩”说明逍遥是有待的,“无己无功无名”说明逍遥是无待的。飞禽鸟兽的“游”都不是逍遥的,而“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也都是和小兽一般的为功名利禄所累,他们做不到“无名”——心胸狭窄,计较得失,甚至御风而行的列子也有凡心俗念。万事万物在客观上都会有所依待,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这种关系,只不过我们的认识要超脱这种“及物”的关系,同样处于“乘天地之正, 而御
六气之辩”的环境下有“神人”处“藐姑射之山”,他“肌肤若冰雪, 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 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以至于进入“无己”、无用的本真,在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缚,抛弃众所累,类似处于后人郭象所说的“玄冥之境”才能达到逍遥所追求的自由境界。“无己”、无用的的本真推及开来像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那样的“无功”之劳。“无待”不仅打破了肉体的限制,而且精神上冲破了心理的遮蔽。
二 自由
中国和西方的“自由”指的是不同的方面,西方的自由是一种权利,一种本体论的概念,而中国的自由是一种自在的心境。当然,庄子所讲的自由不是鸟兽所要的放任自由,他的灵魂和精神的存在也不是
放荡不羁和无所适从的,而是一种遵循天道物变的,无待而融于其中的自由。这种自由甚至可以没有因果,没有逻辑,甚至不以存在而存在,庄子也成为一种超越于虚空大道、丧我、忘我的,不为物蔽,不为形役的精神绝对自由地存在者。这种无所依,无所待在作为上就是无为,只有无为才可以求得大道,无为才可以返璞归真,才可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而“坐忘”,“心斋”,“丧我”的修养方式能将人从樊笼中解脱到“自由”的状态。所以《大道哲学通书》就此的的观点解释:万物从回忆的状态中萌发觉醒叫作自得,天地万物交相应和这就叫做天命。历代学者都认为无待的自由是中国文化哲学组为最为自由和广阔的精神存在,这种超脱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精神形而上学存在的问题。
三 “无待”化“自由”
庄子在情感上的思想是一种抑制化的,并且将
作者简介: 李爽,河北石家庄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伦理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伦理学。
庄子的“逍遥”之“无待”化“自由”
李爽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摘 要: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我们读《庄子》,就是讲“逍
遥”和“齐物”。庄子的“逍遥”也可以理解为“消摇”,就是悠然自得、自由自在的意思。“齐物”就是“恢恑谲怪,道通为一”。
关键词:逍遥;无待;自由;庄子
DOI:10.16541/jki.2095-8420.2016.21.068金媛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