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收看《保险英雄》栏目,今天我们为您特别药邀请到一位嘉宾,他来自我们的宝岛台湾拥有20年的保险从业经验,这位嘉宾就是龚治平先生。
主持人:据我了解龚老师,您原来是学法律专业的,然后在这个经历了很好的一次事业历程以后,您又选择了保险这个行业,当时您是怎么样考虑的?
龚治平:当时之所以选择在保险行业,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那个时候一次大学毕业以后,留在台湾要去两年兵,服完两年兵役之后,接下来进到律师事务所,那时候担任的是一个很乏味的工作,那时候来讲心里有一个想法,为什么年轻人都希望远赴怎么样大陆,所以当时的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进到寿险业这个行业,然后给自己在短的时间当中可以积累一笔学费,然后让自己能够到大陆能够进行一些学习,给自己将来能够作出一些成长的平台。
主持人:那时候当地的老百姓,怎么看保险这个行业呢?
治平:当时老百姓对保险这个行业,曾经在台湾有一个很出名的杂志叫《天下》,而且有这样一个评判,它说如果台湾的卖电视机的产业,在20年前用卖保险这种手法销售的话,很可能台
湾的电视机的普及度,也没有办法达到很好的一个普及度,等于是一个很风趣幽默的讽刺了,在当时来讲它可能还是在销售过程当中走的比较的盲,就是人情是一种方法,走的是一个关系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以一种专业性的方法来进行销售,所以在当时的环境来讲大家对于保险从业人员的认识并不是处于一种非常高的位置。
主持人:那既然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和背景之下,您主动选择进入保险这个行业,您当时是怎样认识保险这个行业的。
龚治平:在当时进入保险行业的时候,应该说是误打误撞,然后进去了以后的一个感觉就是这个行业挺不错的,是因为什么它可以白手起家,不需要自己太高的成本,纯粹靠个人的努力就可以有很大的一个收获,保险它是属于金融服务业,它会跟着也提升到另外一个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保险它有一个自动成长的过程,所以说在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当时很多的保险公司已经认识到了马上要有许多的外资入侵。因此在这时候各大保险公司也做了一个调节,就是它将要摈弃以往的传统的一种为人情式的或者关系式的那种行销方式,而步入到一个专业性销售方式,所以当时对于这个大学,一些素质比较好的大学毕业生也给予了丰富的条件,让他能够进入到这样的行业,然后进行这个行业当中的一个培训,然后进行一
个开拓,当时的23年只有17%的投保率,现在后面的20年到了100%、200%的投保率,短短的20年成长了,应该讲说是500%。所以你就看到,它会随着时间不断的一个推移而受险业会有一个更大的平台,不断的和成长上来。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曾经有一次到美国去参观,旧金山有一个出名的海湾大桥,当时我们要去的时候,当地陪同人员跟我们讲,他说龚先生听说你是什么做保险,等一下去这个大桥跟你们保险有一个密切相关的故事,当时我心里还想,我做的是人寿保险,我又不是做财产保险,大桥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虽说当时到了那儿以后,我一到了那个海湾大桥它有一个纪念碑,当时是海湾大桥是旧金山第一座跨海大桥,也是在美国历上的第一座跨海大桥,所以说这个大桥当时落成的时候,当时的美国总统跟他的这种建筑师,同时在台上做一些讲话,这个石碑上面所刻的就是这断讲话,那一个建筑师他出来的时候提到,他说我今天站在台上首先要感谢我曾未谋面的人,原因是什么,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大学教授,在他的父亲跟他的母亲刚刚到了一个大学应聘当教授的时候,刚好就是一个保险营销员来到家里对他的父母亲进行了一个保险销售的工作,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高知识分子,所以当时在当时状态下没有跟他的母亲作出商量为自己买一份保险来保障自己的家庭,结果这个保险买的四年以后这位先生在上班的一个途中,在路上发生了车祸,不幸身故了,在身故的时候,当时的保险公司
知道了以后,这个保险业务员主动的出来为他们家庭办了这两份保险,但这两份理赔一份是给他家庭的,一个保障基金,另外一份是小孩的成长基金,让这小孩他就可以从小很平稳的到最后毕业于美国马森理工学院建筑系的博士,然后最后成为知名的建筑师事物所的合伙人,所以他才能取得这样一个资格能够来参加这个海湾大桥的设计,他在这篇演讲当中最后他讲了一句话,他说没有人寿保险就没有旧金山大桥,所以当时当我听完这个故事,然后再看到石碑,我才真正深刻的一个感触到是原来我们以前所认识到的寿险,卖出这份保单是帮助一个家庭,让一个家庭免予所谓的一些忧患,免予将来生活上一些困窘,但是实际上,我们都没有更深的一层想到因为一个家庭免于忧患、免于困窘,回过来让这个孩子有一个更好的一个成长环境,这个孩子成才以后能够为国家社会作更大的事业。
主持人:那是什么原因让您在事业比较辉煌,比较高峰的时候取得那么好的成绩,然后放下了那些来到陌生的国内市场,再重新去打拼呢?
龚治平:应该这样说这第一个在每一个人的一辈子当中,事实上他不容易有很多的机会,让自己能够经历过一个就是事业,一个空白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从零创业。刚好96年的时候,整个国内的寿险业刚刚开始起步,在这时候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国内,一个从零开始的
组建工作,我觉得这是对我本身是最大一个吸引力,第二个透过这样一个工作当中,我们本身也应该感觉什么,应该可以给自己到一个更宽阔的舞台,给自己到一个更高的平台,让自己将来的一个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会有一个更宽广的天地,所以这样一个理由当时在96年的时候把原先的单位放掉,来到了国内。
当时到了广州的市场,它是一片空白,但是在当时虽然有保险这个词,但是回过来没有人弄的清楚什么叫做个人受险营销,大量的一个沟通的工作的时候,同时回过来会发觉,彼此之间的一个认知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反差比较强烈,所以在当时不光是为了组建队伍,就是这个叫做风险制度。当地的公司要沟通很多次,甚至回过来彼此之间还会有一些矛盾的地方,也就是这样讲当时合作的公司,对于业务性不是特别的强,但是对于行政性的工作他又特别内行,行政跟业务当中很多的公司不能配套,这是当时最大一个困扰。事实上对于保险营销队伍的组建,从零到十是最难的,从十到一百可能相对反而快速,有一个基础和平台了,我们在开始做,是从零到十的一个这样一个工作,做的确实是非常艰难,所以当我们做到十的时候突然一下喊停,说句实在话,第一个心里确实不太能接受,原因在哪,因为之前自己本身所投入的一些心血太大了,投入一些努力回过来是非常的大,甚至我这边开个玩笑,在当时在国泰人寿的时候我已经做到了整个国泰区域的经理,在经理上回过来是有很多工作,不
需要我本人去什么,结果等到来到广州的时候,我们从每一个每一个动作都得我们自己亲自下去去做,做完示范带着他们去做,这样子一个成长过程,因为付出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当时这一个合同停止的时候,对我们的冲击是挺大的,秧咱们都插完了就回过来看不到长成稻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