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 填空
1. 尚书                  2. 编年体                3. 老子                4. 刘向
5. 墨子                  6. 苏秦                  7. 语录体              8. 左传   
9. 战国策            10. 无待(或绝对自由)        11. 农                  12. 左氏春秋 
13. 韩非子              14. 荀子                  15. 言                  16. 孟子
17. 尚书、盘庚          18. 庄子·养生主          19. 寓言              20. 行人 
21. 商书            22. 民本        23.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24. 韩非子·难一
. 名词解释
1. 《尚书》:《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散文集。《尚书》以记言为主,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作品已经初具散文形式。
《尚书》有今古文两种。主要内容包括上古的统治意识、施政经验、神权政治观等。
2. 《道德经》:《道德经》即《老子》,相传为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共五千余言,主要宣扬道家思想。《老子》分为八十一章,称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所以《老子》又名《道德经》。
3. 百家争鸣: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争雄,政局动荡使不同的学术得以自由发展。为得到人才,各国统治者以优厚的待遇招揽游士,鼓励不同学派自由言论,相互论辨,造成空前繁荣的学术现象,史称百家争鸣。
4. 《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指《公羊传》、《彀梁传》和《左传》,旧说认为三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故称《春秋》三传。其实《左传》是一部独立叙事体著作,而另外二传以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
5. 九流十家:九流十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西汉刘歆《七略》中的《诸子略》,把先秦和汉初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十家中除去小说家称为九流。
6. 《逍遥游》:《逍遥游》是最能体现《庄子》散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之一。文章汪洋恣肆,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大量运用寓言、比喻进行说理。文章主旨是宣扬“至人无己,圣人无动,神人无名”的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7. 《春秋》笔法:《春秋》是一部类似新闻标题的历史大事记,记事极其简略。但是《春秋》遣词造句极其讲究,把作者褒贬爱憎寄寓其中,以一字寓褒贬。后人称此为《春秋》笔法。这种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8. 《庄子》三言:《庄子》三言是指庄子创作方法而言。庄子自称其创作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肋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厄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语言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散文主要用“三言”形式说理。
9.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指秦秋战国之际,社会变革巨大,在社会上形成特殊的士阶层,他们中的一部分致力于各种理论学说的创造,产生了具有不同思想、学术倾向的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包括了儒家、农家、杂家、小说等众多的学派。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参与                    2. 驻扎                        3. 怨恨     
焦俊艳和焦恩俊4. 消除                    5. 偏爱                        6. 以……为客,意动用法 
7. 轻狂放肆                8. 蕃殖、养育                  9. 使……朝见,使动用法 
10. 等待                  11. 穿,名词动用                12. 道,同“导”,循着
13. 共,同“供”,供应      14. 复指前置宾语,指示代词      15. 堵塞 
16. 见,同“现”,使……会见        17. 蛀虫                18. 蔷,同盍,何的意义
. 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分析这段古文的思想内容。
1. 现在的人,言谈、著述皆文辞优美,词藻华丽,君主看其著作,注意了文采,而忽略了它的内容。墨子的言谈、著作,发扬先王的治国之道,传播圣人的言论,以教化后人。如果修饰词藻,害怕人们专注文采,而忽略了内容,发生因文采而影响实用的情况,这与楚国人卖宝珠,秦国君主嫁女一样,所以墨子言辞质朴无华。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墨家主张语言质朴无华,反对“以文害用”的观点。
2. 许由回答说:“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太平无事,如果取代你的位置,那么我是贪图虚名吗?虚名不过人的附属物罢了。难道我就是这些人的附属物吗?鹪鹩在深林之中筑巢窝,只需一个树枝就足够了;偃鼠饮河水,喝饱肚子罢了。算了吧,我对天下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子不作烹饪之事,负责祭祀的人也不会超越权限去替他做。”
庄子主张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无己、无功、无名。许由的这段话是为证明圣人无名的。
3. 我听说过忠于为善以减少怨恨,而没有听说凭借发威杜绝怨恨。如果用强硬手段去制止舆论,那未尝不能把大家嘴立刻堵住,但这种作法却同防水决口一样。如果我们用强硬的手段制止大家说话,那就会像河水决了大口子一样,伤人必多,我也无法挽救了,不如小决河水,使之疏导通畅。我听到舆论后,就把它当做治病的药石。
表现子产允许国人议论政事,发表看法。他采取善而从的高明态度,而不是压制、打击。
. 简答题
1. 简要说明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情况。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属于历史大事记;《左传》是叙事详赡的编年体历史散文;《国语》是一部按国别分类的史书;《战国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史料集,先秦历史散文有两大类,一类以记言为主,一类以记事为主。
2. 谈谈《战国策》的艺术性。
(1)《战国策》中策士谈论气势充沛,词采华丽。大量的夸张、排比、对偶的运用,增强了说服力。
(2)有大量形象鲜明的人物
(3)策士们善于寓言故事说理,形象生动。寓意明显,很有说明力。
(4)《战国策》中有许多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3.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分几个阶段,并各有什么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论语》、《墨子》为代表,其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议论的文章。第二阶段主要有《孟子》、《庄子》,这一时期散文以辩论著称,并形成明显的主题。第三个阶段以《荀子》、《韩非子》为主,形成主题鲜明,说理严密透彻,鸿篇巨制的专题论文。
4. 《庄子》散文有什么特点?
过错责任(1)《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汪洋恣肆,最富于浪漫彩。
模拟经营游戏(2)《庄子》散文善于比喻,比喻不但多,而且运用灵活。
(3)《庄子》中有大量寓言故事,意义深刻,语言生动。
(4) 文中多用韵,声调铿锵,有和谐节奏感和音韵美。
5. 《战国策》思想性有什么特点?
(1)《战国策》主要表现战国时纵横家的思想。
(2) 战国时纵横家的思想丰富复杂,各自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3)《战国策》强调了“士”的力量和作用。
(4)《战国策》有强烈功利彩。
(5)《战国策》突出了谋略、外交和游说的作用。
6. 《韩非子》主要思想是什么?
(1)韩非子主张法、术、势三者并用,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严刑酷法为治。
(2)韩非子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法令制度应随之变化。
(3)韩非子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分析问题重视物质因素。
(4)主张严厉打击儒家、游侠、纵横家等。
7. 《论语》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文章朴实无华,不重视文采,防止以文害用,但是有较强的逻辑性。
(2)善于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由小到大,层层类比,进行论证。
(3)文章已开始从语录体向成熟的说理文过渡。
8. 《孟子》散文有什么特点?
(1)《孟子》散文感情弃沛,气势浩然,从中表现出孟子鲜明的个性。
(2)《孟子》中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
(3)《孟子》散文使用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
(4)《孟子》的语言浅显自然而又明快畅达,词汇丰富,极是表现力。
自制水果酵素
喜剧片爆笑电影. 论述题
1. 试论《左传》的艺术成就。
(1)《左传》工于记事。《春秋》仅为新闻标题式的大事记,人们不可能通过它了解具体情况。《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叙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者不仅善于剪裁、精于构思,逻辑严谨,而且描绘真切、具体,有生动的场面和细节描写,紧张动人的
节目主持人开场白
故事情节。作者以顺序为主,辅之以倒叙、插叙、照应与预叙等手法,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能表现出自己的道德评价、爱憎感情,而不象《春秋》以个别言词寓含褒贬。《左传》中还以“君子曰”等形式,表达作者立场、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彩。
(2)《左传》以善于描写战分著称。《左传》一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其中城濮之战、崤之战、必阝之战、鄢陵之战是历代传诵不衰的名篇。《左传》描写战争特别重视政治、外交、人心向背等对战争的影响,强调战争的起因、结果,对战场上的拼杀描述较少。同时,在描写战争中,也塑造了鲜明个性的人物和紧张的场面。《左传》善于叙事,在战争描写中更明显。
(3)《左传》虽以记事为主,对人物的叙述并不集中,但作者往往能通过一个细节、事件,表现出人物性格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左传》中还塑造出一些人物的丰富性、复杂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前者如秦穆公、子产,后者如晋公子重耳。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到尖锐的矛盾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其性格待征。
(4)《左传》中有大量的行人辞令,这些辞令有的彬彬有礼,有的委婉含蓄,有的不卑不亢,
有的锋芒毕露,但都分析事理,精辟透彻,切中要害,极具说服力。这些行人辞令也因人因事的不同,表现出行人的不同性格。
⑤《左传》语言简洁明练,含蓄丰富,韵味悠长,也是《左传》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